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结构特点及其对构造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留勤 郭荣涛 钟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6-1453,共8页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向上变细的层序形成于加载和卸载的造山旋回,沉积物堆积发生于盆地挠曲沉降阶段,而层序界面则对应于均衡抬升作用阶段。九里岗组以湖泊、沼泽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反映了物源不足和相对较高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HASS),盆地处于饥饿状态;王龙滩组早中期以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沉积旋回为主,代表物源充足和相对较低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LASS),盆地处于过补偿充填状态。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相结构特点主要受到相邻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在长期温暖潮湿气候背景下,从九里岗组到王龙滩组,沉积体系从低能湖沼向高能河流转变,而每个层序向上变细的趋势代表了造山活动过程中地形坡度的逐渐减小和沉积体系能量从下向上由高到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当阳盆地 上三叠统 沉积相 陆相层序地层 构造控制 河流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