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茶曲唱腔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方倩
-
机构
河北大学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44,共2页
-
文摘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茶曲唱腔"这种艺术形式对我们的音乐教学具有生动的借鉴价值。本文首先对传统茶文化视角下我国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现进行简要阐述,并就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变革发展的主要取向展开具体分析,接着据此对茶曲唱腔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国内音乐教学的开展。传统茶文化视角下我国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唱腔审美形态的乡土性和即兴性;唱腔多以花腔、平词为主;唱腔的小调旋律性。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变革发展的主要取向在于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音乐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取向;音乐教学的传统化取向。茶曲唱腔在音乐教学中的几个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基于茶曲唱腔的音乐价值观教育策略:基于茶曲唱腔的生活化教育蔽略:基于茶曲唱腔的音乐艺术作品融合创新策略。
-
关键词
茶曲唱腔
音乐教学
茶文化
音乐
-
分类号
J60-4
[艺术—音乐]
J617.5
[艺术—音乐]
-
-
题名迷人茶乡解风情——传统茶曲概述
- 2
-
-
作者
周润静
-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03,共2页
-
文摘
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根据相关记载,其历史可以推至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叶作为一种植物,随着其逐渐从贵族生活转化为大众生活元素,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在茶叶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过程中,茶叶就逐渐与文化相关联,先后产生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比如:诗歌、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尤其是其中的茶曲艺术,其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人们在采茶、品茶过程中的各种内容。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其进行有效了解,意义重大。本文拟从传统茶曲的形成过程认知入手,结合分析传统茶曲的内涵,从而深层次分析传统茶曲中的乡土风情。
-
关键词
迷人茶乡
风情内涵
传统茶曲
价值理念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在茶韵与茗香中感悟元代茶曲的韵味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武
徐颖
-
机构
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3-374,共2页
-
文摘
元代茶曲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元代社会文化生活最生动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元代茶曲的特点和元曲中茶元素所塑造形象的比较,从精神、物质文化两方面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
-
关键词
元代
茶曲
茶文化
-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传统戏曲与茶曲的结合初探
- 4
-
-
作者
杨迁
-
机构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2-403,共2页
-
文摘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机制建设不断成熟,如今传统文化体系日益被人们所认知。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而在整个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艺术资源更是丰富。传统戏曲与茶曲作为产生与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艺术形式,如果能够寻找到两种艺术结合点,并将其体系化融入,势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传统戏曲与茶曲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实现两种艺术传承发展。本文拟从传统戏曲与茶曲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传统戏曲与茶曲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探究传统戏曲与茶曲的具体结合思路。
-
关键词
传统戏曲
茶曲
结合思路
文化理念
-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茶曲在大学萨克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刘冬
-
机构
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201-202,共2页
-
文摘
大学萨克斯教学不仅要注意萨克斯技巧的培养和训练,还要注意学生的音乐情操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真正的音乐教学是以挖掘学生音乐天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驾驭能力的深度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萨克斯教学正处于飞速发展、蒸蒸日上的阶段,很多大学萨克斯老师教学积极向国际接轨,探索国际教学模式结合国内自身特色,对国内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底蕴,现今的萨克斯教学中也有着非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为了普及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把茶曲音乐纳入萨克斯乐曲教学是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特分析了茶曲的音乐特色以及在萨克斯教学中运用茶曲作为其中一个教学内容的价值,并在充分了解大学萨克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茶曲在大学萨克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希望这些建议对于我国高校日后的萨克斯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茶曲
萨克斯
大学教学
应用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J621.2-4
[艺术—音乐]
-
-
题名散茶曲小罐发酵在普洱熟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田海霞
孙婷婷
李颂
马跃
刘海新
戴申
翁慧琼
-
机构
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
出处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90-497,共8页
-
基金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1-N-25318000003559)。
-
文摘
制曲小罐发酵是将传统发酵方法与现代发酵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密闭式自动化普洱熟茶发酵技术,是利用从传统普洱熟茶优势菌群中筛选的优势菌株按照一定配比制备成散茶曲种。通过引入标准化自动小罐发酵工艺,研究不同配比散茶曲种对普洱茶小罐发酵过程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罐发酵工艺条件下,不同配比的散茶曲对普洱熟茶的成熟度、感官及理化指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新黑曲霉、琉球曲霉、鲁氏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按照3.0%、4.0%、2.0%和1.0%配比制成散茶曲接入小罐,经过35 d发酵制备的熟茶成熟度可达7成;干茶外形红润完整;冲泡后汤色红褐明亮,滋味浓醇,陈香显有鲜甜香,稍带梅子香;叶底乌黑柔软有弹性;茶汤pH值呈弱碱性,接近人体体液水平;茶多酚保留量在10%水平以下,茶色素总含量可达到14.80%,更利于存储转化;茶汤中水溶性固形物达到0.60 brix,茶汤的浓稠感强;茶汤氨基态氮含量达到0.64%,鲜甜感和整体滋味的饱满度高。采用散茶曲制备的小罐发酵熟茶,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环境可控性,缩短发酵进程,降低发酵料营养物质损耗,提升主要功能成分溶出水平;同时改善熟茶新料汤色浑浊、堆味重、茶头多的问题,为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的标准化、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关键词
散茶曲
普洱熟茶
小罐发酵
成熟度
滋味
品质
-
Keywords
Loose tea koji
Pu-Erh ripped tea
Canister fermentation
Maturity
Taste
Quality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山水清音解风情——茶歌茶曲概述
- 7
-
-
作者
熊纬
-
机构
江西省音乐家协会
-
出处
《农业考古》
2002年第2期304-306,共3页
-
-
关键词
茶歌
茶曲
茶文化
中国
历史
现状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九华曲毫茶创新工艺
- 8
-
-
作者
杨益斌
汪淑珍
张启利
-
机构
池州芦山生态农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8年第9期38-39,共2页
-
文摘
九华曲毫茶创新工艺通过将色选机运用到绿茶初制工艺中,省去了原工艺中解块和提香两个费工费时且需要人工操作的工序,从而对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益都有较好的提高作用。
-
关键词
九华曲毫茶
贮青
回潮
色选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奉化曲毫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初探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礼中
-
机构
宁波市奉化区林特技术服务推广总站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3期42-46,共5页
-
文摘
文章从茶园茶树品种,生长环境、栽培管理和鲜叶采摘等4项因子解析如何生产出优质的奉化曲毫茶;从杀青、揉捻、初烘及炒制等10道工序研究奉化曲毫茶加工工艺,尤其是烘炒结合的加工技术造就奉化曲毫以"色绿、香高、味醇、形美"独特而优异的品质特征。
-
关键词
奉化曲毫茶
品质
形成
关键技术
初探
-
Keywords
Fenghua Curled Tea
Quality
Formation
Key technology
Preliminary study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机制“要塞曲毫茶”的研究
- 10
-
-
作者
刘泽东
孙育莘
-
机构
江苏省江阴市林场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6年第4期33-34,共2页
-
文摘
名优绿茶的制作,过去都是靠手工操作,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也不稳定,且经济效益提高也不快。鉴此,江阴市林场从1991年开始进行了机制名优绿茶——要塞曲毫的研制,经过四年的努力,获得成功,1994年8月通过了技术鉴定。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
-
关键词
绿茶
要塞曲毫茶
加工
机制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机制“要塞曲毫”茶的研究
- 11
-
-
作者
刘泽东
孙育莘
-
机构
江阴市林场
-
出处
《江苏林业科技》
1996年第3期48-49,64,共3页
-
文摘
机制“要塞曲毫”具有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绿润显毫、汤色绿亮、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等品质特征。机制该名优绿茶比手工制作工效提高6~8倍,成本节省35%左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文内具体介绍了机制“要塞曲毫”
-
关键词
名茶
茶叶加工
工艺流程
要塞曲毫茶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方法分析
- 12
-
-
作者
李亚蕾
-
机构
河南警察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2018年第8期221-221,共1页
-
基金
课题题目:隐喻认知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法研究
(课题编号:SKL-2014-1197)
+1 种基金
主持人
李亚蕾
-
文摘
茶学词汇是了解和认知茶叶产业的重要元素,更是当前学生在具体了解和认知茶文化知识内容的关键所在。就茶学词汇的本质特点看,其在具体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合文化内涵和语言应用习惯等层次化内容,从而实现对茶学词汇内容的最佳翻译教学效果。本文拟从茶学词汇的特点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整体背景认知,通过分析常见的词汇翻译教学方法,从而具体分析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方法及应用思路。
-
关键词
茶学曲词汇
翻译体系
教学方法
现代思维
人文理念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