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天然草地沙化机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辉 任继周 袁宏波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9-25,共7页
黄河源头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然草地沙化面积不断增加,沙化程度日趋严重。本研究以玛曲县为例,对引起草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草地沙化... 黄河源头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然草地沙化面积不断增加,沙化程度日趋严重。本研究以玛曲县为例,对引起草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草地沙化的相关性及驱动作用进行定量辩识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1)各因子对草地沙化的驱动力大小依次为:牧业产值>人口数量>年均气温>羊只存栏数>牛羊肉产量>年均降水量>大牲畜存栏数>黄河年径流量>年大风日数>年均风速;2)区域年均气温的不断升高,使地面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壤干旱程度加剧,这种变化对土地沙化产生的驱动作用要大于降水量的小幅减少和风力因子变化的影响,是引起该区土地沙化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3)对2类因子的相对贡献率进行综合,得到人为因子的驱动力比重为61.55%,自然因子的驱动力比重为38.45%。说明在高寒阴湿的气候条件下,区域气候和水文因子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变化只是天然草地沙化的一种诱导力,而人为过度和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草原植被衰退的根本原因,二者结合导致了黄河源头区草地沙化的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玛曲县 草地沙化 驱动力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玛曲县草地沙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盛海洋 杨学俊 +1 位作者 白宪洲 郑先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上游玛曲县不同时期的航片、卫片影像的解译判读,结合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以及前期草地沙化监测资料,论述了玛曲县草地沙化的调查研究方法,地表景观特征与遥感解译标志,草地沙化的分布规律及其动态分析评价。
关键词 草地沙化 遥感监测 调查 评价 玛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沙化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华坤 韩发 +3 位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赵亮 卫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97-10399,共3页
介绍了玛多县草地沙化现状,分析了其沙化原因,并从玛多县草地沙化防治现状出发,提出了其进一步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 玛多县 草地沙化 过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县草地沙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冬梅 刘彩凤 +1 位作者 谢应忠 王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对盐池县潜在沙漠化草地、轻度沙漠化草地、中度沙漠化草地、重度沙漠化草地和极度沙漠化草地5种不同沙化类型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沙漠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潜在沙漠化草地>轻度沙漠化草地>中... 对盐池县潜在沙漠化草地、轻度沙漠化草地、中度沙漠化草地、重度沙漠化草地和极度沙漠化草地5种不同沙化类型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沙漠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潜在沙漠化草地>轻度沙漠化草地>中度沙漠化草地>重度沙漠化草地>极度沙漠化草地;土壤黏、粉粒及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总体为由潜在沙漠化草地到极度沙漠化草地逐渐降低,砂粒含量逐渐增加,pH和可溶性盐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该地区土壤组成主要以砂粒为主,土壤含水量低,养分贫瘠,环境脆弱,易产生风蚀、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土壤特性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生态脆弱地区草地沙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盛海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2,135,共4页
若尔盖高原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是一块四面环山完整的丘状高原。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的调查研究方法、遥感解译标志、特征以及成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潜在沙化土地... 若尔盖高原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是一块四面环山完整的丘状高原。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的调查研究方法、遥感解译标志、特征以及成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潜在沙化土地、沙化耕地在逐年减少,但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露沙地却在逐年增加。这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长江、黄河上游至源头地区沙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草地沙化 野外调查 遥感监测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西北地区天然草地沙化情况调查研究
6
作者 盛海洋 谭建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接壤的山地峡谷连接地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长江的安危有直接影响。作者运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川西北天然草地沙化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天然草地沙化面积73202...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接壤的山地峡谷连接地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长江的安危有直接影响。作者运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川西北天然草地沙化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天然草地沙化面积732020.5 hm^2,2005年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与沙化耕地分别减少了64368.1hm^2和3145.9 hm^2,但固定、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却分别增加了13661.8 hm^2、16 868.7 hm^22、67.6 hm^2。草地沙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过牧为主导因素。沙漠化治理是黄河、长江上游综合治理、高原湿地保护和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天然草地沙化 监测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地沙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7
作者 仇景万 徐淑媛 周长虹 《现代农业》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呼伦贝尔草地是我国北方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草原牧区,“水草丰美”一直是呼伦贝尔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变迁及滥垦乱伐、超载放牧、无节制樵采等不合理因素影响。草地沙化、植被退化、沙丘活化形势日趋严重,并使海拉尔河... 呼伦贝尔草地是我国北方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草原牧区,“水草丰美”一直是呼伦贝尔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变迁及滥垦乱伐、超载放牧、无节制樵采等不合理因素影响。草地沙化、植被退化、沙丘活化形势日趋严重,并使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三条隐蔽性生草沙带出现不同程度活化。流沙肆虐、沙进人退已严重困扰当地牧业生产和牧民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地 草地沙化 防治 特征 草原牧区 环境变迁 超载放牧 因素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池虹 李鹏刚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66-69,共4页
文章以甘肃省玛曲草地沙化区的牧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和野外调查的方法,[目的]分析研究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①从个体特征上讲,牧民在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下对心理感知影响较为显... 文章以甘肃省玛曲草地沙化区的牧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和野外调查的方法,[目的]分析研究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①从个体特征上讲,牧民在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下对心理感知影响较为显著,但牧民的性别对心理感知影响不显著。②从经济特征上讲,牧民在草地经营收入减少下对心理感知影响不显著。③从政策干预上讲,牧民在环境政策宣传情况和环境奖惩制度下对心理感知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通过分析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不同,在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干预下,对牧民心理感知影响最为显著,草地沙化区生态恢复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问卷调查 心理感知 政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沙化草地植被群落、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舒向阳 胡玉福 +4 位作者 蒋双龙 马畅 李一丁 蒲琴 王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共10页
为探究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地表植被、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地表植被状况及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沙化严重程度增加,植被群落盖度... 为探究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地表植被、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地表植被状况及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沙化严重程度增加,植被群落盖度、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急剧下降。与未沙化草地相比,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和极重度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2.95%,40.60%,76.53%和91.78%,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1.44%,44.00%,83.41%和94.65%。2)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组分均随着沙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且0~20cm土层变化最为显著。不同沙化草地各土层之间也存在差异,但重度和极重度沙化草地各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变化。土壤沙化加剧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植被群落 有机碳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植被重建对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亚妮 胡宜刚 +3 位作者 王增如 李以康 张振华 周华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草地(AG)和人工灌丛植被(AS)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和结构,以揭...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草地(AG)和人工灌丛植被(AS)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和结构,以揭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恢复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草地沙化显著(P<0.05)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和α多样性,人工植被重建则明显促进了二者的恢复,22年后与NG无显著差异。2)草地沙化和人工植被重建均极显著(P=0.001)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草地沙化后,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下降,一些稀有真菌趋于消失,而未分类真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P<0.01)增加。经过22年的生态恢复,绝大多数真菌门的相对丰度与NG无显著差异;AG与NG的真菌群落结构比AS与NG更为相似。3)真菌群落α多样性与植被和土壤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多样性指数的不同而异,而其群落结构与大多数植被和土壤属性极显著(P<0.01)正相关,植被和土壤属性二者结合解释了21.4%~50.0%的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人工植被重建22年后,沙化高寒草地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基本得以恢复,但其群落结构与天然草地的相似度仍不高,而利用草本植物进行沙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比灌木物种更有利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土壤真菌 人工植被重建 高寒草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化和人工植被重建对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亚妮 胡宜刚 +3 位作者 王增如 李以康 张振华 周华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9,共14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指示着草地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的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恢复草地(AG)和灌木人工恢复草地(AS)4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q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细...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指示着草地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的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恢复草地(AG)和灌木人工恢复草地(AS)4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q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细菌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变化,结合植被和土壤属性剖析了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演变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草地沙化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生物量和α多样性,人工植被重建则促进了土壤细菌群落生物量和α多样性的恢复,22年后基本达到未退化前的水平。草地沙化显著(P<0.05)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相对丰度,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的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P<0.05);人工植被重建促进了优势细菌门逐渐向NG方向演变,22年后绝大部分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基本恢复到未退化之前的状态。然而,DG、AG和AS与NG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不高,而AG和AS的群落结构则高度相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绝大多数植被和土壤理化指标显著(P<0.05)正相关,植被属性对其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度(10.0%)比土壤物理属性(6.3%)和化学属性(1.9%)更高,植被与土壤所有指标共解释了72.0%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表明植被和土壤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因此,加强对植被和土壤的保护,防止草地退化,并对沙化草地进行人工植被重建,对于保护和恢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而选择利用灌木或草本进行人工植被重建对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区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 植被重建 草地沙化 土壤细菌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9
12
作者 郑华平 陈子萱 +1 位作者 王生荣 牛俊义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4-39,共6页
研究了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植被高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高度,其中施氮磷肥和施氮磷有机肥分别比对照的草地丰富度提高了42.9%和44.7%,植被高度平均提高4.5和5.6 cm。不同施肥... 研究了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植被高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高度,其中施氮磷肥和施氮磷有机肥分别比对照的草地丰富度提高了42.9%和44.7%,植被高度平均提高4.5和5.6 cm。不同施肥处理对高寒沙化草地的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氮、磷和有机肥混施后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与对照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氮磷肥后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施肥类型对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同,采用氮、磷和有机肥混施的方案可最大限度的增加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的增加2.5倍。从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增加综合考虑,氮、磷和有机肥混施为高寒沙化草地施肥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施肥 植物多样性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半干旱区沙化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小丹 张克斌 +1 位作者 王黎黎 杨晓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选取宁夏盐池封育5、10、20年及未封育(对照)的沙化草地,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封育年限沙化草地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围... 选取宁夏盐池封育5、10、20年及未封育(对照)的沙化草地,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封育年限沙化草地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围封年限研究区群落组成均以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为主,而未封育区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而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却均出现在低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说明研究区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相关关系。封育5、10年区通过围栏封育促进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而封育20年区群落数量特征值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土壤结皮的影响密切相关。结皮试验表明,结皮盖度分别与植被盖度、土壤入渗深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封育20年区结皮盖度、厚度远高于其他封育年限区,生物结皮的存在不仅阻碍外部有效降水入渗,也阻碍内部土壤水分向深层渗透,这使得适应干旱环境的深根系半灌木植物生长稀疏,而促进浅根系沙生植物占据较大的生存空间;生物结皮与其周边植物争水争肥,相互争夺生存空间,同时致密的生物结皮不利于出苗,从而抑制植物生长。长期的竞争排除等生态过程作用使得种群之间演替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生态位分离,群落结构特征出现波动,建议适当人为干扰以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沙化草地 群落特征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治理措施下高寒沙化草地土壤氮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蒲琴 胡玉福 +3 位作者 蒋双龙 何剑锋 舒向阳 杨泽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33,共10页
草地沙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研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川西北高寒半湿润地区沙化草地土壤氮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围栏禁牧布设沙障燕麦和草种混播(YMCD)、围栏禁牧布设沙障播撒草种(RGCD)和围栏禁牧布设沙障自然恢复(WLCD)3... 草地沙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研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川西北高寒半湿润地区沙化草地土壤氮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围栏禁牧布设沙障燕麦和草种混播(YMCD)、围栏禁牧布设沙障播撒草种(RGCD)和围栏禁牧布设沙障自然恢复(WLCD)3种沙化草地治理措施为对象,以未修复沙化草地(CK)为对照,研究了沙化草地生态修复过程中0~60cm土层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3年后,YMCD、RGCD、WLCD 3种治理措施均显著促进地表植被的恢复、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氮素的积累。其中,YMCD治理措施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RGCD,WLCD效果相对较小。土壤氮素增加幅度呈现出微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碱解氮(AN)>全氮(TN)特征。与未修复沙化草地相比,YMCD沙地草地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至74.1%,土壤容重从1.45g/cm^3下降至1.39g/cm^3,夏季地表午温从41.5℃下降至23.0℃;TN、AN、NH4+-N、NO_3^--N和MBN含量分别增加了255.8%,270.2%,299.5%,357.8%和745.9%。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植被盖度和土壤容重对沙化土壤氮素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植被恢复 川西北 沙化草地 土壤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郑华平 陈子萱 +1 位作者 牛俊义 高玉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开展了多种牧草的草地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但使草群密度明显增大,补播后各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开展了多种牧草的草地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但使草群密度明显增大,补播后各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减小,其中单播中华羊茅、混播中华羊茅和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显著减小。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中3种禾草混播后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5.74%。补播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有利于高寒沙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补播 植物多样性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廷宁 曹子龙 +2 位作者 郑翠玲 孙保平 丁国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以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 ,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 (2~ 3a和 4~ 5a)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 (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 )及沙障不同位置 (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 )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 以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 ,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 (2~ 3a和 4~ 5a)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 (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 )及沙障不同位置 (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 )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以同类型未设沙障的地段作对照 ,并结合沙丘各部位地上植被特征 ,深入研究了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 ,可使植被盖度及植物种类显著增加 ,有助于生物结皮的发育 .另外 ,还可有效拦截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植物种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高立式沙障 严重沙化草地 植被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曹子龙 郑翠玲 +1 位作者 赵廷宁 孙保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2,97,共4页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严重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人工补播试验,以及对飞播9a后沙化草地各植被群落特征的调查,研究了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飞播措施和人工补播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均具有显著作用...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严重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人工补播试验,以及对飞播9a后沙化草地各植被群落特征的调查,研究了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飞播措施和人工补播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均具有显著作用。飞播9a后的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草群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样地提高了2.71倍、1.91倍、1.54倍和3.85倍。人工补播措施对改善沙化草地群落特征具有持久性,其中条播方式优于穴播和撒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飞播 人工补播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翠玲 曹子龙 +1 位作者 赵廷宁 孙保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9-171,共3页
以未围封沙化草地作对照,研究了围封1年、4年和9年的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变化,获得如下结论:(1)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可显著提高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数。(2)围封过程中的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中,1、2年生植物所占比例逐... 以未围封沙化草地作对照,研究了围封1年、4年和9年的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变化,获得如下结论:(1)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可显著提高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数。(2)围封过程中的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中,1、2年生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多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均逐渐增加。(3)围封过程中的沙化草地,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的相似性,相临阶段较高,随围封年限差异的增加,相似性逐渐减小,表明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4)围封不同年限的沙化草地之间,土壤种子库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地上植被密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间可用二次曲线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沙化草地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生态位特征及其施肥改良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鹤龄 牛俊义 +1 位作者 郑华平 陈子萱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探讨施肥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针茅为玛曲当前高寒沙化草地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亚优势种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而优势种异针茅... 为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探讨施肥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针茅为玛曲当前高寒沙化草地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亚优势种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而优势种异针茅的生态位宽度仅为0.941。在沙化草地植物群落中,优势种并不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且地位不稳定。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具有大的生态位重叠值,其中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竞争也较强,高寒沙化草地的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取代禾草的优势地位。施肥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其中氮磷配施和氮磷有机肥配施分别比对照的丰富度提高42.9%和44.7%。氮、磷和有机肥混施后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与对照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施氮磷肥后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也与对照之间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氮、磷和有机肥混施的方案可最大限度的增加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地上生物量增加2.5倍。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综合考虑,氮、磷和有机肥混施为高寒沙化草地施肥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生态位 施肥组合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沙化草地“种子岛”效应研究
20
作者 曹子龙 郑翠玲 +1 位作者 赵廷宁 孙保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7,261,共4页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7年的沙化草地以及围栏外周围不同地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围栏外不同地段,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根系含量,并以围栏内草地作对照,对围封沙化草地的“种子岛”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沙化草...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7年的沙化草地以及围栏外周围不同地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围栏外不同地段,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根系含量,并以围栏内草地作对照,对围封沙化草地的“种子岛”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沙化草地有显著的“种子岛”效应,且这一效应约在围栏500 m外逐渐消失。另外,这一效应还显示出,围封沙化草地具有以围栏为中心,成辐射状促进周边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沙化草地 “种子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