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林冬梅
林占熺
+5 位作者
苏德伟
郑丹
林辉
林兴生
李晶
梅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荒漠化土壤
菌草
土壤
养分
土壤
酶活性
土壤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常庆瑞
高亚军
刘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38,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农牧交错带
荒漠化土壤
肥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栽培中麻黄对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5,共3页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 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中麻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麻黄草改土培肥效应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麻黄草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3a麻黄草鲜草产量12.17t/hm2,折干草4.87t/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
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麻黄草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3a麻黄草鲜草产量12.17t/hm2,折干草4.87t/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g/kg,>0.25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度增加11.32%,容重降低0.30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草
河西走廊
荒漠化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生物改土培肥的效应
被引量:
5
5
作者
秦嘉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论述了河西走廊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 3a紫花苜蓿鲜草产量 5 5 2t·hm-2 ,折干草 2 ...
论述了河西走廊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 3a紫花苜蓿鲜草产量 5 5 2t·hm-2 ,折干草 2 4 8t·hm-2 ;与对照比较 ,0~ 2 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 90 .6 5 g·kg-1 ,>0 .2 5mm团粒结构增加 1 7.2 3 % ,孔隙度增加 7.93 % ,容重降低 0 .2 1g·cm-3,pH由 8.4 5降至 8.2 0 ;全盐含量降低 4 .6 3 g·kg-1 ,脱盐率达 70 .3 6 % ;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资源
紫花苜蓿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保护耕作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利华
马瑞崑
+3 位作者
秦玉忠
吕洪庆
姚艳荣
贾秀领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土壤保护耕作措施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结果表明,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风速降低24%~71%,春播前保墒相当于增雨7.6 mm;高度15~30 cm的普通留茬玉米地,地表风速减小9%~16%,而耙擦灭茬的地块风阻仅2%...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土壤保护耕作措施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结果表明,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风速降低24%~71%,春播前保墒相当于增雨7.6 mm;高度15~30 cm的普通留茬玉米地,地表风速减小9%~16%,而耙擦灭茬的地块风阻仅2%.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土<0.1 mm的土壤颗粒由585.9 g/kg提高到691.3 g/kg,降尘效果明显;普通留茬处理的地表土>0.1 mm的颗粒比例增加了31%.玉米苗期土壤的保墒蓄水效果以整秆留茬粉碎还田覆盖结合深松方法最好;深松处理增产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秆留茬
土壤
荒漠化
治理
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态制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曹蕾
韩天虎
+1 位作者
贺访印
刘淑娟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微生态制剂在应对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通过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其...
微生态制剂在应对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通过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生态治理领域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农业
生态环境
土壤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探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孙猛
《绿色科技》
2010年第8期132-134,共3页
介绍了自然力的含义。从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现状提出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的策略。
关键词
自然力
生态补偿
生态退化
土壤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
作者
黄林秀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共2页
世纪之交,党中央确立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这无疑是广大西部地区的福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必须谨慎面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土壤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树造林、推进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
10
作者
成振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天津
生态农业
沙尘暴
土壤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卫市香山地区压砂地红枣适应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永慧
张秀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红枣产业
试验研究
适应性
压砂地
山地
高海拔区
平均降雨量
土壤
荒漠化
灌溉条件
土壤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木乃县生态环境干旱特征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
1
12
作者
潘东梅
《新疆农垦科技》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吉木乃县区域水循环问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时又是典型的干旱区。近年来该区干旱有加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河流缩短,湖泊干涸;(2)冰川萎缩;(3)土壤荒漠化严重。因此,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讨,...
吉木乃县区域水循环问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时又是典型的干旱区。近年来该区干旱有加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河流缩短,湖泊干涸;(2)冰川萎缩;(3)土壤荒漠化严重。因此,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讨,对当今干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生态环境
吉木乃县
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土壤
荒漠化
循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农业酝酿新的绿色革命
13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年第4期11-11,共1页
新华社近日播发的一篇文章说,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土壤荒漠化、水源污染等种种与农业发展相伴而生的消息不断接踵而至。
关键词
世界农业
土壤
荒漠化
水源污染
农业发展
可持续
绿色革命
疯牛病
口蹄疫
食品安全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区实现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4
作者
彭文丽
赵家成
《新疆林业》
1999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精准农业
沙产业
农业可持续
开发利用
防护林体系
自然条件
平衡施肥
干旱
荒漠
区
经济增长
土壤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林冬梅
林占熺
苏德伟
郑丹
林辉
林兴生
李晶
梅兰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096)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12)
+1 种基金
福建省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JCXTGG21)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金项目(JCJJ14014)
文摘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荒漠化土壤
菌草
土壤
养分
土壤
酶活性
土壤
微生物
Keywords
Ulanbuh desert
desertified soils
Juncao
soil nutrient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oil microorganisms
分类号
Q948.1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常庆瑞
高亚军
刘京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90)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157)
农业部"948"项目(2003-Z57)
文摘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陕北农牧交错带
荒漠化土壤
肥力水平
Keywords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terlaced zone
desertification soil
fertility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栽培中麻黄对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机构
河西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5,共3页
基金
地列重点科研项目资助。
文摘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 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中麻黄
理化性质
Keywords
Desert soil, Ephedra intermedia, Physico-chemical nature
分类号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麻黄草改土培肥效应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机构
河西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基金
甘肃省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9343)
文摘
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麻黄草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3a麻黄草鲜草产量12.17t/hm2,折干草4.87t/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g/kg,>0.25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度增加11.32%,容重降低0.30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关键词
麻黄草
河西走廊
荒漠化土壤
Keywords
Ephedra intermedia
Hexi Corridor
desertified soil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156.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生物改土培肥的效应
被引量:
5
5
作者
秦嘉海
机构
甘肃省河西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出处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摘
论述了河西走廊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理化性质和主要亚类。在灰棕漠土上进行了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对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 3a紫花苜蓿鲜草产量 5 5 2t·hm-2 ,折干草 2 4 8t·hm-2 ;与对照比较 ,0~ 2 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 90 .6 5 g·kg-1 ,>0 .2 5mm团粒结构增加 1 7.2 3 % ,孔隙度增加 7.93 % ,容重降低 0 .2 1g·cm-3,pH由 8.4 5降至 8.2 0 ;全盐含量降低 4 .6 3 g·kg-1 ,脱盐率达 70 .3 6 % ;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亦随之增加。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资源
紫花苜蓿
河西走廊
Keywords
desertified soil
resources
alfalfa
Hexi Corridor
分类号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保护耕作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利华
马瑞崑
秦玉忠
吕洪庆
姚艳荣
贾秀领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怀来县农机中心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基金
农业部发展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项目之怀来县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专用小麦
玉米优势生态区域布局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A03-2-02-02)
文摘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土壤保护耕作措施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结果表明,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风速降低24%~71%,春播前保墒相当于增雨7.6 mm;高度15~30 cm的普通留茬玉米地,地表风速减小9%~16%,而耙擦灭茬的地块风阻仅2%.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土<0.1 mm的土壤颗粒由585.9 g/kg提高到691.3 g/kg,降尘效果明显;普通留茬处理的地表土>0.1 mm的颗粒比例增加了31%.玉米苗期土壤的保墒蓄水效果以整秆留茬粉碎还田覆盖结合深松方法最好;深松处理增产幅度最大.
关键词
整秆留茬
土壤
荒漠化
治理
深松
Keywords
Whole corn stalk mulching
Soil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Subsoiling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态制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曹蕾
韩天虎
贺访印
刘淑娟
机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基金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河西荒漠草原乡土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驯化选育”(23YFFA0026)
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甘肃荒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团队与基地建设”(2023RCXM19)。
文摘
微生态制剂在应对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通过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生态治理领域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农业
生态环境
土壤
荒漠化
Keywords
microecological agent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il desertification
aquaculture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探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孙猛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10年第8期132-134,共3页
文摘
介绍了自然力的含义。从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现状提出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的策略。
关键词
自然力
生态补偿
生态退化
土壤
荒漠化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
作者
黄林秀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共2页
文摘
世纪之交,党中央确立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这无疑是广大西部地区的福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必须谨慎面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土壤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分类号
F32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树造林、推进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
10
作者
成振华
机构
天津市农业环保站
出处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天津
生态农业
沙尘暴
土壤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卫市香山地区压砂地红枣适应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永慧
张秀芳
机构
中卫市果树站
中卫市滨河镇农技服务中心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红枣产业
试验研究
适应性
压砂地
山地
高海拔区
平均降雨量
土壤
荒漠化
灌溉条件
土壤
质地
分类号
S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木乃县生态环境干旱特征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
1
12
作者
潘东梅
机构
吉木乃县气象局
出处
《新疆农垦科技》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文摘
吉木乃县区域水循环问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时又是典型的干旱区。近年来该区干旱有加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河流缩短,湖泊干涸;(2)冰川萎缩;(3)土壤荒漠化严重。因此,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讨,对当今干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干旱特征
生态环境
吉木乃县
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土壤
荒漠化
循环问题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农业酝酿新的绿色革命
13
出处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年第4期11-11,共1页
文摘
新华社近日播发的一篇文章说,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土壤荒漠化、水源污染等种种与农业发展相伴而生的消息不断接踵而至。
关键词
世界农业
土壤
荒漠化
水源污染
农业发展
可持续
绿色革命
疯牛病
口蹄疫
食品安全
除草剂
分类号
F31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区实现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4
作者
彭文丽
赵家成
出处
《新疆林业》
1999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精准农业
沙产业
农业可持续
开发利用
防护林体系
自然条件
平衡施肥
干旱
荒漠
区
经济增长
土壤
荒漠化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林冬梅
林占熺
苏德伟
郑丹
林辉
林兴生
李晶
梅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常庆瑞
高亚军
刘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工栽培中麻黄对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叶
秦嘉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麻黄草改土培肥效应
陈叶
秦嘉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资源及生物改土培肥的效应
秦嘉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土壤保护耕作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
杨利华
马瑞崑
秦玉忠
吕洪庆
姚艳荣
贾秀领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微生态制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曹蕾
韩天虎
贺访印
刘淑娟
《甘肃林业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探究
孙猛
《绿色科技》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林秀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植树造林、推进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
成振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卫市香山地区压砂地红枣适应性试验研究
王永慧
张秀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吉木乃县生态环境干旱特征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潘东梅
《新疆农垦科技》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世界农业酝酿新的绿色革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区实现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彭文丽
赵家成
《新疆林业》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