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及成因初探
1
作者 张承杰 邱添 +3 位作者 熊发挥 文武 穆小平 陈钦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1-2159,共19页
福建省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推断铜资源量236t、钾长石资源量41.52万t)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德化矿集区中部,赋存在琼溪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矿体类型包括钾长石矿体和铜矿体两类,受区内NNE向F1、F2和F3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 福建省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推断铜资源量236t、钾长石资源量41.52万t)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德化矿集区中部,赋存在琼溪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矿体类型包括钾长石矿体和铜矿体两类,受区内NNE向F1、F2和F3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根据脉体穿切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识别出三个热液演化阶段:钾化(阶段I)、硅化及白云母化(II)和碳酸盐化阶段(Ⅲ)。其中,阶段I和II分别为主要的钾长石矿化和铜矿化阶段。铜矿化叠加在钾长石矿化之上,形成富铜和钾长石的铜-钾长石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内部结构特征,认为茶坑铜-钾长石矿床为热液交代成因。铜-钾长石矿石中的岩浆锆石可能是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从琼溪黑云母花岗岩中捕获/继承而来,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59.4±1.0Ma(MSWD=0.21)代表琼溪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并限定了铜-钾长石成矿时代的上限。茶坑矿区花岗斑岩呈脉状侵入黑云母花岗岩中,前者明显富集Ba、Sr、P、Ti、Pb和Cu,与铜-钾长石矿石的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相似,初步推测茶坑铜-钾长石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可能与区内花岗斑岩的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液交代成矿 茶坑铜-钾长石矿床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 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