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青藏高原区与西部荒漠区的实证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清 南志标 +1 位作者 陈强强 唐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6-1444,共9页
草原生态补偿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之一。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补奖政策实施的绩效。甘肃省针对不同牧区特点,实施了差别化的补奖标准。选取甘肃青藏高原区和西部荒漠区两个不同草原牧区类型35... 草原生态补偿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之一。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补奖政策实施的绩效。甘肃省针对不同牧区特点,实施了差别化的补奖标准。选取甘肃青藏高原区和西部荒漠区两个不同草原牧区类型351户牧民为调研对象,结合入户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测定了不同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借助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牧区牧民政策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总体满意度偏低,满意度综合指数为67.24%。(2)牧民生计多样化对政策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西部荒漠区牧民收入来源较青藏高原区多样化,畜牧业所占比重低于青藏高原区,政策实施对牧民收入影响较小,青藏高原区牧民满意度为62.43%,低于西部荒漠区的72.35%。(3)牧民对政策作用的认知、家庭规模以及对政策的了解,是影响两个区域牧民对政策满意度的共同因素,但两个区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因此,在后续政策实施中,实施"精准补偿"措施,多样化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示范引领安置牧民,延长畜牧业产业链,实现畜牧产业"三产"融合,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牧业转型发展和牧民增收三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 满意度 青藏高原区 西部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经济激励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4-238,共5页
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在13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其目的是通过给农牧民发放补贴,鼓励他们减少牲畜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但这一政策实施五年后,一些地区的牲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一些农牧民甚至通过增加贷款扩... 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在13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其目的是通过给农牧民发放补贴,鼓励他们减少牲畜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但这一政策实施五年后,一些地区的牲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一些农牧民甚至通过增加贷款扩大牲畜数量。很明显,这一结果与该政策的预期目标背道而驰。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苏木为例,分析该政策为何没有形成预期的经济激励。研究表明,生态补偿的补贴标准过低使得牧民整体减畜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畜产品价格波动、补贴的公平性问题以及政策监管不力,进一步推动牧民减少牲畜出售量,从而导致生态补偿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现有条件下,保护畜牧业生产者的畜产品价格补贴可能更有助于牲畜数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考虑当地牧民的参与及其组织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经济激励 畜产品价格 公平性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韩凤芹 李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0,共9页
自2011年开始,全国13个省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从政策目标出发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并运用政府行为理论对导致效果优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基于新疆伊犁农牧交错带的统计和田野调查数据,对政策实施... 自2011年开始,全国13个省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从政策目标出发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并运用政府行为理论对导致效果优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基于新疆伊犁农牧交错带的统计和田野调查数据,对政策实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区牲畜数量持续增加,草原生态退化局面没有得到改善,且该政策对提高家庭收入和鼓励畜牧业转型的作用也不明显。从政府行为视角分析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不匹配的原因,发现政策难以达到主体和客体行为激励相容,最终导致政策失效。基于此,笔者提出依据农牧民利益诉求制定政策措施、加强违规约束、优化绩效评估和提高农牧民人力资本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 实施效果 政府行为 激励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益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景辉 《草食家畜》 2016年第5期74-78,共5页
玛纳斯县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畜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了草原畜牧业转型工作。本文对玛纳斯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 玛纳斯县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畜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了草原畜牧业转型工作。本文对玛纳斯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建议,最终使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可持续性发展两者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 效益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小风 赵雪雁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41-45,共5页
牧民是高寒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主体,也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牧区为例,基于牧民调查数据,分... 牧民是高寒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主体,也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牧区为例,基于牧民调查数据,分析了甘南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并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其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供借鉴。研究发现:①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甘南牧区牧户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分别有61.60%受访户的牲畜养殖数量减少、56.00%受访户的养殖成本增加、44.40%受访户的收入下降;②甘南牧区仅有29.60%的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且牧民的满意度随着收入的增加与家庭规模的缩小而下降,随着生计非农化水平的提升呈U形变化趋势;③草地面积、社会信任度、生计非农化水平及政策了解程度对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政策影响强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牧户 满意度 生计资本 甘南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康晓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并愿意继续参与的牧户占比更大,不同类型牧户补奖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由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型牧户的放牧行为限制较多,对牧户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带来较大消极影响,该类牧户对现行补奖政策的接受度较低。草畜平衡型牧户对草场的依赖程度与禁牧型牧户相比有所减轻,牧户对于补奖标准的公平性评价越高,牧户拥有的人均草场面积越广,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牧户越愿意继续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因此,建议健全牧户补奖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牧户畜牧业收入和非牧收入,完善补奖配套机制以提升禁牧户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牧区 牧户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补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温都娜 郑淑华 +3 位作者 吴团荣 乌仁曹 敖特根巴雅尔 建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203-208,共6页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和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吻合阿拉善左旗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注重生态保护,认真落实生态补奖政策。并且,农牧民的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在政府正确政策的引领下,由原来粗放、落后型生产方式(天然放牧)向集约、规模型生产方式(舍饲圈养、蔬菜大棚等)转变,生产投入减少,但整体来看阿拉善左旗依然以牧业为主,农牧户、打工人口比重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均有提升,家庭支出整体上生活性支出的比重较大。对农牧民意愿的分析表明:满意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成正比。随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农牧民对补奖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逐年提高了。2016年60%的农牧民愿意实施草生态补奖政策,对推动生态补奖政策的继续实施有一定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民 生产生活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与实施成效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红 姚蒙 《草原与草业》 2016年第4期4-6,共3页
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所付出的经济损失给予了合理的补偿,是建国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重大的惠牧政策。内蒙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较适宜当地的... 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所付出的经济损失给予了合理的补偿,是建国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重大的惠牧政策。内蒙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较适宜当地的一系列配套实施办法,通过制度的落实,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当地相关部门利用政策引导牧区广大群众从事二、三产业,牧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实施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被引量:36
9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159,共8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结果显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偏低的问题,也有标准差别化的问题。草畜平衡的实现包含了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两种活动类型需要区别对待,前者的补偿是必须的,在一定的政策设计下,后者的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产生了错误瞄准的问题,难以达到遏制超载的目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超载程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不能单独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与草场承包面积相结合才能综合反映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并不是鼓励超载这种现象,而是为了超载主体能够实现有效减畜所做出的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畜平衡奖励 差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地块上图的对策
10
作者 腾巍巍 张勇娟 《新疆畜牧业》 2016年第6期38-39,共2页
草地地块上图工作是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基础要求,也是农业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自治区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的一项硬性任务。现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地块上图工作流程及经验浅谈如下。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地块上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浅见
11
作者 周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9期160-160,共1页
随着过度放牧情况频发,造成我国天然草场生态不断恶化,草原资源退化加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带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此为草原生态环境... 随着过度放牧情况频发,造成我国天然草场生态不断恶化,草原资源退化加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带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此为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原资源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生态效果评价——以甘肃省宁县为例
12
作者 姜佳昌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105-107,116,共4页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做对比,调查该县项目实施前后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包括草地植物多样性、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草地生产力等指标;利用遥感数据,建立NDVI模型反演宁县草原生产力及盖度变化情况,对其政策实施效果做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生态效果评价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平 孙小龙 +2 位作者 张江丽 张贤 任卫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以内蒙古为例,基于牧户调研和遥感数据,总结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超载过牧难以控制的原因,及草原生态补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草原... 以内蒙古为例,基于牧户调研和遥感数据,总结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超载过牧难以控制的原因,及草原生态补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 内蒙古草原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对四川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润凯 郑祥江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进畜牧业的产业集聚间接加速了绿色发展的进程。为政策优化与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川民族地区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 被引量:133
15
作者 胡振通 柳荻 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于完善下一期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470户牧户...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于完善下一期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470户牧户样本数据,从生态绩效、收入影响、政策满意度三个方面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进行了评估。生态绩效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草原利用方式更趋合理,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明显,但超载过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样本调研旗县2011-2014年减畜任务达成比例为42%,总体减畜任务达成情况一般。收入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户理论收入影响为-8 607元,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偏低,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5%;平均每户的实际收入影响为16 686元,牧民没有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完全的减畜;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不只是单纯标准偏低的问题,同时也有标准差别化问题,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做出调整。政策满意度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为57%,其中陈巴尔虎旗的政策满意度最高,为87%;四子王旗其次,为62-63%;阿拉善左旗最低,为18-32%。政策满意度与实际收入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政策满意度越高。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政策满意度越高,并不意味着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就越好,政策满意度越高,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但生态效果可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生态绩效 收入影响 政策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晓园 高启杰 +1 位作者 黄圣男 王国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5,共9页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3类典型社区牧民群众对现行草原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效应。【结果】补贴时效为解释牧民草原补奖政策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条件组态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其中单因素政策认知是最重要的驱动要素;条件组态间具有共性与互补关系,培育政策和生态认知具有普适性;荒漠草原地区牧民受生计资本影响较小。【结论】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奖资金发放效率,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同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宣传网,提高牧民的生态及政策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政策满意度 fsQCA 组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调研
17
作者 裴生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17期57-57,共1页
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施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补贴。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施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补贴。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进草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分年度编写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方案,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正常开展。笔者就乐都区2016—2020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发展方式转变 草牧业 乐都区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区 实施方案 草原生态补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喀什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情况
18
作者 陈力 张楚婕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10期55-56,共2页
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 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高了补奖标准。本文主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作为一项重大强牧惠牧富牧政策,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修复,而且为转变草原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带动草原畜牧业发展、稳定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收入 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畜牧业 政策实施效果 草原牧区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原生态补奖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牧户视角下的新疆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效果·问题及对策——以和静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晶 张云玲 +1 位作者 买寅生 李刚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65-67,70,共4页
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益评价实地调研,对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显示:尽管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牧区经济发展、牧民生活... 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益评价实地调研,对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显示:尽管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牧区经济发展、牧民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草原奖补政策效益监管体系,包括政策监管、资金监管、效益监管,使其成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配套体系;还要建立并完善智力补偿、政策补偿及项目补偿等配套体系,确保使牧民持续地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效果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实施好农牧民补助政策的建议
20
作者 唐昊 陈洁娟 赵志军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2期26-27,共2页
2019年是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实施的关键一年。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了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按照“四到省”“五到户”... 2019年是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实施的关键一年。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了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按照“四到省”“五到户”的政策落实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补助政策 政策落实 补助奖励 补奖政策 责任分工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