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47
1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56-2265,共10页
灌丛化是全球草原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和草地斑块冠层降雨再分配、地表径流、土壤含水量的对比观测,研究了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该区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和草地斑块的冠层截...
灌丛化是全球草原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和草地斑块冠层降雨再分配、地表径流、土壤含水量的对比观测,研究了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该区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和草地斑块的冠层截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20.86%和7.88%,灌丛和草地斑块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5.95%和17.19%。土壤含水量观测结果显示,0—60 cm土层中,降雨事件过程中,灌丛斑块较草地斑块能捕获更多水分,灌丛斑块植被冠层下方土壤含水量高于草地斑块;而在雨后无有效降水补充土壤水分的前提下,0—60 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量高于草地斑块,其中0—10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速率低于草地斑块,10—60 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速率高于草地斑块。研究认为,在水分为关键性限制因子的干旱半干旱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增加草原生态系统中水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捕获、利用更多水分以维持更多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空间异质性
水分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对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6
2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21-7229,共9页
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斑块空间分布格局、草地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从轻度到中度、重度退化草地,草本植物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小叶锦鸡儿生物量...
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斑块空间分布格局、草地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从轻度到中度、重度退化草地,草本植物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小叶锦鸡儿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总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草地斑块生物多样性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轻度退化草地中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低于草地斑块,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中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高于草地斑块。研究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可能存在草本植物占优势或小叶锦鸡儿占优势这样两种稳定状态,这两种状态能维持较高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而在由草本植物占优势向小叶锦鸡儿占优势转化的过渡阶段,系统不稳定,仅能维持较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小叶锦鸡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灌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45
3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中原生灌木/木本植物的植株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称为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草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灌丛化研究正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引起灌丛化的因素包括过度放牧、...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中原生灌木/木本植物的植株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称为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草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灌丛化研究正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引起灌丛化的因素包括过度放牧、草原火、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变化等,灌丛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灌丛化过程表现为地表景观由草本植物占优势转向灌木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转变过程,此过程改变了原有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增强了地表景观异质性,打破了原生态系统的光照、热量、水分、养分等的分配格局,灌丛斑块成为了灌丛化草地中水分、养分等相对富集的"肥岛"。目前灌丛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强烈地域性和限制性的定点研究和因子控制实验等方面,未来应更多关注气候变化与灌丛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化过程的反馈以及与灌丛化的监测、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模型模拟将是今后研究灌丛化发生、发展及灌丛化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生态系统反馈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47
1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56-2265,共10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025001)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YC2013D15)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IRT11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2012CXQT07)
文摘
灌丛化是全球草原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和草地斑块冠层降雨再分配、地表径流、土壤含水量的对比观测,研究了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该区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和草地斑块的冠层截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20.86%和7.88%,灌丛和草地斑块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5.95%和17.19%。土壤含水量观测结果显示,0—60 cm土层中,降雨事件过程中,灌丛斑块较草地斑块能捕获更多水分,灌丛斑块植被冠层下方土壤含水量高于草地斑块;而在雨后无有效降水补充土壤水分的前提下,0—60 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量高于草地斑块,其中0—10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速率低于草地斑块,10—60 cm土层中灌丛斑块土壤水分蒸散发速率高于草地斑块。研究认为,在水分为关键性限制因子的干旱半干旱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增加草原生态系统中水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捕获、利用更多水分以维持更多的生物量。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空间异质性
水分再分配
Keywords
soil moisture content
shrub patches
grass patche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ter re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9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对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6
2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机构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21-7229,共9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25001)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IRT1108)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YC2013D15)
文摘
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斑块空间分布格局、草地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从轻度到中度、重度退化草地,草本植物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小叶锦鸡儿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总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草地斑块生物多样性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轻度退化草地中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低于草地斑块,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中灌丛斑块生物多样性高于草地斑块。研究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可能存在草本植物占优势或小叶锦鸡儿占优势这样两种稳定状态,这两种状态能维持较高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而在由草本植物占优势向小叶锦鸡儿占优势转化的过渡阶段,系统不稳定,仅能维持较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小叶锦鸡儿
Keywords
spatial pattern
shrub patches
grass patches
Caragana microphylta Lam.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灌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45
3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半干旱区水文过程与植被响应"(批准号:41025001)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YC2013D15)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土壤水文与土壤侵蚀"(批准号:IRT1108)资助
文摘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中原生灌木/木本植物的植株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称为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草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灌丛化研究正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引起灌丛化的因素包括过度放牧、草原火、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变化等,灌丛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灌丛化过程表现为地表景观由草本植物占优势转向灌木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转变过程,此过程改变了原有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增强了地表景观异质性,打破了原生态系统的光照、热量、水分、养分等的分配格局,灌丛斑块成为了灌丛化草地中水分、养分等相对富集的"肥岛"。目前灌丛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强烈地域性和限制性的定点研究和因子控制实验等方面,未来应更多关注气候变化与灌丛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化过程的反馈以及与灌丛化的监测、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模型模拟将是今后研究灌丛化发生、发展及灌丛化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植被变化
灌丛
斑块
草地斑块
生态系统反馈
扰动
Keywords
vegetation shift
shrub patches
grass patches
ecosystem feedback
disturbance
分类号
S812.4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水分再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对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灌丛化研究进展
彭海英
李小雁
童绍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