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0年草海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韩会庆 苏志华 +1 位作者 罗绪强 蔡广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3,共6页
利用In VEST模型,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2000—2010年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其他地类变化突出,旱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之间转化明显;保护区生境质量整体趋于好转,试验区改善... 利用In VEST模型,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2000—2010年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其他地类变化突出,旱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之间转化明显;保护区生境质量整体趋于好转,试验区改善幅度最大,保护区生境质量一直呈现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特点,核心区和缓冲区生境质量空间变化较小,试验区生境质量空间变化明显,东部和西南部是生境质量改善区,北部主要为生境质量恶化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是生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原因,城镇用地扩张对部分地区生境质量改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In VEST模型 草海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昆铁路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耀增 侯世全 +4 位作者 刘宪章 尹皓 孔宪会 支文芳 黄绮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2,共2页
简要介绍内昆铁路的建设意义及其沿线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概况,阐述高原明珠“草海”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 内昆铁路 草海自然保护区 环境保护 线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调整之生态经济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国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原理出发 ,根据保护区的独特性质以及草海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明确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利用生态经济设计思想 ,提出了进行土地利用调整的基本对策... 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原理出发 ,根据保护区的独特性质以及草海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明确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利用生态经济设计思想 ,提出了进行土地利用调整的基本对策和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草海自然保护区 生态经济 土地生产潜力 森林覆盖率 土地功能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广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娜 于俊峰 +1 位作者 王震洪 欧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94-97,共4页
随着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的实施,生态旅游已成为贵州威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必要在旅游者出现频率大的区域设计和建设一个具有旅游和宣传价值的的标志性广场建筑。根据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黑颈鹤保护主题及周边民族文化... 随着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的实施,生态旅游已成为贵州威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必要在旅游者出现频率大的区域设计和建设一个具有旅游和宣传价值的的标志性广场建筑。根据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黑颈鹤保护主题及周边民族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鹤"的谐音"和"为设计内涵,以"和谐家园"为设计定位,能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能实现旅游观光目的广场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具体设计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生态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额信贷:扶贫助穷新方式──来自贵州省威宁县草海自然保护区实践的思考
5
作者 柳鹏程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Z1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小额信贷 草海自然保护区 贵州省威宁县 小额贷款 新方式 农户 草海保护 小组成员 运作机制 贷款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6
作者 冉景丞 蒙秉顺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高密度的芦苇群落会影响黑颈鹤的栖息地生境质量;(2)受芦苇扩张的影响,黑颈鹤原有夜栖地逐渐偏移,最远迁移距离为42 m,且夜栖地偏移方向与芦苇扩张方向相反,其夜栖地空间分布明显避开芦苇存在的区域;(3)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的觅食距离增加,且觅食地类型也会改变,觅食地与夜栖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达4148.14 m,觅食地逐渐由沼泽地转变为农耕地,但其并不是影响黑颈鹤觅食地改变的唯一因素;(4)黑颈鹤明显喜好浅水滩涂和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群落,明显不喜好芦苇群落,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喜好的生境减少,从而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5)芦苇扩张不仅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还会限制黑颈鹤的求偶、觅食、站立、游走和栖息等行为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栖息地变化和行为活动均受芦苇扩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芦苇扩张降低了黑颈鹤栖息地中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黑颈鹤的夜栖地和觅食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潘少兵 任晓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0-63,76,共5页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水分条件,第一轴反映了各个群落类型所在的水分条件梯度。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群丛 群落特征 草海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2 位作者 陈芳 罗杰 胡海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47-1957,共11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中用于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的环境变量数据多存在分辨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在研究小尺度物种生境适宜性时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黑颈鹤的出现点数据与光学、雷达遥感...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中用于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的环境变量数据多存在分辨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在研究小尺度物种生境适宜性时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黑颈鹤的出现点数据与光学、雷达遥感数据及地形辅助数据得出栖息地与觅食地特征,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草海越冬黑颈鹤细尺度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运用多源遥感和地形辅助数据生成的环境变量结合MaxEnt预测黑颈鹤的栖息地与觅食地效果都较为优秀,两者受使用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值(AUC)值均大于0.94;(2)距耕地距离、距水域距离、水深及距建筑距离是影响黑颈鹤栖息地主要环境因子,而影响觅食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则是距耕地距离、优势植被、距建筑物距离和水深。(3)草海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与觅食地的最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较小,栖息地与觅食地最、次适宜区总和分别为6.404km^(2)与12.644 km^(2),占比仅为研究区的6.43%和12.69%。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人为干扰源主要是游客和当地的居民,潜在地威胁着黑颈鹤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因此,为了避免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与觅食地的退化,提出在保护区划定指定的观鸟和拍摄地,增强游客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禁止游客私自进入栖息地等建议,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栖息地、觅食地和湿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草海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斌 李青 +1 位作者 冯图 刘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790,共8页
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随机设置典型调查样地,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和群落分类等方面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种子植物共有34科62属74种,物种组成主要以蔷薇科... 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随机设置典型调查样地,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和群落分类等方面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种子植物共有34科62属74种,物种组成主要以蔷薇科、禾本科和菊科等植物为主;2)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生活型谱主要以地面芽植物(44.6%)和高位芽植物(25.68%)为主,其他生活型较少,这与草海保护区所在的地理区位相吻合;3)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样地内植被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以针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生活型 植物区系 群落分类 草海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发展强度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明明 张黎俊 +2 位作者 粟海军 蔡静芸 胡灿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地调查,选取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4、1992、2001和2015年4期遥感景观数据,将研究区景观斑块分为7种类型。使用多个景观指数指标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对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以及景观...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地调查,选取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4、1992、2001和2015年4期遥感景观数据,将研究区景观斑块分为7种类型。使用多个景观指数指标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对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以及景观发展强度变化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同时期受气候、降水、水土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等自然驱动因素以及人口经济增长、土地利用、工农业污染等人为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景观斑块、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呈较大波动;4个时期保护区湿地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平均为4.00±0.24,并且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4.27,说明草海湿地类型属于农业湿地,接近城镇湿地,处于中等健康水平。为确保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规范和统筹保护区景观的合理配置是草海综合治理需要考虑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发展强度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群落结构与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海波 粟海军 +2 位作者 刘文 张明明 李筑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s penelope)、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5种水鸟优势度均达10%以上,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灰鹤(Grus grus)等珍稀水鸟也具一定的种群数量;(3)5种草海典型生境栖息的水鸟种类与数量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n=30,!2=16.1893,P=0.003),浅水区是水鸟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多样性指数(H'=1.079)和均匀性指数(J'=0.804)均最高,而耕地最低(H'=0.345;J'=0.493);(4)群落聚类显示,草海主要水鸟可分为7类伴生群落,不同群落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水鸟 群落结构 生境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静 官加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49-52,共4页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资源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水城风光优美等旅游资源特征.通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详细论述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将保护区...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资源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水城风光优美等旅游资源特征.通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详细论述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将保护区的实验区区划为游览区、景观生态保育区和服务区3个功能区,并分别详细阐述了每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生计现状与发展研究——以草海周边两个自然村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天仙 任晓冬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0期3971-3974,3979,共5页
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可持续发展,以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草海周边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资料,对农户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5种生计资本进行界定,分析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 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可持续发展,以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草海周边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资料,对农户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5种生计资本进行界定,分析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生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生计总体水平较低,各项资本差异大,农户生计资本脆弱。基于此,对农户生计的改善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为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农户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社区 农户 生计现状 发展 草海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其强 罗丝琼 +3 位作者 刘志 周浩然 高超 杨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128,共9页
【目的】探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并评价其稳定性,阐明该区域森林群落特性及生存现状,并为保护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选择4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旱冬瓜+滇杨林、华山松+滇杨林和旱冬... 【目的】探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并评价其稳定性,阐明该区域森林群落特性及生存现状,并为保护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选择4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旱冬瓜+滇杨林、华山松+滇杨林和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通过设置典型样地调查与采样,以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林地承载力及外界干扰强度等5项指标的对应因子,运用加权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各森林类型的群落稳定性。【结果】4种林分中,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的幼苗、幼树数量较为丰富,占乔木树种总株数的85.92%,表现出较强的种群更新能力,且该林分中物种多样性及林地生产力指标均较高,群落总体处于较为稳定的发育阶段。云南松林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较高,总体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但种群更新潜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旱冬瓜+滇杨林和华山松+滇杨林中均因土壤养分含量不高和林地生产力较低使得群落稳定性不高。各林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界不利干扰,其中人为踩踏最为显著。由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的加权隶属函数值判定,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群落稳定性排序表现为: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旱冬瓜+滇杨林>华山松+滇杨林。【结论】在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由多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这可为当地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 森林群落类型 种群更新潜力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斌 李青 +1 位作者 薛晓辉 刘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研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旨在为研究区内森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6块20 m×30 m的... 【目的】研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旨在为研究区内森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6块20 m×3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中沿对角线分别设置5块2 m×2 m的灌木样方和5块1 m×1 m的草本样方,从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34科62属74种,其中乔木14种、灌木23种、草本37种。群落分层明显,乔木层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木、槲栎、滇杨、云贵鹅耳枥等,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取决于群落类型及其所处的生境。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垂直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径级结构呈偏倒"J"型、冠幅结构呈倒"J"型,表明群落结构稳定、生长状况良好。群落中重要值>5的6个物种在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冠幅结构方面差异显著。群落内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结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滇东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顶点区域,森林群落物种较少,多样性较低,但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杉木群落大径级植株较多,属于衰退型群落,将逐渐走向衰退;云贵鹅耳枥群落径级结构缺失严重,特别是大径级植株,处于濒危状态,应加强群落的保护和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外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斌 李青 刘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M、多样性指数H和D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刚毅 郭其强 杨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9-1239,共11页
该研究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乔木树种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森林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云南松-桤木林、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种群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静态... 该研究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乔木树种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森林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云南松-桤木林、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种群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静态生命表,应用时间预测模型对4种群落优势树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为研究区森林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云南松林和云南松-桤木林优势树种径级结构均呈现偏正态分布,衰退趋势明显,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呈偏倒“J”型,衰退趋势相对较弱。(2)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内森林群落不同种群均出现不稳定状态,存活曲线不同程度偏离DeeveyⅢ型曲线。(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经过未来2、4、6龄级时间后各种群数量出现增加,但中幼龄个体不断减少,老龄个体先增多后减少,如果不加以抚育管理,种群将不可避免走向衰退。(4)研究区内林下共有植物种类35科70属83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7科23属29种,草本层植物21科48属54种。在3种群落类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为草本层>灌木层,Pielou指数(Jsw)为灌木层>草本层,而桤木-华山松林则呈现相反趋势,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预测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骆强 葛传龙 +3 位作者 冯图 张春 余丹凤 李望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77,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2科40属111种(含种及以下单位),其中,网眼瓦韦(Lepisorus clathratus(Clarke) Ching)、喜马拉雅耳蕨(P...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2科40属111种(含种及以下单位),其中,网眼瓦韦(Lepisorus clathratus(Clarke) Ching)、喜马拉雅耳蕨(Polystichum garhwaticum(Kze) Ching)为贵州地理分布新纪录; 2)该区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3属23种)、蹄盖蕨科(Athyriaceae)(4属16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4属15种),科与属的地理分布主要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具有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3)保护区蕨类只有一个种分布的属有17个,占总属数的42.50%,为本区一大特点,在种的水平上,以中国特有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的温带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为5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新纪录 区系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湘江 杨兰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3期45-47,共3页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代表的珍稀鸟类。文章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代表的珍稀鸟类。文章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保护价值评价,为科学全面认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价值提供依据,也为草海保护区有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价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和CLCD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20
作者 任金铜 周伟 +2 位作者 王杰 李映潭 林用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5年第4期59-65,共7页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其生态质量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利用1994年、2002年、2009年、2016年、2023年五期Landsat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CLCD数据集分类算...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其生态质量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利用1994年、2002年、2009年、2016年、2023年五期Landsat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CLCD数据集分类算法对影像分类,构建1994年、2009年、2023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综合分析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994—2023年,保护区RSEI均值持续上升,增速先升后缓,RSEI中高值区域从零星分布变为连片分布,生态质量主要呈“变好”趋势,“变好”区域面积占比87.52%,与相关政策出台有关。草地和林地促使RSEI“变好”,建设用地和耕地则相反。1994—2023年,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59.046 km²,多转换为草地,生态有所改善;但建设用地增加12.570 km2,有向保护区蔓延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RSEI CLCD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