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枯萎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姜莉莉 王红艳 +2 位作者 夏晓明 林琎 王开运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相对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ZY-W突变菌株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均高于ZY;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 h,2菌株PAL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处理后1.5 h达到最高值;2菌株的POD活力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时达到最高值,且此时2菌株间POD活力差异最大;仅用清水处理0~24 h,2菌株的PAL和POD活力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不同处理时间及药剂浓度下,ZY的相对渗率为ZY-W的1.0~2.4倍,表明ZY-W菌株的细胞膜透性低于ZY;ZY-W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ZY,其中ZY-W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ZY的1.3倍;在突变菌株ZY-W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发现了Rf值为0.2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同时,伴随着其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戊唑醇 抗性突变体 抗性机制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吉沐祥 陈宏州 +4 位作者 吴祥 姚克兵 王莉莉 陈源 李国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06,共4页
为探明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寡雄腐霉、超敏蛋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氨基寡糖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对草莓枯萎... 为探明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寡雄腐霉、超敏蛋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氨基寡糖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0.790 2、5.256 9、6.911 0、10.855 5、27.623 2、29.558 4、29.976 1、35.584 1μg/mL。草莓枯萎病菌对8种生物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供试草莓枯萎病菌对申嗪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寡雄腐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生物杀菌剂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枯萎病菌毒素筛选草莓枯萎病抗性突变体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媛 刘雪静 +1 位作者 尹宝重 甄文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以丰香、童子一号、全明星、森格那、达赛莱克特5个品种草莓组培苗为试材,以草莓枯萎病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筛选草莓抗枯萎病突变体,对突变体再生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分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粗毒素对植株和茎尖生长... 以丰香、童子一号、全明星、森格那、达赛莱克特5个品种草莓组培苗为试材,以草莓枯萎病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筛选草莓抗枯萎病突变体,对突变体再生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分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粗毒素对植株和茎尖生长点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经粗毒素处理的植株可产生与枯萎病相似的症状。在毒素含量为10%的条件下继代培养3次后,丰香品种的存活率上升最显著;于毒素含量为15%的培养基继代培养3次后,森格纳、全明星品种的存活率上升最显著。在15%毒素浓度下,继代3次培养的草莓抗性不定芽存活率均不同程度低于10%毒素浓度,其中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全明星品种,仅为7.6%。在含有毒素的培养基上培养,AS-1、TZ-1抗性不定芽分化最为稳定,分别比同品种的野生型不定芽高49.61%、50.38%;可见,在含有毒素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可提高不定芽对毒素的抗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突变体再生植株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高于野生型再生植株。选用OPP-18特异性引物对TZ-1与童子一号品种进行RAPD分析,电泳结果显示,在750~1 000 bp之间存在特异性条带;选用OPO-05引物对其进行筛选,扩增出清晰可辨的3条非特异性条带,表明所获得的抗性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基因水平上发生了改变,可被认定为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菌毒素 草莓 枯萎 抗性不定芽 筛选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菌抗多菌灵突变体ZY-R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莉莉 顾春波 +2 位作者 左一鸣 王开运 段海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为明确抗多菌灵草莓枯萎病菌(ZY-R)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可能的抗性机制,以课题组获得的抗多菌灵达53.91倍的ZY-R菌株及其敏感菌株(ZY)为研究材料,比较了ZY-R与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相对渗率等方面的差... 为明确抗多菌灵草莓枯萎病菌(ZY-R)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可能的抗性机制,以课题组获得的抗多菌灵达53.91倍的ZY-R菌株及其敏感菌株(ZY)为研究材料,比较了ZY-R与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相对渗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清水和不同浓度多菌灵处理两菌株1.5~24 h后,ZY-R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始终高于ZY的;敏、抗菌株间POD活力的差异远大于PAL。在处理时间内,PAL活力先上升后下降,6 h达到最高值;而POD活力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达到最高值,且敏、抗菌株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大,25 mg/L条件下ZY-R的POD活力为ZY的2.26倍;此外,与ZY相比,ZY-R可以渗出更多的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多菌灵 抗性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菌对1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宏州 吴祥 +2 位作者 杨晨 张蕾 吉沐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47-51,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16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烯唑醇、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三唑酮、超敏蛋白、嘧菌酯、恶霉灵、乙蒜素、氨基寡糖素、多菌灵、春雷霉素和井冈...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16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烯唑醇、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三唑酮、超敏蛋白、嘧菌酯、恶霉灵、乙蒜素、氨基寡糖素、多菌灵、春雷霉素和井冈霉素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1544、0.1658、0.4455、0.7891、2.9167、3.0657、3.3535、3.4188、5.0728、6.5805、7.0021、16.6701、21.2633、24.2783、35.3456和101.1356μg/mL。供试草莓枯萎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对其中的戊唑醇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枯萎病菌 杀菌剂 毒力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菌的鉴定及对4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媛 成玮 +4 位作者 颜伟中 肖婷 王建华 吉沐祥 杨敬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4株病原菌均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2 7~0.556 2、0.001 1~0.148 2、0.036 1~0.299 7、0.036 8~1.721 6 mg/L。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EC50比值分别为1.8、8.3,而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EC50比值分别达134.7、46.8。上海市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尖孢镰刀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的敏感性也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可以为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及病原菌抗药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病原菌鉴定 多菌灵 戊唑醇 咪鲜胺 吡唑醚菌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振华 张建坤 +3 位作者 龚国祥 邱国强 陈建军 冯汉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97-3299,共3页
从湖北省武汉市郊区草莓种植户的大棚内采集萎蔫的植株,分离致病菌,采用PCR扩增、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分子检测等方法检测草莓枯萎病菌。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接种草莓后出现典型的草莓枯萎病菌症状... 从湖北省武汉市郊区草莓种植户的大棚内采集萎蔫的植株,分离致病菌,采用PCR扩增、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分子检测等方法检测草莓枯萎病菌。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接种草莓后出现典型的草莓枯萎病菌症状;采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ITS1和ITS4进行PCR检测,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567 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确定分离和鉴定的病原菌为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 分离 鉴定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臭氧处理对草莓灰霉病菌和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振华 蔡万伦 +3 位作者 尚吟竹 叶芸 徐雪 王琴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2期4309-4312,共4页
以臭氧作为熏蒸剂,在4℃低温条件下设置不同剂量(10、20、40 mg/L)处理2 h,对草莓上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室内抑制效果测定。在同样温度下,以25 mg/L的臭氧剂量熏蒸2 h,对储藏不同时间(0、4、8... 以臭氧作为熏蒸剂,在4℃低温条件下设置不同剂量(10、20、40 mg/L)处理2 h,对草莓上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室内抑制效果测定。在同样温度下,以25 mg/L的臭氧剂量熏蒸2 h,对储藏不同时间(0、4、8、16 d)的草莓进行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及总酸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臭氧处理后的草莓烂果率分别为9.23%、3.33%、1.28%(枯萎病)和10.92%、4.17%、0.83%(灰霉病),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处理(35.99%、32.82%)。4种草莓的硬度随储藏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臭氧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也不显著;臭氧熏蒸后4种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酸度在储藏16 d后均极显著高于对应品种的对照;烂果率极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熏蒸活性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抑制苦瓜枯萎病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繁荣 罗军 +2 位作者 刘健 何美仙 方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33-2235,共3页
以碧绿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4~0.50 mg/mL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的壳聚糖对苦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 以碧绿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4~0.50 mg/mL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的壳聚糖对苦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壳聚糖对孢子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处理24 h,壳聚糖浓度为0.04 mg/mL时,病菌孢子的萌发率为53.50%,0.50 mg/mL时病菌孢子的萌发率为3.20%,而对照的孢子萌发率为6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海洋细菌TC-1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润华 张雅娟 +2 位作者 岳蕾娜 黄华锋 齐希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09,共4页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膏2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7 g、蛋白胨7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装瓶量、培养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和转速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20%,培养温度27℃,初始pH自然,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20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TC-1的无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4.3 mm,与优化前抑菌圈直径20.7 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抑菌活性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绍龙 霍秀娟 李朝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796-2798,2801,共4页
桂蕉6号是广西的主栽香蕉品种,占全区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为了明确广西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通过采集分离,获得41个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株,用伤根淋灌法接种香蕉组培... 桂蕉6号是广西的主栽香蕉品种,占全区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为了明确广西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通过采集分离,获得41个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株,用伤根淋灌法接种香蕉组培苗。根据病菌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强弱,上述菌株可以分为3类,其中强致病力菌株22个,中致病力菌株7个,弱致病力菌株12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53.66%、17.07%、29.27%。由此可见,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号生理小种 致病力分化 桂蕉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拮抗菌JM-3的鉴定及生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莉莉 孙守民 +2 位作者 杨帅 武冲 孙瑞红 《农学学报》 2022年第7期26-32,共7页
为明确草莓枯萎病拮抗菌JM-3的分类地位,并评价其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抑菌活性测定、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JM-3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 为明确草莓枯萎病拮抗菌JM-3的分类地位,并评价其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抑菌活性测定、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JM-3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平板对峙抑制率为57.42%。盆栽试验发现,处理后90天,拮抗菌JM-3固体制剂对草莓枯萎病病情指数的防效为83.02%,高于菌液和多菌灵处理,表明固体制剂的持效性较高。田间试验结果趋势与其基本一致。生防菌JM-3液体和固体制剂处理的果实糖酸比分别为8.88和8.90,显著高于多菌灵处理和对照。可见拮抗菌JM-3对草莓枯萎病具有较高的生防效果,且有助于提升草莓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枯萎病菌 生防菌 防效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枯萎病生防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卫娟 刘长远 +2 位作者 马晓飞 李利霞 黄俊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1-1794,1799,共5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2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SY-17。通过含毒介质法对其发酵滤液进行毒力测定...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2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SY-17。通过含毒介质法对其发酵滤液进行毒力测定,SY-17发酵滤液EC50为114.50μL/mL,对辣椒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 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菌株SY-17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生防菌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控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联合增效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开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59-61,82,共4页
采用PDA培养基和PD培养基,对西瓜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r DNA-ITS测序,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5%氨基寡糖素和97%咪鲜胺对西瓜尖孢镰孢菌的共毒系数。结果显... 采用PDA培养基和PD培养基,对西瓜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r DNA-ITS测序,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5%氨基寡糖素和97%咪鲜胺对西瓜尖孢镰孢菌的共毒系数。结果显示,85%氨基寡糖素∶97%咪鲜胺=3∶1时,增效作用最好,共毒系数为167.88,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杀菌剂 联合作用 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枯萎病拮抗木霉MA4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君 杨绍丽 吴仁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79-83,95,共6页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racheiphilum)的生防真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武汉设施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拮抗真菌MA4,根据形态学和菌株18S rDNA序列对MA4菌株进行鉴定,采...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racheiphilum)的生防真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武汉设施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拮抗真菌MA4,根据形态学和菌株18S rDNA序列对MA4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测定,并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MA4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5.69%;根据其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MA4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注册登录,登录号为MH539514。MA4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根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茄子褐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茄子烂秆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等8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2.12%~86.93%;MA4菌株经10代继代培养后,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仍为80.8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14 d后施加MA4发酵液的处理病情指数为11.85%,防效达85.75%,且对豇豆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 分离与鉴定 拮抗菌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辣椒枯萎病生防细菌L-1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巩文峰 邢瑜琪 +2 位作者 张荣 旺姆 岳海梅 《高原农业》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研究旨在从西藏林芝市朗县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枯萎病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4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 本研究旨在从西藏林芝市朗县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枯萎病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4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L-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 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菌株L-1属于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L-1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以后在西藏高原的进一步利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生物防治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Ⅰ: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理初探 被引量:48
17
作者 马艳 李海 +2 位作者 常志州 徐跃定 张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6-374,共9页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试验方法,以草莓枯萎病菌为靶标病原菌,研究了江苏省内运行稳定的21个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及其无菌滤液对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特性。结果表明,所有沼气工程的沼液对草莓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试验方法,以草莓枯萎病菌为靶标病原菌,研究了江苏省内运行稳定的21个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及其无菌滤液对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特性。结果表明,所有沼气工程的沼液对草莓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运行年限的沼气池沼液以及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液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贮液阶段的沼液对其抑菌效果影响显著。沼液的无菌滤液对草莓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沼液及其无菌滤液对草莓枯萎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猪粪沼液及其无菌滤液对草莓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好于牛粪沼液。沼液对生产上常见的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别。沼液中的拮抗微生物是沼液抑菌防病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草莓 枯萎病菌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5种作物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润强 曹前辉 +1 位作者 王清峻 陈锡岭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97,共5页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0.19-1.92 mg/L,缬霉威对5种病菌的EC50为0.23-1.02 mg/L;当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混配比例为15∶1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17.70;混配比例为8∶1时,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3.59;混配比例为3∶1时,对烟草猝倒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196.29;混配比例为1∶6时,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1.98;混配比例为9∶1时,对月季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2.56。表明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环胺 缬霉威 草莓枯萎病菌 西瓜炭疽病菌 烟草猝倒病菌 葡萄霜霉病菌 月季灰霉病菌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