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FP标记溶磷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及其定殖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嘉红 刘辉 +3 位作者 姜楠 魏玉宏 张冰 王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9,I0001,共7页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筛选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对转化子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以GFP基因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GFP标记的CHW10B菌株接种到南方红豆杉1年生盆栽实生苗根表面,借助荧光显微镜及稀释涂布技术,对根际土壤中GFP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成功获得CHW10B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GFP转化子,该转化子及野生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但二者在LB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别。野生菌株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黏稠,为乳白色;而标记菌株CHW10B-GFP2菌落表面为浅棕色,其他一致;标记菌株溶磷能力与野生菌株接近,发酵液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39.12和656.57 mg·L-1。GFP标记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接种1天根际土壤中CHW10B转化子菌数为6.08×107cfu·g-1,随后细菌数量迅速减少,15天后标记细菌数量开始增多,25~40天菌体数量升高并呈平稳趋势。用荧光显微镜对接种40天后南方红豆杉的根部进行观察,发现在根系表面及其内部有大量发绿色荧光的GFP标记细胞存在。【结论】GFP基因标记的CHW10B菌株在南方红豆杉幼苗根际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定殖的能力;另外,该标记菌株能在根表面和内部定殖,具有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特性及其对南方红豆杉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云玲 侯沁文 +2 位作者 刘瑞祥 任嘉红 张易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1-758,共8页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方法]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方法]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并分析该菌株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及有机酸等成分的能力。[结果]该菌株分别在培养时间4 d、磷酸钙5.00 g·L^(-1)、初始p H值7.0、装液量1/2、NaCl为0.0 g·L^(-1)、温度3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将该菌株接种于1年生南方红豆杉实生苗360 d后,苗木的地径、苗高、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了19.53%、20.14%、25.39%。该菌株能够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0.922 U·mg^(-1))和IAA(8.908 mg·m L^(-1)),并可分泌大量有机酸—葡萄糖酸(5 704.92μg·L^(-1))。[结论]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能力强,对南方红豆杉促生作用显著,适用于多种不同酸碱性土壤,可高效应用于南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具有被开发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南方红豆杉 溶磷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解钾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对山区黄瓜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聪 宋水山 贾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66-270,共5页
我国耕地土壤钾元素严重匮乏,亟须解决我国北方山区土壤缺钾的现状,寻求钾肥替代技术。从各地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解钾菌32-2,在含钾矿石的复筛培养基中发酵15 d,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含量达到37.77 mg/L,是对照的16.22倍,经鉴定为草木樨... 我国耕地土壤钾元素严重匮乏,亟须解决我国北方山区土壤缺钾的现状,寻求钾肥替代技术。从各地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解钾菌32-2,在含钾矿石的复筛培养基中发酵15 d,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含量达到37.77 mg/L,是对照的16.22倍,经鉴定为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2-2对黄瓜种子、幼苗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其中发芽率提高13.33百分点,发芽势提高8.08百分点,株高、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壮苗指数、干重根冠比、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5.83%、13.95%、7.45%、5.19%、9.46%、38.52%;同时,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黄瓜产量增加8.50%,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6.82%、2.78%、43.21%、20.90%。今后32-2可用于微生物肥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解钾菌 筛选 鉴定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黄瓜 促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