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枯萎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姜莉莉 王红艳 +2 位作者 夏晓明 林琎 王开运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相对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ZY-W突变菌株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均高于ZY;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 h,2菌株PAL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处理后1.5 h达到最高值;2菌株的POD活力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时达到最高值,且此时2菌株间POD活力差异最大;仅用清水处理0~24 h,2菌株的PAL和POD活力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不同处理时间及药剂浓度下,ZY的相对渗率为ZY-W的1.0~2.4倍,表明ZY-W菌株的细胞膜透性低于ZY;ZY-W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ZY,其中ZY-W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ZY的1.3倍;在突变菌株ZY-W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发现了Rf值为0.2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同时,伴随着其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戊唑醇 抗性突变体 抗性机制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吉沐祥 陈宏州 +4 位作者 吴祥 姚克兵 王莉莉 陈源 李国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06,共4页
为探明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寡雄腐霉、超敏蛋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氨基寡糖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对草莓枯萎... 为探明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寡雄腐霉、超敏蛋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氨基寡糖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0.790 2、5.256 9、6.911 0、10.855 5、27.623 2、29.558 4、29.976 1、35.584 1μg/mL。草莓枯萎病菌对8种生物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供试草莓枯萎病菌对申嗪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寡雄腐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生物杀菌剂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菌抗多菌灵突变体ZY-R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莉莉 顾春波 +2 位作者 左一鸣 王开运 段海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为明确抗多菌灵草莓枯萎病菌(ZY-R)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可能的抗性机制,以课题组获得的抗多菌灵达53.91倍的ZY-R菌株及其敏感菌株(ZY)为研究材料,比较了ZY-R与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相对渗率等方面的差... 为明确抗多菌灵草莓枯萎病菌(ZY-R)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可能的抗性机制,以课题组获得的抗多菌灵达53.91倍的ZY-R菌株及其敏感菌株(ZY)为研究材料,比较了ZY-R与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相对渗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清水和不同浓度多菌灵处理两菌株1.5~24 h后,ZY-R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始终高于ZY的;敏、抗菌株间POD活力的差异远大于PAL。在处理时间内,PAL活力先上升后下降,6 h达到最高值;而POD活力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达到最高值,且敏、抗菌株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大,25 mg/L条件下ZY-R的POD活力为ZY的2.26倍;此外,与ZY相比,ZY-R可以渗出更多的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多菌灵 抗性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振华 张建坤 +3 位作者 龚国祥 邱国强 陈建军 冯汉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97-3299,共3页
从湖北省武汉市郊区草莓种植户的大棚内采集萎蔫的植株,分离致病菌,采用PCR扩增、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分子检测等方法检测草莓枯萎病菌。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接种草莓后出现典型的草莓枯萎病菌症状... 从湖北省武汉市郊区草莓种植户的大棚内采集萎蔫的植株,分离致病菌,采用PCR扩增、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分子检测等方法检测草莓枯萎病菌。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接种草莓后出现典型的草莓枯萎病菌症状;采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ITS1和ITS4进行PCR检测,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567 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确定分离和鉴定的病原菌为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 分离 鉴定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菌的鉴定及对4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媛 成玮 +4 位作者 颜伟中 肖婷 王建华 吉沐祥 杨敬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4株病原菌均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2 7~0.556 2、0.001 1~0.148 2、0.036 1~0.299 7、0.036 8~1.721 6 mg/L。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EC50比值分别为1.8、8.3,而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EC50比值分别达134.7、46.8。上海市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尖孢镰刀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的敏感性也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可以为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及病原菌抗药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菌 病原菌鉴定 多菌灵 戊唑醇 咪鲜胺 吡唑醚菌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5种作物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润强 曹前辉 +1 位作者 王清峻 陈锡岭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97,共5页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0.19-1.92 mg/L,缬霉威对5种病菌的EC50为0.23-1.02 mg/L;当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混配比例为15∶1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17.70;混配比例为8∶1时,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3.59;混配比例为3∶1时,对烟草猝倒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196.29;混配比例为1∶6时,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1.98;混配比例为9∶1时,对月季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2.56。表明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环胺 缬霉威 草莓枯萎病菌 西瓜炭疽病菌 烟草猝倒病菌 葡萄霜霉病菌 月季灰霉病菌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