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茶树液相功能芯片的白化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梅飘 刘丁丁 +6 位作者 叶圆圆 张晨禹 丁诗琦 李亚奇 王培鑫 梅菊芬 马春雷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58-2370,共13页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布与样本地理来源和育种背景密切相关。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白化茶树资源主要来自浙江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我国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相比,整体上并不高,表明白化茶树在育种改良方面还具有较大潜力。随后研究组对30份典型白化茶树资源品质成分进行鉴定发现,30份白化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含量介于2.26%~4.17%,平均值为3.51%;氨基酸总含量分布在1.85%~7.54%之间,平均为4.33%;儿茶素总量分布范围为8.63%~16.68%,平均值为13.28%。相比于普通绿色品种,大部分白化茶树资源具有高氨基酸、低生物碱、低儿茶素的特征,是制作高品质绿茶的良好原料。综上,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我国主要白化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并验证了茶树液相功能芯片在资源和品种鉴定中的可行性,为白化茶树资源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液相芯片 基因分型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茶树栽培管理与病害防治
2
作者 袁倩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194-197,共4页
详细介绍了白化茶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涵盖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茶园建设、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修剪与采摘等环节,并针对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根腐病等常见病害,提出了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白化茶树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系统的理论与... 详细介绍了白化茶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涵盖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茶园建设、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修剪与采摘等环节,并针对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根腐病等常见病害,提出了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白化茶树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白化茶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栽培管理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立锋 陈晓辉 +4 位作者 王涛 杨清霖 杨向德 季凌飞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期45-46,共2页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相比,在化肥减施25%的情况下,"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6.3%,茶叶品质有改善,每公顷节本增收15 345元,"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4.2%,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节本增收23 50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白化品系茶树品种 黄化品系茶树品种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 水肥一体化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茶树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开荣 杜颖颖 +2 位作者 李明 梁月荣 陆建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RAPD技术结合DNA序列测定,研究黄金芽等7个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系)特异DNA分子标记。30个随机引物中,有19个引物能扩增出20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占85.4%,其中19条为单一品种(系)唯一扩增的条带,30条为单个品种(系)...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RAPD技术结合DNA序列测定,研究黄金芽等7个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系)特异DNA分子标记。30个随机引物中,有19个引物能扩增出20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占85.4%,其中19条为单一品种(系)唯一扩增的条带,30条为单个品种(系)唯一缺失的条带,其中福鼎大白茶唯一扩增的条带最多,为8条,千年雪唯一缺失的条带最多,为9条。在21个特异DNA分子标记中,4个特异DNA序列成功测序,其中S17.10是千年雪和小雪芽缺失的标记位点,是720个核苷酸的DNA序列,具有编码4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28.15是千年雪、黄金芽、郁金香3个品系缺失的标记位点,有439个核苷酸,具有编码11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31.15是品系郁金香唯一特有的标记位点,为285个核苷酸,具有编码9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36.08是品系黄金芽、金光和花月特有的标记位点,为618个核苷酸,具有编码10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4个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分别为DQ443475、DQ440531、DQ443473和DQ443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RAPD 特殊分子标记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敏感型茶树品种叶片白化过程光合活力变化研究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戚敏 戚琼之 +1 位作者 郑新强 梁月荣 《茶叶》 CAS 2021年第4期209-210,共2页
本文研究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树品种‘黄金芽’在9月~12月期间新梢白化过程随着叶色白化程度加深叶片光合活力参数Fv/F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叶片随着叶色由绿色变为黄白色时,Fv/Fm值由0.808下降至0.296,产生严重光伤害。为了保持... 本文研究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树品种‘黄金芽’在9月~12月期间新梢白化过程随着叶色白化程度加深叶片光合活力参数Fv/F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叶片随着叶色由绿色变为黄白色时,Fv/Fm值由0.808下降至0.296,产生严重光伤害。为了保持较高的叶片光合活力,建议在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树的茶园中种植一定数量的乔木型常绿植物作为遮阴树,或者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减少茶树叶片光伤害,增强茶树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敏感 白化茶树 光合活力 抗性 遮阴树 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玉婕 戴晓晶 +7 位作者 吴纪忠 刘亚芹 周汉琛 杨霁虹 王辉 黄建琴 丁勇 雷攀登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3-652,共10页
为探究以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滋味品质和代谢物差异,对广德市6个白化品种绿茶(奶白茶)和14个黄化品种绿茶(黄金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奶白茶滋味鲜爽而收敛性略弱;黄金芽茶滋味收敛性强而鲜度低... 为探究以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滋味品质和代谢物差异,对广德市6个白化品种绿茶(奶白茶)和14个黄化品种绿茶(黄金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奶白茶滋味鲜爽而收敛性略弱;黄金芽茶滋味收敛性强而鲜度低于奶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呈现鲜味、甜味的游离氨基酸在奶白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黄金芽茶,而贡献收敛性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和没食子酸含量以及呈现苦味的咖啡碱含量在奶白茶中显著低于黄金芽茶。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表明导致两种绿茶滋味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有7种,分别是茶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碱。味觉活性值(Dot)最高的EGCG在黄金芽茶中的呈味贡献显著高于奶白茶。因此,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导致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滋味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白化茶树 黄化茶树 绿茶 滋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除茶花对白化茶树春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静 石杨 +5 位作者 张艳 董治军 曾廷廷 席亚楠 周顺珍 王家伦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64-471,共8页
在‘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白化茶树品种的生产茶园中,茶树开花量过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本试验在贵州省内黔北茶区、黔西茶区和黔南茶区的6个试验茶园中分别调查了‘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和茶花生物... 在‘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白化茶树品种的生产茶园中,茶树开花量过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本试验在贵州省内黔北茶区、黔西茶区和黔南茶区的6个试验茶园中分别调查了‘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和茶花生物量,并探索秋冬季摘盛开花朵、摘露白花蕾、摘尽幼小花蕾等3个摘花处理对次年春茶产量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分别为9.51×10^(5)~1.28×10^(6)个/667 m^(2)、6.32×10^(5)个~9.06×10^(5)个/667 m^(2)和1.11×10^(5)个/667 m^(2);以盛开花朵计,‘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茶花生物量分别为41.0~129.3 kg/667 m^(2)、50.4~63.6 kg/667 m^(2)和72.8 kg/667 m^(2);秋冬季茶花生物量高达春季茶叶生物量的1.27~3.79倍。秋冬季摘幼蕾处理和摘花朵处理分别使春茶产量较对照(不摘花处理)增加13.8%~70.6%和2.4%~25.9%,摘露白处理也使部分试验茶园的春茶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摘花处理促进春茶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单穴芽数增加,其次是由于百芽重增加。在3个摘花处理下,‘白叶一号’和‘黄金芽’的春茶生化成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或优于对照。表现在‘白叶一号’在3个摘花处理下的春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等理化成分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以及‘黄金芽’在摘露白处理和摘幼蕾处理下春茶水浸出物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但3个摘花处理使‘黄金叶’的春茶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下降。本试验结果可为多花白化茶树品种的提质增产增效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茶花 春茶 产量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仑区引种黄色系白化茶树试验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震 李新标 +2 位作者 姜燕华 王冬梅 鲁孟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29-31,共3页
从浙江安吉、福建福安、浙江余姚、浙江新昌和浙江龙游引种6个无性系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新梢物候期、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和适制性的初步试验。御金香、中黄3号和福建优系3个品种茶树性状优异。御金香制作的绿茶品质最... 从浙江安吉、福建福安、浙江余姚、浙江新昌和浙江龙游引种6个无性系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新梢物候期、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和适制性的初步试验。御金香、中黄3号和福建优系3个品种茶树性状优异。御金香制作的绿茶品质最佳;福建优系开采时间早,白化程度黄色表现最佳;中黄3号生长势强,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系白化茶树 御金香 中黄3号 福建优系 北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鸡冠茶树CsPPH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喆 陈志丹 +2 位作者 吴全金 徐一岚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50,共12页
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能使脱镁叶绿素a转化为脱镁叶绿酸a,脱镁叶绿酸a是叶绿素降解途径中最后一个保持植物绿色的产物,被认为是叶片衰老和黄化的关键步骤。以新梢白化茶树白鸡冠叶片为材料... 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能使脱镁叶绿素a转化为脱镁叶绿酸a,脱镁叶绿酸a是叶绿素降解途径中最后一个保持植物绿色的产物,被认为是叶片衰老和黄化的关键步骤。以新梢白化茶树白鸡冠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CsPPH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登录号:MK359094),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PPH全长为1298 bp,包含的ORF序列为1241 bp,编码41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疏水蛋白,其预测分子量为45741.50 Da,理论等电点为6.12。预测该基因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qRT-PCR结果显示,遮荫抑制白鸡冠叶片CsPPH的表达,叶绿素升高,叶色变绿;光照促进白鸡冠叶片CsPPH的表达,叶绿素降解,导致叶片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白化 PPH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