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变化下长江荆南三口径流变化特征检测与归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帅红 李景保 +3 位作者 何霞 刘雯 陈永林 龙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低,荆南三口河系断流天数呈波动性增加为标志的环境变化导致了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逐期减少;(2)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量在长时间序列上呈波动性增减变化,而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却呈逐期减少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均为1958年,1972年和1998年;(3)以1951—1958年为基准年,1959—1972年,1973—1998年,1999—2014年3个时段降水量波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26.71%,2.9%,7.05%,人类活动(主要是重大水利工程)对各时期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73.29%,97.10%,9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降水量 贡献率 人类活动 荆南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调蓄能力演变及其与水系结构的关联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景保 于丹丹 +2 位作者 杨波 代稳 李欢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基于1955年、1978年、1990年、2008年、2016年5个时期的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河网槽蓄容量和可调蓄容量4个指标参数,对比分析了三口地区水系调蓄能力时空变化,运用相关分析法剖析了水系结构与调蓄能力的关系.结... 基于1955年、1978年、1990年、2008年、2016年5个时期的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河网槽蓄容量和可调蓄容量4个指标参数,对比分析了三口地区水系调蓄能力时空变化,运用相关分析法剖析了水系结构与调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河网槽蓄容量由1955年的9548.52万m3减至2016年的7049.01万m3,减少了26.17%;河网可调蓄容量由1955年的4696.39万m3逐渐减至2016年的2461.13万m3,共减少47.59%.②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河网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以低等级河流(1、2、3级)减少幅度最大,而4级和5级河流的调蓄能力各指标参数减少值相对较低.③在5个时期中各水系区河网槽蓄能力和可调蓄能力均呈不断下降的态势,其中以藕池河水系区衰退程度最大,河网单位面积槽蓄能力和单位面积可调蓄能力最弱的是虎渡河水系区.④水系调蓄能力与河网结构特征、河流水文连通、水系连通度、水系连通性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水系连通 调蓄能力 荆南三口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景保 何蒙 +2 位作者 吕殿青 于丹丹 杨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内外水利工程与多年日均径流保证率、河道断流率、输沙效率的相关系数(R2)均>0.5,皆达到显著性水平。2)自然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物质能量传递功能与生态维系功能下降尤为明显。1990年之前物质能量传递与生态维系功能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1990年后这2项功能的等级已下降至"差";社会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的变化各不相同。洪涝防御功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水资源调配功能和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都在1954—1990年呈下降趋势,1990年后,水资源调配功能逐渐回升,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持续下降。3)1954—2008年自然功能等级和综合功能等级都有所下降,直到2016年才稍有回升,但升幅较小,等级较低;社会功能等级在1954—1990年较低,2008年以后回升,且明显高于自然功能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系连通功能 荆南三口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灰色关联法的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代稳 吕殿青 +2 位作者 王金凤 张府柱 仝双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3,共7页
对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短缺评价研究中,前期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常权法确定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产生状态失衡。将变权理论引入到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中,从而确... 对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短缺评价研究中,前期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常权法确定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产生状态失衡。将变权理论引入到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中,从而确定评价指标变权重,并结合灰色关联法,构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的变权灰色关联法模型并加以应用。最终得出荆南三口地区三县的水资源短缺程度均为轻度缺水,其缺水程度排序为:华容县>南县>安乡县。利用变权灰色关联法计算水资源短缺程度,方法可行,结果合理,满足了评价指标均衡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 灰色关联 水资源短缺程度 荆南三口地区 评价指标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景保 何蒙 +1 位作者 于丹丹 杨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5-1035,共11页
利用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图进行解译,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内外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60多年来,荆南三口在水系结构一般特征上,河流数量由264条缩减为132条,河流长度由2... 利用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图进行解译,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内外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60多年来,荆南三口在水系结构一般特征上,河流数量由264条缩减为132条,河流长度由2183.6km缩短为1560.6km,河频率与水面率分别由0.084条/km2、17.45%减小为0.042条/km2、14.33%;在水系结构发育特征上,河网密度、面积长度比和河网发育系数由1954年的0.687km/km^2、3.96km/km^2、6.902,依次减小为2016年的0.475km/km^2、3.17km/km^2、4.165;从分形特征上看,三口水系4个河区的分维数都在1.5~2.0之间波动,但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荆南三口水系自然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干扰;②水系结构特征变化受水库总库容影响最大,内部水利工程次之,外部水利工程影响最小,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其中,区外水利工程与河频率、水面率、河网密度、河网发育系数、分形维数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18、0.5922、0.5858、0.5771、0.6340;区内水利工程数量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325、0.6527、0.6465、0.6306、0.6937;水库总库容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0.7070、0.7294、0.7226、0.7127和0.7284。③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不同时期水利工程相继运行的叠加影响下,水系受到水利工程影响逐渐增大,水系结构逐步呈现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系结构 荆南三口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荆南三口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景保 李雅婷 蒋文杰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9,54,共6页
根据荆南三口河系五个代表性水文监测站1981—2015年的水文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水沙、水质和生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7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得出权重.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加权相加得到总分值对三峡水库影响下的荆南三口河系... 根据荆南三口河系五个代表性水文监测站1981—2015年的水文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水沙、水质和生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7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得出权重.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加权相加得到总分值对三峡水库影响下的荆南三口河系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水沙特性息息相关,因此三峡水库对荆南三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沙、水温、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2)三峡水库运行前荆南三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为"健康"程度,且各个指标都基本达到健康河流标准;(3)三峡水库运行后荆南三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为"亚健康"程度,相较于三峡水库运行前,各指标的分值下降较大.研究三峡水库对三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对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案和维护荆南三口河系生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荆南三口河系 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1年来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丹丹 杨波 +2 位作者 李景保 何蒙 徐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了研究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5、1978、1990、2008、2016年5期地形图水系数据,从数量、结构和复杂性特征方面定量分析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支流发育系数和分维数这5个指标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变化的驱动... 为了研究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5、1978、1990、2008、2016年5期地形图水系数据,从数量、结构和复杂性特征方面定量分析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支流发育系数和分维数这5个指标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数量特征上:荆南三口的河流数量、河流长度、河网密度和水面率都在减少,特别是低级别支流数量减少较多,河网密度、水面率减少最明显的是华容河,河网密度减少了0.25km/km2,水面率减少了4.21%;结构特征上:支流发育系数下降明显,衰减最为突出的是松滋河,该水系片区支流发育系数K值衰减达56.14%;河网复杂度也呈下降趋势,松滋河减少最多,该水系片区河网复杂度CR值衰减达54.41%,由44.98下降到了20.64;说明该地区的河网发育正趋向于主干化和单一化;复杂特征上:水系分维呈下降趋势,华容河减小幅度较大,由1.646减少到1.421,水系复杂度出现简化趋势;水系工程的建设引起的河道水沙时空输移过程及输送量改变,是水系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南三口 水系结构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下荆南三口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需琴 李景保 李忠武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33-141,166,共10页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加和"法,分析了荆南三口地区在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水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运行前,荆南三口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取值在0.24~0.36之间,属弱可承载等级,承载状态极为脆弱。空间上,华容的...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加和"法,分析了荆南三口地区在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水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运行前,荆南三口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取值在0.24~0.36之间,属弱可承载等级,承载状态极为脆弱。空间上,华容的承载水平最高,在0.30以上;南县最低,小于0.29。(2)三峡水库运行后,华容、安乡、南县的水环境承载力值分别由2003年的0.32、0.38、0.27增至2014年的0.42、0.40、0.40。2007年前,安乡的水环境承载力高于华容和南县,地区间差异较大。2007年以后华容的承载水平略具优势,随着南县承载水平的提高,各分区间的差距缩小。(3)与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水环境承载力相比,荆南三口地区三县的承载水平均有所提升:华容县由0.32增至0.42,安乡由0.24增至0.40,南县由0.26增至0.40,但并无大的改善,水环境仍处于脆弱状态。(4)三峡水库运行下,荆南三口水沙量大幅下降,成为限制三口地区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承载度 层次分析法 “模加和”法 峡水库 荆南三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6年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旱涝演变与急转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瑞 吕殿青 李景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9,145,共9页
根据荆南三口地区22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辅以EOF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荆南三口地区66年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旱涝年际变化较大,2... 根据荆南三口地区22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辅以EOF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荆南三口地区66年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旱涝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年代前涝后旱、60—70年代整体干旱、80年代旱涝交替、90年代洪涝、21世纪前涝后旱,且四季均可发生旱涝事件。(2)空间尺度可分为3个区域类型,东南部(湿润区)、中部(降水均匀区)、西北部(偏干区),且季节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北部的五峰、宜昌、荆州等地四季干旱较多,中部的安乡、南县、华容等地四季洪涝较多。(3)年与四季多以5年、10年周期为主,并具有30~35年的长周期。(4)旱涝急转指数在1981年和2015年发生显著变化,而旱涝强度在1972年和2014年发生显著突变。(5)宜昌、石门、澧县等夏季多为旱转涝;五峰、宁乡、安乡、华容、常德等地夏季多为涝转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旱涝变化特征 长江荆南三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南三口流域水系连通性变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代稳 王金凤 +1 位作者 陕振沛 张美竹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讨水系连通性对荆南三口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1965—2017年长江荆南三口河系水位演变情势和径流量变化特征,重点剖析了水系连通性对三口地区水资源量、水文干旱、不同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 为了探讨水系连通性对荆南三口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1965—2017年长江荆南三口河系水位演变情势和径流量变化特征,重点剖析了水系连通性对三口地区水资源量、水文干旱、不同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南三口流域特征水位变化趋势显著,年平均水位降低,不利于水资源开发;荆南三口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幅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增大;荆南三口流域水文干旱次数呈增长趋势,干旱历时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荆南三口流域年径流量地区分配不均衡,年际相差大,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极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性 水文情势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文干旱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荆南三口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水系连通变异前后的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殿青 张瑞 +1 位作者 李景保 代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6,26,共7页
以长江荆南三口河系1956-2016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为基础,以1989年为水系连通变异分界点,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基准期和变化期的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和变化期年均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9457... 以长江荆南三口河系1956-2016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为基础,以1989年为水系连通变异分界点,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基准期和变化期的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和变化期年均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9457×10^(8)和0.7682×10^(8) m^(3)/a;径流主要集中在丰水季节,占比达60%~70%,变化期在4个水文季节的径流量比基准期下降了40%~80%,枯水季节下降幅度高达77%;径流量存在3类周期变化,变化期比基准期的小周期丰枯交替次数约增多2次,长周期范围和中心值约缩短6 a;新江口和管家铺两个水文站的径流量约为三口地区总流量的2/3,集中于松滋河的西支和藕池河的东支。研究结果可为荆南三口地区及洞庭湖的水资源调蓄提供科学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水系连通 变化期 基准期 小波分析 荆南三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楚菁 李景保 +1 位作者 罗幸乐 蒋智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必然会对大坝下游、地区江、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经济效应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根据长江荆南三口地区5个市州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荆南三口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并... 三峡水库蓄水必然会对大坝下游、地区江、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经济效应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根据长江荆南三口地区5个市州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荆南三口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剖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三口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岳阳、益阳、荆州3市受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多年平均值较蓄水前分别下降了13.04%,20.37%和12.45%。(2)三口地区内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水资源利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宜昌、常德、岳阳、益阳和荆州,超效率DEA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239,1.212,1.046,0.808和0.604;良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利于该地区应对三峡水库蓄水产生的负面效应。(3)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调整生产要素投入规模是在既定技术水平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直接手段。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而水资源总量的增加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工程 水资源利用效率 荆南三口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静芝 闫雪 李景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2-279,共8页
基于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网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从自然生态条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与发展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2001—2014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荆... 基于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网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从自然生态条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与发展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2001—2014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荆南三口河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亚病态—一般健康状态,整体波动向好发展,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关键性制约因素;受区域降水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地区水文水资源情势复杂,自然生态健康水平长期在0.6上下波动,健康状态在亚病态和一般健康之间交替变化,提升水资源稳定性至关重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由2001年的0.290提高到2014年的0.742,健康状态由病态发展到一般健康状态,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长期处于40%以上的较高的水平,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集约利用有待加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健康水平由2001年的0.362稳步提升到2014年的0.819,健康状态由病态发展到亚健康状态,但城市化水平稍低,城乡收入差距偏大,仍需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模糊综合评判 荆南三口河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荆南三口流域径流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稳 张美竹 +1 位作者 王金凤 陕振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0-386,共7页
为了探究水系连通功能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荆南三口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系连通功能进行评判,采用月径流占年径流百分比、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Morlet小波分析、Sen′s slope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荆南... 为了探究水系连通功能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荆南三口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系连通功能进行评判,采用月径流占年径流百分比、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Morlet小波分析、Sen′s slope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荆南三口流域径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荆南三口流域水系连通功能由1956年为Ⅰ级变为1989年为Ⅲ级再到2008年Ⅱ级,2016年保持为Ⅱ级,1989年为水系连通功能变异年,变异前后河道断流率等指标存在差异,变异后大于变异前。(2)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荆南三口流域月径流占年径流百分比更加集中在丰水月份,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增加,表明径流年内分配更加不均匀,易造成旱涝灾害。(3)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径流序列演变过程存在的周期变化尺度由3~6 a,7~18 a,22~32 a变为3~6 a,7~8 a,9~12 a,13~16 a,第一主周期缩小12~13 a、第二主周期缩小3~4 a、第三主周期缩小1~2 a,径流丰枯震荡次数增加1~4次,表明荆南三口流域径流发生丰枯交替的频率明显。(4)水系连通功能变异下荆南三口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松滋河西支、松滋河东支、虎渡河径流、藕池河西支减少趋势显著,松滋河西支减弱速率较快,松滋河东支、藕池河西支减弱速率减慢,虎渡河径流减弱速率稍增加,藕池河东支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功能 模糊综合评判 不均匀系数 MORLET小波分析 荆南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南三口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静芝 杨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29-3540,共12页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荆南三口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开展荆南三口地区绿色GDP核算、建立相关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8...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荆南三口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开展荆南三口地区绿色GDP核算、建立相关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内共有483.47 km^(2)的土地发生了转移,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3.09%,其中水域转换面积最大,达到了219.19 km^(2);2000—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累计减少13.14亿元,水域面积减少是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2000—2018年研究区水文调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由392.43亿元降至372.18亿元,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贡献率最大;2000—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性较为显著,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水域及周围地区,其中华容县的东湖区域高值区有缩小趋势,其余地区较为稳定;2000—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度较高,其中耕地与水域面积关联性最大,平均关联度为0.9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荆南三口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对洞庭湖区三口入湖水量趋势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钱湛 王维俊 +1 位作者 黎昔春 宋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0,106,共6页
根据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秩次趋势性显著检验表征了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入洞庭湖的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59-2013年长江上游年来水、枯季来水和9-10月来水呈减少趋势,而荆南三口分流年入湖水量、枯季入湖水量和9-10月... 根据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秩次趋势性显著检验表征了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入洞庭湖的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59-2013年长江上游年来水、枯季来水和9-10月来水呈减少趋势,而荆南三口分流年入湖水量、枯季入湖水量和9-10月入湖水量减少趋势显著,其中藕池西支管家铺站来水量减少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南三口 MANN-KENDALL法 入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