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下规模化茶产区整治路径
1
作者 李润杰 赵小风 +2 位作者 王瑾 王柏源 戴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90-298,共9页
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新机制下,针对规模化茶产区耕地保护及茶园提质增效的双重需求,该研究以安溪县为研究区,构建了包含土壤、地形、气候、区位、经济、景观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开展了种茶、复耕2项适宜性评价,通过四象限分区划定整... 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新机制下,针对规模化茶产区耕地保护及茶园提质增效的双重需求,该研究以安溪县为研究区,构建了包含土壤、地形、气候、区位、经济、景观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开展了种茶、复耕2项适宜性评价,通过四象限分区划定整治区并提出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安溪县种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海拔适中的龙涓乡、虎邱镇和西坪镇,复耕适宜区主要在东部低海拔的蓬莱镇、金谷镇;2)全县茶园可划分为退茶还耕区(2 613.48 hm^(2))、协同发展区(7 506.18 hm^(2))、提质增效区(40 620.64 hm^(2))以及改造修复区(25 962.77 hm^(2))4类;3)退茶还耕区应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破解“退、种、管”难题;协同发展区合理推行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并通过“示范片”建设引领种植观念转变;提质增效区推行绿色生产与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改造修复区分类实施土壤改良、治水保土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为规模化茶产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茶园整治 生态修复 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