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W-CPSO-Fuzzy-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永光 靳筱天 +2 位作者 张志 鹿永宗 潘庆民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83,共9页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当设定输送速度为78.5 mm/s时,每1 ms记录一次,输送速度波动可控制在0.7 mm/s内;改进模糊PID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响应时间比传统PID与模糊PID分别减少81.41%、61.74%;超调量分别降低81.24%、41.82%;采集目标图像平均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5.8、10.4 dB。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研究结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自动分级系统精确而稳定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由输送速度波动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分级 输送速度 模糊PID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2
作者 孙渝 周利 +1 位作者 张新富 孙荷芝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茶鲜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0.1%乙酸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茶鲜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0.1%乙酸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定容,色谱程序升温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外标法定量。通过优化样品提取、净化以及色谱条件,目标化合物在0.010~2.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955;在0.010、0.10 mg·kg^(-1)和1.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0%~118%,相对标准偏差(RSD)<17.8%;方法的定量限为0.010~0.10 mg·kg^(-1)。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茶树鲜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智能分级装置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吴坚 叶梦焱 张同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为实现不同等级的龙井茶鲜叶在线分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在线检测与分级方法,设计并制造一套智能分级装置。通过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引入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和改进特征融合网络对YOLOv5s进行优化得到YOLOv5s—CAB,识别... 为实现不同等级的龙井茶鲜叶在线分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在线检测与分级方法,设计并制造一套智能分级装置。通过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引入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和改进特征融合网络对YOLOv5s进行优化得到YOLOv5s—CAB,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0.4%,召回率为87.8%。在茶鲜叶分级装置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确定最佳参数茶鲜叶下落速度和传送带速度分别为2.08 g/s、150.00 mm/s时,识别的准确率达95.58%,验证装置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茶鲜叶的智能化分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深度学习 实时检测 智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永光 李萍萍 +3 位作者 母建华 毛罕平 吴才聪 陈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21-2825,共5页
为快速无损监测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长状况,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茶鲜叶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以茶鲜叶为对象,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叶片漫反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茶鲜叶全氮含量预测的光谱模型。... 为快速无损监测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长状况,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茶鲜叶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以茶鲜叶为对象,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叶片漫反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茶鲜叶全氮含量预测的光谱模型。试验共采集111个样品,其中86个样品作校正集,25个样品作预测集。通过一阶导数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用7个主成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最好,其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973,预测集的相关系数为0.888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04,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33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很好地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对于快速实时监测茶树长势和施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茶鲜叶 全氮含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直径滚筒式茶鲜叶分级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0
5
作者 胡永光 李建钢 +1 位作者 陆海燕 肖宏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6-121,共6页
为提高茶鲜叶分级效果,设计了一种参数可调的等直径滚筒式分级机。在计算确定滚筒主要结构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滚筒倾角、进料率和滚筒转速等工作参数。用正交表L25(56)安排试验,分析了茶鲜叶分级过程中的滚筒倾角、进料率... 为提高茶鲜叶分级效果,设计了一种参数可调的等直径滚筒式分级机。在计算确定滚筒主要结构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滚筒倾角、进料率和滚筒转速等工作参数。用正交表L25(56)安排试验,分析了茶鲜叶分级过程中的滚筒倾角、进料率、滚筒转速对茶鲜叶总体分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体分级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滚筒倾角、进料率和滚筒转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分级率和生产率,工作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滚筒倾角6°、进料率3.0 kg/min和滚筒转速16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分级机 等直径滚筒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腾飞 杨代凤 +2 位作者 董明辉 范君 谢修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1-578,共8页
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同时测定茶鲜叶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V(乙酸)∶V(乙腈)=1... 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同时测定茶鲜叶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V(乙酸)∶V(乙腈)=1∶99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适量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和石墨化碳黑(GCB)吸附剂净化,GC-ECD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4~2 mg/L范围内,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峰面积与相应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1~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10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4%(n=6),日间RSD均小于9.3%(n=3);7种农药在茶鲜叶中的检出限为0.002~0.02 mg/kg,定量限为0.01~0.05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溶剂用量少,对检测条件要求低,可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 茶鲜叶 拟除虫菊酯 残留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3 位作者 郭丽 吕海鹏 彭群华 邵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2,共5页
系统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高压处理可导致茶鲜叶细胞形态发生变化,600MPa压力下,细胞形态溃缩明显,出现细胞液溶出;②在处理温度为37℃,处理时间为10min条件下,经500... 系统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高压处理可导致茶鲜叶细胞形态发生变化,600MPa压力下,细胞形态溃缩明显,出现细胞液溶出;②在处理温度为37℃,处理时间为10min条件下,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的茶鲜叶,多酚氧化酶比活性显著下降;③压力为600MPa,保压时间为5min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鲜叶质量的9.14%和1.35%,分别比对照样提高24%和42%;④超高压能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溶出,但压力过高和处理时间过长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茶鲜叶 细胞结构 多酚氧化酶 多酚 氨基酸 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胜鹏 宛晓春 +1 位作者 林茂先 张正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提出了基于鲜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的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系数方程,得出了鲜叶的质量系数。鲜叶质量系数越大,其质量越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NIRS技术评价茶鲜叶原料质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质量系数 近红外光谱 含水量 粗纤维量 全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茶鲜叶海拔高度判别模型建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胜鹏 郑鹏程 +4 位作者 龚自明 张正竹 滕靖 王雪萍 卢素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不同海拔高度的茶鲜叶为研究对象,扫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NIRS)并筛选特征光谱区间后,分别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SMLR)、主成分回归法(PCR)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茶鲜叶海拔高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5 542.41~6 888.48... 以不同海拔高度的茶鲜叶为研究对象,扫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NIRS)并筛选特征光谱区间后,分别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SMLR)、主成分回归法(PCR)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茶鲜叶海拔高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5 542.41~6 888.48cm-1区间内,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3点Norris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MLR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800 5和0.486;在4 929.16~6 965.62cm-1区间内,当主成分数为3时,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3点Norris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PCR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803 6和0.472;当将光谱划分为18个子区间、因子数为13时,选用[5 8 11 17]4个子区间建立的Si-PLS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44 3和0.295。经比较,Si-PLS模型预测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海拔高度 近红外光谱 多元线性回归法 主成分回归法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志华 陈栋 +4 位作者 朱盛尧 陈凌 陈朵 李徐 肖文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酶促合成 酶源 茶鲜叶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腾飞 张丽 +2 位作者 杨代凤 朱松 周锋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331,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对茶鲜叶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4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样品测定重复性、标准曲线拟合、... 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对茶鲜叶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4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样品测定重复性、标准曲线拟合、添加回收率3个A类评定分量,以及标准溶液配制、样品称量和前处理、仪器测定4个B类评定分量。结果显示:当茶鲜叶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的残留量分别为0.096、0.39、0.19、0.19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1、0.073、0.036、0.023 mg/kg(k=2,置信概率P=95%)。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拟合是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检测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该评定结果为客观评价茶鲜叶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茶鲜叶 有机磷农药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黄山毛峰茶鲜叶品质分析及等级快速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曼 张正竹 +2 位作者 宁井铭 韦玲冬 李露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7-60,64,共5页
为科学分析茶鲜叶品质,快速直观评价鲜叶等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茶鲜叶中含水率、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鲜叶内含成分-鲜叶等级间相关性,得到鲜叶等级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茶鲜叶中含水... 为科学分析茶鲜叶品质,快速直观评价鲜叶等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茶鲜叶中含水率、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鲜叶内含成分-鲜叶等级间相关性,得到鲜叶等级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茶鲜叶中含水率、全氮量、粗纤维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09,0.8989,0.889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61,0.103,0.195,鲜叶等级NIR模型的判别率为93.10%,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的SNIR-2101茶叶品质分析仪适用性良好,这为茶鲜叶品质分析和等级快速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鲜叶 品质分析 等级评价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宗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广鑫 范起业 +4 位作者 何鑫 何雪军 李文萃 王进 唐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0-292,304,共4页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级,投叶量为5kg/min、振动频率为50Hz时,分级机的平均分净率最高,达79.04%,挂网率为3.60%。可见,该机能较好地实现机采大宗茶鲜叶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宗 茶鲜叶 分级 机械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产物形成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供氧水平和添加有机溶剂A可明显促进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形成;高悬浮液浓度限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而分批补料发酵方式能缓解供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悬浮发酵 工艺监测参数 供氧 发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冬梅 张军锋 +8 位作者 吕立哲 曹成 赵丰华 金开美 王红旗 刘继红 尹海燕 马莹 邹庆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 茶鲜叶 品质成分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茶鲜叶几何参数识别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雪军 王进 +1 位作者 陆国栋 唐小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自动识别不同方位茶鲜叶的几何参数,在鲜叶轮廓点均匀化、稀疏化的基础上,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对叶片区域进行三角剖分,然后根据端点三角形、跨接三角形及交汇三角形的特点,计算叶片中轴线及主干中轴线,据此确定茶鲜叶的方位并对... 为自动识别不同方位茶鲜叶的几何参数,在鲜叶轮廓点均匀化、稀疏化的基础上,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对叶片区域进行三角剖分,然后根据端点三角形、跨接三角形及交汇三角形的特点,计算叶片中轴线及主干中轴线,据此确定茶鲜叶的方位并对叶片进行排序,与此同时,还计算了每张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以及叶柄间距,提出反映大宗茶原料粗老度的几何特征指标,探讨了质量等级细分的方法。通过对150幅图像中174根茶鲜叶的识别结果表明,识别正确率达94.2%,平均每根鲜叶的处理时间为74.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几何参数 DELAUNAY 三角网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的荧光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艳阳 陈斌 +2 位作者 蔡贵民 邵美丽 田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0-272,共3页
采集的65份茶鲜叶样本中45份用来建模,另外20份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茶鲜叶的荧光光谱特性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685 nm处的荧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叶片含水率对建模预测精度有影响。不考... 采集的65份茶鲜叶样本中45份用来建模,另外20份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茶鲜叶的荧光光谱特性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685 nm处的荧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叶片含水率对建模预测精度有影响。不考虑叶片含水率时,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19 5,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r=0.895 6。考虑叶片含水率修正后,模型的决定系数和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都提高了,分别为r2=0.963 2和r=0.926 0。说明基于荧光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实现茶鲜叶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检测 绿素 光谱 茶鲜叶 定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尺寸及局部极值点的茶鲜叶方向识别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雪军 王进 +1 位作者 陆国栋 唐小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3-238,共6页
对粗大茶鲜叶实行梗叶分离,有利于提高成品茶品质,降低能源消耗。梗叶分离的关键在于茶梗与叶柄的识别。通过倾斜滑槽限定茶鲜叶的方位,将其转换为两方向判别问题。首先将茶鲜叶划分为长梗和短梗,对长梗茶鲜叶,提出基于特征尺寸的识别方... 对粗大茶鲜叶实行梗叶分离,有利于提高成品茶品质,降低能源消耗。梗叶分离的关键在于茶梗与叶柄的识别。通过倾斜滑槽限定茶鲜叶的方位,将其转换为两方向判别问题。首先将茶鲜叶划分为长梗和短梗,对长梗茶鲜叶,提出基于特征尺寸的识别方法,特征尺寸大的一方判为叶尖;对短梗茶鲜叶,提出基于轮廓线局部极值点的识别方法,局部极值点多的一方判为叶尖。通过对168幅随机获取的图像及1幅背景图像的处理表明,茶鲜叶的方向识别率达93.3%。每根茶鲜叶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7.8 ms,能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特征尺寸 局部极值点 方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CQCL-50型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雪军 王进 +3 位作者 唐小林 陆国栋 王炳文 任广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4,共7页
为丰富茶厂生产茶叶的种类,提高鲜叶原料的利用率,设计了一台能实现绿茶摊放、红茶萎凋以及乌龙茶做青的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包括机械传动系统、翻叶装置、通风与加热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采用多分支管... 为丰富茶厂生产茶叶的种类,提高鲜叶原料的利用率,设计了一台能实现绿茶摊放、红茶萎凋以及乌龙茶做青的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包括机械传动系统、翻叶装置、通风与加热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采用多分支管道分层进风,确保风量的均匀性;高压小流量泵及微细喷头确保箱内湿度均匀;热源的分层设置,确保箱内温度均匀。试验表明,经过该机处理的茶叶制品,其理化指标和审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运行结果表明,整机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前处理机 摊青 萎凋 做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腾飞 董明辉 +2 位作者 张丽 杨代凤 顾俊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监测茶鲜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状况,应用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检测,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茶鲜叶中7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和三唑磷)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φ... 为监测茶鲜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状况,应用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检测,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茶鲜叶中7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和三唑磷)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φ(乙酸)=1%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净化,DB-1701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4.00 mg·L^(-1)范围内,7种有机磷农药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4~0.013 6 mg·kg^(-1),定量限为0.012~0.046 mg·kg^(-1),加标回收率为77.7%~98.2%,相对标准偏差(n=5)为2.4%~8.7%。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溶剂用量少,对检测条件要求低,适用于茶鲜叶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有机磷农药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