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叶提取液的循环伏安电位测定及与总还原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姜柳
朱俊向
+2 位作者
汪东风
郑康
姜进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318,共7页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C)和铁氰化钾还原法(FR)分别对28种不同产地的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茶叶提取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茶多酚含量、总还原力及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C)和铁氰化钾还原法(FR)分别对28种不同产地的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茶叶提取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茶多酚含量、总还原力及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CV和FR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以上三项指标两两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CV方法可以评价茶叶提取液的总还原能力。CV法加标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3%,1.10%,优于FR方法测定值(102.0%,2.41%)。与FR方法相比,CV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精准的优点。可应用于茶叶品质的快速评价。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基于还原力评价茶叶品质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循环伏安法
茶多酚含量
总还原力
氧化还原电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提取液过滤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过滤方法的滤液进行透光率检测和显著性测定 ,结果表明 ,过滤效果 :纸浆 >离心澄清 >抽滤 >绒布 +2 0 8>2 0 8>粗滤。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过滤
透光率检测
显著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处理方法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袁华伟
张敏琴
+9 位作者
刘钰洁
戴秋涟
张立强
尹礼国
魏琴
陈静
李莉
陈兴明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81-28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提取液中关键香气物质。GC-MS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的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共有香气物质58种,其中醇类物质最丰富,含量最高。OAV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香叶醇、芳樟醇是主要的关键香气物质,以花香为主体香,反,反-2,4-癸二烯醛还赋予纤维素酶提取液浓郁的脂香。主成分分析发现,因关键香气物质不同使得4种提取液香气差异较大。感官评价表明,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香气浓郁且持久性好,协调度高,层次感丰富。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不同造成香气差异较大,以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整体香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处理方法
香气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提取液可能是有机食品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
4
作者
陈宗懋(译)
《中国茶叶》
2005年第4期51-51,共1页
为了评价茶叶提取物是否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作者进行了红茶和绿茶对已知引起食物变质的某些真菌、酵母菌和细菌的抗微生物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的茶叶提取物可能对加工的有机食品或饮料的真菌性变质起到防腐作用。4%绿...
为了评价茶叶提取物是否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作者进行了红茶和绿茶对已知引起食物变质的某些真菌、酵母菌和细菌的抗微生物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的茶叶提取物可能对加工的有机食品或饮料的真菌性变质起到防腐作用。4%绿茶或红茶提取物具有最大的抑制效果,但绿茶的抑制效果稍弱于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有机食品
天然食品防腐剂
抗微生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在腌制罗非鱼片中对其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郑政东
李小定
+3 位作者
熊善柏
曲智雅
张芸
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96-99,104,共5页
采用茶叶来辅助低盐腌制罗非鱼片;以挥发性氨基氮值(TVB-N)、过氧化值(POV)、酸价(AV)、pH、色泽、细菌总数、质构及感官得分为分析指标,研究经不同浓度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罗非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浓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茶叶来辅助低盐腌制罗非鱼片;以挥发性氨基氮值(TVB-N)、过氧化值(POV)、酸价(AV)、pH、色泽、细菌总数、质构及感官得分为分析指标,研究经不同浓度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罗非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浓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辅助腌制可以很好地减缓鱼片的氧化变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其新鲜度,使得鱼片的色泽及口感等品质均有所提高;采用浓度为4.5%~7.0%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鱼片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茶叶提取液
辅助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提取液的循环伏安电位测定及与总还原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
10
1
作者
姜柳
朱俊向
汪东风
郑康
姜进举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318,共7页
基金
青岛市黄岛区自主创新重大专项(2014-3-11)
文摘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C)和铁氰化钾还原法(FR)分别对28种不同产地的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茶叶提取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茶多酚含量、总还原力及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CV和FR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以上三项指标两两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CV方法可以评价茶叶提取液的总还原能力。CV法加标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3%,1.10%,优于FR方法测定值(102.0%,2.41%)。与FR方法相比,CV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精准的优点。可应用于茶叶品质的快速评价。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基于还原力评价茶叶品质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学支撑。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循环伏安法
茶多酚含量
总还原力
氧化还原电位
相关性
Keywords
tea extracts
cyclic voltammetry
tea polyphenols content
total reducing power
redox potential
correlation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提取液过滤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食科院
出处
《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过滤方法的滤液进行透光率检测和显著性测定 ,结果表明 ,过滤效果 :纸浆 >离心澄清 >抽滤 >绒布 +2 0 8>2 0 8>粗滤。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过滤
透光率检测
显著性测定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处理方法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袁华伟
张敏琴
刘钰洁
戴秋涟
张立强
尹礼国
魏琴
陈静
李莉
陈兴明
沈才洪
王松涛
机构
宜宾学院质量管理与检验学部/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81-287,共7页
基金
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20-80,2021-130)
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8GTJ003,2018GTJ005,2018GTJ014)
+2 种基金
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8XLZ00402,2020XLZ005)
宜宾学院科研项目(2020YY04,2018RC15)
泸州市酒城科技英才计划“泸州老窖果露酒泸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文摘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提取液中关键香气物质。GC-MS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的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共有香气物质58种,其中醇类物质最丰富,含量最高。OAV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香叶醇、芳樟醇是主要的关键香气物质,以花香为主体香,反,反-2,4-癸二烯醛还赋予纤维素酶提取液浓郁的脂香。主成分分析发现,因关键香气物质不同使得4种提取液香气差异较大。感官评价表明,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香气浓郁且持久性好,协调度高,层次感丰富。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不同造成香气差异较大,以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整体香气最佳。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处理方法
香气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tea extracts
treatment methods
aroma
sensory evaluation
GC-MS
odor activity valu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提取液可能是有机食品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
4
作者
陈宗懋(译)
出处
《中国茶叶》
2005年第4期51-51,共1页
文摘
为了评价茶叶提取物是否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作者进行了红茶和绿茶对已知引起食物变质的某些真菌、酵母菌和细菌的抗微生物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的茶叶提取物可能对加工的有机食品或饮料的真菌性变质起到防腐作用。4%绿茶或红茶提取物具有最大的抑制效果,但绿茶的抑制效果稍弱于红茶。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有机食品
天然食品防腐剂
抗微生物效果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在腌制罗非鱼片中对其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郑政东
李小定
熊善柏
曲智雅
张芸
李杰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武汉分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96-99,104,共5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49-23)
文摘
采用茶叶来辅助低盐腌制罗非鱼片;以挥发性氨基氮值(TVB-N)、过氧化值(POV)、酸价(AV)、pH、色泽、细菌总数、质构及感官得分为分析指标,研究经不同浓度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罗非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浓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辅助腌制可以很好地减缓鱼片的氧化变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其新鲜度,使得鱼片的色泽及口感等品质均有所提高;采用浓度为4.5%~7.0%的茶叶提取液辅助腌制的鱼片具有较好的品质。
关键词
罗非鱼片
茶叶提取液
辅助腌制
Keywords
Tilapia fillet
tea extracts
assist-pickling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叶提取液的循环伏安电位测定及与总还原力的相关性
姜柳
朱俊向
汪东风
郑康
姜进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叶提取液过滤方法研究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茶叶通讯》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处理方法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分析
袁华伟
张敏琴
刘钰洁
戴秋涟
张立强
尹礼国
魏琴
陈静
李莉
陈兴明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茶叶提取液可能是有机食品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
陈宗懋(译)
《中国茶叶》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茶叶在腌制罗非鱼片中对其性质的影响研究
郑政东
李小定
熊善柏
曲智雅
张芸
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