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草茶发展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建 李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8-283,共6页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兼具药、食、医等功能于一体。艾草茶的制法一般为粗揉、蒸煮、中揉、干燥四个步骤。艾草茶还可以是艾草与其它材料混和泡制,艾草茶对现代文明病、妇科疾病、肠胃肝等内脏器官及神经性疼痛都有疗效,艾草茶具...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兼具药、食、医等功能于一体。艾草茶的制法一般为粗揉、蒸煮、中揉、干燥四个步骤。艾草茶还可以是艾草与其它材料混和泡制,艾草茶对现代文明病、妇科疾病、肠胃肝等内脏器官及神经性疼痛都有疗效,艾草茶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应加强艾草茶的开发、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茶 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云雾茶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实施路径研究——来自日本静冈的经验启示
2
作者 韦玉雪 《蚕桑茶叶通讯》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概述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庐山云雾茶的五大价值功能,深入分析了日本静冈茶草复合系统的成功申报经验,结合庐山云雾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申报策略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庐山云雾 农业文化遗产 遗产申报 静冈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 被引量:5
3
作者 过婉珍 雷鹏法 +1 位作者 王一民 马灿娟 《茶叶》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家肥的减少茶园普遍出现缺肥 (有机肥 )现象 ,茶芽生长减弱 ,树势衰老加快 ,改造年限提前 ,导致茶树经济生产年限周期明显缩短。为改变这一现状 ,特提出以养畜积肥、畜肥培茶 ;种草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家肥的减少茶园普遍出现缺肥 (有机肥 )现象 ,茶芽生长减弱 ,树势衰老加快 ,改造年限提前 ,导致茶树经济生产年限周期明显缩短。为改变这一现状 ,特提出以养畜积肥、畜肥培茶 ;种草养畜、种养结合的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 ,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生态 养畜积肥 养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与“茶-草-菌”技术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韩海东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园土壤微生物 --菌”耦合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珍梅 黄锦祥 +2 位作者 游小凤 应朝阳 翁伯琦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加工"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力投入为主,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75.00%和63.86%,"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的主要投入为玉米...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加工"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力投入为主,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75.00%和63.86%,"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的主要投入为玉米饲料等,占总能值投入的41.91%,人力占总能值投入的21.16%;"茶园—加工"系统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多个能值指标中均最优,分别为13.55、0.31和44.22;"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的能值净收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畜——加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3网络模型的茶草位置检测算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根 江晓明 +2 位作者 黄峰 方迪 张宇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7,共9页
精准高效的茶草识别是智能茶园植保机械进行除草工作的关键。针对目前茶园除草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改进YOLOv3网络模型的茶草检测算法。首先,分季节和时间段,在多个茶叶品种的种植园中以自适应的距离和角度采集茶草混合图像并建... 精准高效的茶草识别是智能茶园植保机械进行除草工作的关键。针对目前茶园除草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改进YOLOv3网络模型的茶草检测算法。首先,分季节和时间段,在多个茶叶品种的种植园中以自适应的距离和角度采集茶草混合图像并建立试验数据集。接着,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重新设计先验锚框尺度。然后,以YOLOv3网络模型为基础,选取17×17的网格划分图像区域;采用残差网络(ResNet)作为主干网;加入过程提取层,增强草株检测性能。最后在原损失函数中引入广义交并比损失。通过消融试验和不同目标检测算法对比试验验证此改进算法对茶树与杂草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3网络模型对杂草的检测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5.34%和91.38%,对茶树的检测精确率和召回率最高达到82.56%和90.12%;与原YOLOv3网络模型相比,检测精确率提高8.05%,并且每秒传输帧数达到52.83 Hz,是Faster R-CNN网络模型的16倍。这些数据说明所提算法在茶园复杂环境下,不仅对于茶树和杂草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而且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可以为智能茶园植保机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植保机械 检测 YOLOv3网络模型 GIoU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是草 箬是宝——含茶成语(11)
7
作者 马尾生 《福建茶叶》 2004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箬是宝” 成语 箬竹 文化 《农桑衣食撮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地域间制茶技术的流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关剑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各个政权的课题,产业界做了切实的工作,其中福州、建州对于研膏技术的吸收以及升级产品腊面茶的成功创制最引人瞩目。被福州、建州取而代之的湖州在失去研膏技术优势之后,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因势利导发展草茶,不仅成为茶叶市场的主角,而且最终在文化上把草茶的地位提升到与蜡茶分庭抗礼的高度,甚至今天日本的碾茶技术也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研膏 腊面 草茶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利休及其茶道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海鹰 刘勤晋 《中国茶叶》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千利休 道思想 日本 文化 空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生态茶园营建模式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迎春 方洪生 周桂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5期280-281,共2页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生态 林--模式 营建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