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聪 张永清 +1 位作者 李佳 邱丽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22-424,共3页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关键词 子叶(忍冬) 子实体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药量忍冬茎水提物对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丽思 陈彤垚 +1 位作者 曾旭 郭顺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研究不同生药量(5、15、30 g·L^(-1))忍冬(Lonicera japonica)茎水提物对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发酵菌丝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不同生药量忍冬茎水提物可极显著和显著提高菌丝体中麦角甾醇(P... 研究不同生药量(5、15、30 g·L^(-1))忍冬(Lonicera japonica)茎水提物对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发酵菌丝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不同生药量忍冬茎水提物可极显著和显著提高菌丝体中麦角甾醇(P<0.001)、总多糖(P<0.001)和半必需氨基酸(P<0.05)的含量;忍冬茎水提物对菌丝体生物量、绿原酸和腺苷的含量均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状层 忍冬 液体发酵 水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藨子叶状层菌固体培养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蒙蒙 程显好 +2 位作者 孙磊 刘宇 李维焕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9,F0003,共4页
研究了6种不同培养基对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及三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体在麦芽汁、胡萝卜和PDA固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在麦麸与PDA固体培养基中生物量较高,而在生长... 研究了6种不同培养基对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及三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体在麦芽汁、胡萝卜和PDA固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在麦麸与PDA固体培养基中生物量较高,而在生长速度最慢的GPY固体培养基中,三萜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状层 固体培养 培养特性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藨子叶状层菌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9
4
作者 于秀玲 白丽君 +4 位作者 李琳 姚雅芳 李岩 许俊杰 杨文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77-1781,共5页
目的研究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Lonicera japonica Thunb.)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茶藨子叶状层菌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P... 目的研究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Lonicera japonica Thunb.)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茶藨子叶状层菌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PE抑制实验测试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 22E)-ergosta-5, 7, 22-trien-3-ol(1)、drosophilin A(2)、crototropone(3)、(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4)、protocatechualdehyde(5)、1,2,4-苯三酚(6)、腺嘌呤核苷(7)、尿嘧啶核苷(8)、a-D-(+)-葡萄糖(9)。茶藨子叶状层菌75%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抗RSV A2活性与良好的抗H1N1活性,其IC_(50)分别为10、100μg/mL,其中化合物2表现出抗RSV A2与HSV-1的活性,其IC_(50)分别为50、75μmol/L;化合物3具有抗H1N1与RSV A2的活性,其IC_(50)分别为100、100μmol/L;化合物4~5、7表现出抗H1N1的活性,其IC_(50)分别为12.5、12.5、25μmol/L。结论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RSV病毒活性,化合物2~5、7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状层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庆 郭绍芬 +2 位作者 孙清新 冯尚彩 林祥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筛选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不同年份的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含量、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提法提取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3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一、两年生茶藨子... 筛选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不同年份的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含量、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提法提取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3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一、两年生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48%、4.01%,多糖对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190、0.239 mg/m L。可见,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状层 多糖 提取工艺 含量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藨子木层孔菌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6
作者 鲍梦雨 曹宸贞 +2 位作者 李媛媛 刘玉红 马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84-2387,共4页
目的研究茶藨子木层孔菌Phellinus ribi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茶藨子木层孔菌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 目的研究茶藨子木层孔菌Phellinus ribi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茶藨子木层孔菌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noscavin C(1)、phellifuropyranone A(2)、phelligridin D(3)、inoscavin A(4),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在5~16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长。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木层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