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贪夜蛾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调控AcMNPV增殖的研究
1
作者 田伟彬 张以农 +2 位作者 任菲菲 严寄铭 孙京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miRNA)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不连续蔗糖质量分数梯度超速离心纯...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miRNA)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不连续蔗糖质量分数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外泌体,随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对纯化产物进行颗粒直径分析。运用s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AcMNPV感染Sf9细胞后外泌体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对应的生物学通路。通过转染模拟物(mimic)和病毒感染等细胞试验以及qPCR验证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并检测差异表达miRNA——sfr-miR-1a-3p对AcMNPV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纯化Sf9细胞外泌体,且AcMNPV感染有效刺激Sf9细胞外泌体的分泌量增加。AcMNPV感染Sf9细胞72 h后,经与Rfam数据库比对,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s,其中,8个miRNAs的转录水平与测序结果趋势一致。通过预测miRNAs靶基因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潜在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人乳头瘤病毒信号通路等,这表明差异表达外泌体miRNA可能参与昆虫天然免疫反应。过表达sfrmiR-1a-3p能显著提高AcMNPV病毒vp39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sRNA测序筛选了AcMNPV感染后Sf9细胞外泌体的差异表达miRNA,证明了AcMNPV通过促进外泌体分泌,协助被感染细胞传递miRNA−sfr-miR-1a-3p来影响周围未感染细胞,以促进自身增殖。以上结果为昆虫外泌体传递miRNA以调控病毒增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夜蛾 sf9细胞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外泌体 microRNA sfr-miR-1a-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侵染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红 潘国庆 +1 位作者 胡军华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经KOH处理后,接种于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建立家蚕微孢子感染增殖体系,同时,对孢子与宿主细胞在感染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KOH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67%,Sf21细胞的初期感染率...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经KOH处理后,接种于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建立家蚕微孢子感染增殖体系,同时,对孢子与宿主细胞在感染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KOH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67%,Sf21细胞的初期感染率约为4.3%,接种24h内,细胞感染率变化不明显,但随后逐渐增加,到接种后的第7天达76.9%。接种后第12天起,细胞内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孢子,并可见大量的胞外游动孢子。随后,大量细胞破裂,孢子逸出后,破裂的细胞内出现大量囊泡,且有合胞体(巨型多核融合细胞)出现。另外,将感染孢子的家蚕中肠组织和丝腺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直接接种Sf21细胞,不经发芽处理,细胞也能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草地夜蛾卵巢细胞(sf21) 感染 合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诱导的草地贪夜蛾Sf9细胞凋亡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祥 钟国华 +2 位作者 胡美英 黄劲飞 葛萃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4-901,共8页
传统植物源杀虫剂喜树碱具有优异的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活性,其诱导昆虫细胞凋亡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尚不明确,极大地限制了喜树碱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开发。本研究以1μmol/L喜树碱诱导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 Sf9细胞呈现细胞皱缩... 传统植物源杀虫剂喜树碱具有优异的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活性,其诱导昆虫细胞凋亡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尚不明确,极大地限制了喜树碱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开发。本研究以1μmol/L喜树碱诱导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 Sf9细胞呈现细胞皱缩、微绒毛消失和染色质边集等典型细胞凋亡早期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中期凋亡小体逐渐出现并急剧增多,DNA电泳分析可见清晰DNA片段化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1μmol/L喜树碱诱导Sf9细胞12h凋亡率达到最大值39.67%,是对照的13.13倍,随后减小。喜树碱诱导Sf9细胞凋亡在12h和24h时Sf caspase-1分别出现两个活性高峰,表明其作为效应因子在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中具有影响作用。喜树碱显著抑制Sf9细胞拓扑异构酶Ⅰ活性,阻断解旋负超螺旋pBR322DNA,导致DNA损伤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使Sfcaspase-1活性增加,提示其信号转导过程是细胞凋亡诱导机制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喜树碱的诱导昆虫Sf9细胞凋亡,对揭示喜树碱诱导昆虫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夜蛾 喜树碱 sf9细胞 细胞凋亡 级联反应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膜完整性和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汪丽 张来喜 +4 位作者 张志勇 杨宝东 王进忠 张爱环 张民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2-520,共9页
为明确斑蝥素对昆虫细胞膜的作用及其机理,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 confocal micro... 为明确斑蝥素对昆虫细胞膜的作用及其机理,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结合荧光探针FDA/PI及DiBAC4(3)技术研究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Sf9细胞膜完整性及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MP)的影响。结果表明:32μmol/L CTD处理6h和12h后,电镜观察均未发现细胞膜结构破损;FDA/PI染色后,32μmol/L CTD处理0.5h后细胞FDA荧光强度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的细胞比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32μmol/L CTD处理140s后即引起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64μmol/L CTD处理瞬时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32μmol/L CTD处理3h内及64μmol/L CTD处理2h内MP仍保持显著性去极化(P<0.05),之后去极化程度降低;32μmol/L CTD处理6h及64μmol/L CTD处理3h时MP去极化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CTD处理短时间内可引起Sf9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并维持一段时间,同时导致细胞活性发生不可逆下降,但未对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夜蛾 斑蝥素 sf9细胞 膜完整性 膜电位 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韵 卢淼青 +3 位作者 张阳 杨明俊 徐文平 陶黎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B)技术等方法,分别针对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作用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细胞的细胞活力、自噬... 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B)技术等方法,分别针对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作用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细胞的细胞活力、自噬发生的典型特征及自噬相关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活性的抑制效应与作用剂量及时间呈现依赖关系,并表现出典型的细胞自噬现象;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比和Beclin 1蛋白表达量呈现上调趋势,分别为对照组的201.32%和136.00%,p62蛋白表达量下调至对照组的68.13%。研究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并且其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与自噬诱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草地夜蛾 sf9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细胞系IPLB-Sf-9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春苗 钟雪萍 +1 位作者 刘攀峰 黎路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草地贪夜蛾Spdoptera frugiperda是危害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IPLB-Sf-9(Sf9)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研究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本研究从Sf9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SMARTTM技术,构建以pGADT7-Rec为载体的Sf9细胞酵... 草地贪夜蛾Spdoptera frugiperda是危害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IPLB-Sf-9(Sf9)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研究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本研究从Sf9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SMARTTM技术,构建以pGADT7-Rec为载体的Sf9细胞酵母GAL4AD融合cDNA文库。Sf9细胞总RNA的电泳谱型与哺乳动物总RNA存在差异,其28S rRNA带弱于18S rRNA带,所合成的原始ds cDNA大小为0.1~4kb。文库展现良好的多态性,载体质粒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大部分在0.3~2kb之间。Sf9细胞酵母GAL4AD融合cDNA文库的构建为草地贪夜蛾功能基因的识别和鉴定,为研究杆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9细胞 CDNA文库 草地夜蛾 酵母双杂交 昆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离体细胞系和幼虫血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金梅 木魁 +4 位作者 姜双林 李登坤 李文雍 马同富 李永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作用机理,为此类生物碱作为新型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骆驼蓬成熟种子中提取骆驼蓬总碱,采用MTT法测定0,1,5,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作用机理,为此类生物碱作为新型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骆驼蓬成熟种子中提取骆驼蓬总碱,采用MTT法测定0,1,5,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的毒性;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0,30,50,70和90min时对Sf9细胞Na^+和K^+吸收的影响,并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2,3,4,5d后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最后采用叶碟法(叶碟在20μg/mL骆驼蓬总碱中浸3s)和注射法(2μg/头)分别测定处理1,8,16,24和48h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草地贪夜蛾Sf9细胞24h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2.04%和83.25%;骆驼蓬总碱处理后8,16,24和48h,其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的LC50分别为35.32,23.21,14.87和8.98μg/mL,骆驼蓬总碱对Sf9细胞的毒性有时间滞后效应。5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Sf9细胞后10min,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处理后30min 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逐渐减弱;处理后3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迅速增加,处理后4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趋于停止。以叶碟法和注射法处理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8h后幼虫血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但随时间延长幼虫血细胞数量又逐渐增加。【结论】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Sf9有明显的毒杀活性,且对Sf9细胞中Na^+、K^+和葡萄糖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生物总碱 草地夜蛾 卵巢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虫成分对Sf9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贾建文 黄劲飞 +2 位作者 王文祥 胡美英 钟国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5,共7页
通过倒置显微形态观察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证的模型,研究了8种代表性杀虫成分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培养细胞系Sf9的凋亡诱导效果,以探讨不同杀虫成分对昆虫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0.15-1.50μg/mL... 通过倒置显微形态观察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证的模型,研究了8种代表性杀虫成分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培养细胞系Sf9的凋亡诱导效果,以探讨不同杀虫成分对昆虫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0.15-1.50μg/mL处理后72 h内、喜树碱0.35-3.50μg/mL处理后36 h,Sf9细胞产生大量典型凋亡小体,处理时间延长或剂量加大则以造成细胞坏死为主;DNA电泳产生典型的DNA Ladder,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对Sf9具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1.5μg/mL诱导处理Sf9细胞凋亡高峰期为处理后24-48 h,喜树碱0.35-3.50μg/mL诱导处理Sf9细胞凋亡高峰期为处理后12 h.苦参碱、氟铃脲、毒死蜱、灭多威、氯氰菊酯以0.1-10.0μg/mL及昆虫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以0.048-4.800μg/mL处理后72 h内对Sf9均无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杀虫剂对昆虫细胞凋亡诱导效应随供试化合物、细胞种类、处理剂量、处理时间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草地夜蛾细胞sf9 印楝素 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PK2-RFP诱导Sf9细胞凋亡的机制分析
9
作者 卫丽丽 付月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742-747,共6页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模式杆状病毒,在农业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其表达的PK2蛋白可以通过竞争性的与宿主细胞e IF2α激酶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抑制其磷酸化e IF2α,从而加速病毒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了探讨PK2诱导宿主Sf9...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模式杆状病毒,在农业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其表达的PK2蛋白可以通过竞争性的与宿主细胞e IF2α激酶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抑制其磷酸化e IF2α,从而加速病毒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了探讨PK2诱导宿主Sf9细胞凋亡的机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AcMNPV-PK2-RFP。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病毒AcMNPV-PK2-RFP处理组在病毒侵染后48,60,72 h,宿主细胞内凋亡因子SfP5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cMNPV处理组,分别是AcMNPV处理组的1.16倍、1.39倍和1.79倍;在病毒侵染后48,72 h,AcMNPV-PK2-RFP处理组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的绿色荧光分别是野生处理组的1.54倍和1.89倍,表明AcMNPV-PK2-RFP处理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野生病毒处理组;同时,观察到AcMNPV-PK2-RFP处理组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从病毒侵染后12 h开始释放。结果说明,过表达PK2的重组病毒AcMNPV-PK2-RFP可在感染后期加速SfP53蛋白的表达,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加速宿主Sf9细胞的凋亡,同时表明重组病毒AcMNPV-PK2-RFP是一种相比野生型病毒抗虫活性更高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sfP53蛋白 线粒体凋亡通路 草地夜蛾卵巢细胞sf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MNPV中Ac109蛋白的抗虫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书美 付月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55-158,171,共5页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侵染昆虫Sf9细胞后Ac109的表达量和细胞的荧光强度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抗虫试验表明,与AcMNPV处理组、PBS对照组相比,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幼虫体质量增长缓慢,有较高的致死率和低的蛹化率及羽化率;AcMNPV与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最终死亡率分别为58.33%和73.33%;蛹化率分别为41.667%和25.000%;羽化率分别为20.00%和11.67%,说明Ac109可提高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性。以上结果构建了1株高抗虫活性的重组病毒,并为这个重组病毒潜在的应用价值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病毒增殖因子Ac109 草地夜蛾卵巢细胞sf9 甜菜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