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宋时期茶碗的形貌与演变
- 1
-
-
作者
李颖翀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
基金
项目“明清时期景德镇对外瓷业交流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学术界虽有大量关于茶具的研究,然何谓茶具,特别是早期茶具的形制仍较为模糊。本文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中碗、盏、茶碗、茶盏的意义,爬梳“茶碗”之由来,并将唐宋时期文献记载、考古标形器,比对同时期传世绘画、墓葬绘画中茶碗形象,进而确定唐宋人眼中“茶碗”的形制特征,再根据本文总结的特征,与窑址考古发现对照,尝试辨识部分应归入“茶碗”范畴研究的器物。
-
关键词
茶碗
唐宋
形貌与演变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目茶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过婉珍
-
机构
浙江临安市农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5期40-43,共4页
-
文摘
天目茶碗,指在天目山地区天目窑烧制出的茶碗。1982年,浙江省临安市在省文物部门统一普查时,发现了宋代古窑址群,窑址主要分布在临安县中部於潜的凌口乡、绍鲁乡和西天目乡境内。共有24处,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杭州市文物专家经过10余年的踏勘调查,发现了宋元时代多处古窑址的丰厚堆积。计有青白釉和黑釉瓷残片、各种窑具及龙窑基等,而有些窑址中黑釉瓷的质量要比青白釉瓷高。
-
关键词
茶碗
天目山地区
黑釉瓷
宋元时代
窑址
临安市
浙江省
杭州市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毒なし”と“茶ゎん”
- 3
-
-
作者
宋馨华
-
机构
青岛大学
-
出处
《日语知识》
2001年第4期43-45,共3页
-
文摘
从前,一个村子有一座小寺院,寺院里长着一棵梨树,这一年它头一次结了五个大梨.
-
关键词
《“毒梨”与“茶碗”》
日本
小说
文学翻译
-
分类号
I313.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现代径山抹茶冲饮方式体验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叶水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农业科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4年第9期43-44,共2页
-
文摘
径山茶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专家研究考证,南宋时径山茶宴用的茶类是蒸青团茶(即龙凤团茶),或蒸青散茶碾磨而成的抹茶.南宋时径山茶抹茶“点茶”,要注水七回,并要使抹茶与水融,茶汤表面显现雪沫乳花,即“沫饽”.这个过程约需数分钟.点完后,再茶汤分盛入盏供饮,一杓一盏,还要每盏茶汤的沫饽均匀.本人尝试一种现代径山原味抹茶(薄茶)一次注水的点制与喝沫饽方式,与大家分享.抹茶点制成沫饽的过程,与使用的茶碗大小,取抹茶的多少,冲泡水的温度,手握茶筅的方法,茶筅点刷的力度、速度、时间都有关系.学抹茶道,首先必须先学喝抹茶.喝完抹茶,茶碗不留沫饽是最好的.
-
关键词
径山茶
茶宴
注水
茶汤
蒸青
南宋
茶碗
茶类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初探(续)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晏世芳
王俊奇
-
机构
江西上饶市物价局
-
出处
《茶叶》
1998年第4期232-234,共3页
-
-
关键词
茶具
饮茶茶具
茶壶
茶盏
茶碗
中国古代
-
分类号
TS972.2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西藏茶文化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徐锐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9期36-36,共1页
-
文摘
应邀与宗教人士去西藏考察,我兴奋应诺。其实,西藏的神秘,是我很久的向往,那里有通天之路,那里是朝圣之地。
"水、花、香、灯、茶、饭",这是藏族人每天起来必做的一件事,藏族人离不开茶,除了每天早上需要用茶碗装上"七碗水"用来敬佛外,煮酥油茶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次旅行,我感受最多的就是藏文化的厚重和神秘,还有雪域高原那绮丽的风光。
-
关键词
茶文化
西藏
雪域高原
藏族人
酥油茶
藏文化
茶碗
生活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中国茶道的四大流派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辉
-
出处
《餐饮世界》
2008年第4期44-48,共5页
-
文摘
过去的茶馆,深谙和气生财的道理,处处与人方便。如天津等地的茶楼,数人同去可以一壶数杯,也可以自备茶叶由茶楼代泡。茶容中途离开,可以保留座位,回来接着喝。不过,各地规矩稍有不同:北京外出时是将茶碗扣在桌上,吩咐堂倌一声;绍兴是将茶杯盖仰天放在桌上,表示“暂时离开,请勿占位”。
-
关键词
中国茶道
流派
茶楼
茶馆
茶叶
茶碗
茶杯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马虎与马扎
- 8
-
-
作者
雨泉清音
-
出处
《中华手工》
2010年第9期95-95,共1页
-
文摘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整洁的木工房。迎门一张陈旧的三屉桌擦得锃亮。幽幽地泛着岁月的光芒;桌子上,四只粗瓷茶碗围坐在一把憨憨的圆肚茶壶边。聆听茶壶讲述乡村生活的甘苦:刨子凿子斧头锤子,一样一样整整齐齐地在工具架上列队。屋子中央是用水泥板搭成的简洁操作台,台面光洁如镜,只有尺子和墨斗静卧在一角,不留半点木屑。而屋的另一角规规矩矩地摞着成品——上百把马扎。
-
关键词
虎
操作台
水泥板
茶壶
整洁
桌子
茶碗
生活
-
分类号
TS972.26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唐代景德镇茶具初探
- 9
-
-
作者
邵建春
吴红云
-
机构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6期23-23,共1页
-
基金
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唐宋元时期景德镇茶具发展研究"
立项编号:KG1401
-
文摘
浮梁之茗,闻于天下。唐代,浮梁已是重要的产茶区。中晚唐时期,唐人饮茶成风,浮梁茶叶产量大、税额高。茶叶市场需求催生了景德镇茶具,昌南瓷名天下。主要饮茶用具为碗与瓯,碗大瓯小,瓯常配托,碾茶成末,废煮用煎。
-
关键词
茶具
茶碗
茶瓯
浮梁
景德镇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韵味北京
- 10
-
-
作者
贺芷逸
李明智(指导)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中部
不详
-
出处
《作文(高中版)》
2019年第7期25-25,共1页
-
文摘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也是我对北京的初次印象。
-
关键词
老舍先生
祥子
茶碗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