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定锋 吴光远 +2 位作者 王庆森 刘丰静 曾明森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45-349,共5页
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 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和SDAY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在PDA上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的日均增长量达4.30 mm。但在SDAY培养基上培养16 d的产孢量比其他两种培养基大,达4.30×107孢子.mL-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以2.16×108孢子.mL-1和4.32×107孢子.mL-1的菌液处理,9 d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74%,表明JYBb201菌株是1株对茶卷叶蛾幼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真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球孢白僵菌 分离鉴定 RDNA-ITS 生物学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球孢白僵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定锋 曾明森 +2 位作者 王庆森 刘丰静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球孢白僵菌是最重要的虫生真菌之一,在农林害虫生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茶卷叶蛾球孢白僵菌JYBb201-11菌株中克隆了几丁质酶Bbchit1基因(GenBank登录号:HQ435871)。根据GenBank上昆虫病原真菌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同源性设计引物,... 球孢白僵菌是最重要的虫生真菌之一,在农林害虫生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茶卷叶蛾球孢白僵菌JYBb201-11菌株中克隆了几丁质酶Bbchit1基因(GenBank登录号:HQ435871)。根据GenBank上昆虫病原真菌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同源性设计引物,分别进行DNA-PCR和总RNA-RT-PCR反应,对得到的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后通过PMD18-T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8-chit,并测序。结果表明,DNA-PCR和总RNA-RT-PCR获得的基因序列完全一样,都是一个完整ORF序列,含1 047bp核酸序列,编码348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2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约为36.78kD,理论等电点为5.95。该蛋白序列中包含2个保守区域,即底物结合区域(SIGG)和几丁质的活性位点(DGIDIDIE),该蛋白可归为几丁质酶18族V类。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球孢白僵菌JYBb201-11菌株几丁质酶与球孢白僵菌Bb0062菌株(AAN41259)和NCIM1216菌株(ACF32998)几丁质酶chit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达99.43%;与球孢白僵菌MTCC 2028菌株(ACZ28129)几丁质酶chit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茶卷叶蛾 几丁质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毒方式对球孢白僵菌侵染茶卷叶蛾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定锋 曾明森 +2 位作者 李慧玲 王庆森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97-1101,共5页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82.50%和76.94%;浸梢法47.50%和43.61%;喷雾法52.50%和48.61%。同时,2个菌株采用浸虫法处理茶卷叶蛾5龄幼虫僵虫率也最高,分别为67.50%和57.50%;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510d和3.80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茶卷叶蛾 染毒方式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卷叶蛾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4 位作者 王定锋 李良德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8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 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8℃、6.13℃、7.95℃,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6日·度、492.32日·度、138.67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有效积温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茶卷叶蛾长体茧蜂成蜂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6 位作者 陈金发 苏亮 王定锋 李良德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7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在实验室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对长体茧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体茧蜂寿命长短依次为18℃>21℃>24℃>27℃>30℃,在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长体茧蜂的寿命显著缩短;雄蜂寿命明显短于雌蜂。补充营养对雌... 在实验室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对长体茧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体茧蜂寿命长短依次为18℃>21℃>24℃>27℃>30℃,在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长体茧蜂的寿命显著缩短;雄蜂寿命明显短于雌蜂。补充营养对雌蜂寿命的影响大于对雄蜂寿命的影响,在18~27℃条件下,补充营养显著提高了雌蜂的寿命,在30℃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长体茧蜂 温度 补充营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源保等生物农药防治茶卷叶蛾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丰静 吴光远 曾明森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室内毒力和茶园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万打375倍液、清源保1500倍液、0.5%藜芦碱粉剂2000倍液和云菊1500倍液防治茶卷叶蛾药后5天的效果分别达100%、99.78%、93.74%和89.67%,能满足防治要求,万打、清源保、藜芦碱和云菊属不同类型的生... 室内毒力和茶园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万打375倍液、清源保1500倍液、0.5%藜芦碱粉剂2000倍液和云菊1500倍液防治茶卷叶蛾药后5天的效果分别达100%、99.78%、93.74%和89.67%,能满足防治要求,万打、清源保、藜芦碱和云菊属不同类型的生物农药,建议茶园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生物农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卷叶蛾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彩云 陈向东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为了有效控制茶卷叶蛾的危害 ,选用 3%阿耳发特、2 4 5 %全力和 2 5 %天王星等 3种杀虫剂的不同浓度对茶卷叶蛾进行防治试验 ,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 :所选用的几种药剂种类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 ;复合杀虫... 为了有效控制茶卷叶蛾的危害 ,选用 3%阿耳发特、2 4 5 %全力和 2 5 %天王星等 3种杀虫剂的不同浓度对茶卷叶蛾进行防治试验 ,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 :所选用的几种药剂种类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 ;复合杀虫剂对幼虫有良好效果 ,最佳组合为A1B1C3 ,即阿耳发特 6 0 0 0倍 +全力 5 0 0 0倍 +天王星14 0 0 0倍液 ,杀虫效果达 97% ,此法简便易行 ,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防治 树害虫 杀虫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卷叶蛾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建华 郭剑雄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1期20-25,共6页
茶卷叶蛾(Homona Spp),隶属鳞翅目卷叶蛾科。据已有的文献记载,Homona属为害茶叶的至少有两种:一种为Homonacoffearia Nietner,一种为H.magnani-ma Diakonoff。这两种卷叶蛾在我省均有分布。茶卷叶蛾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茶、
关键词 茶卷叶蛾 多食性 卷叶蛾 历期 幼虫期 雄蛾 越冬代 成虫寿命 腹节 寄生性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猫蛛捕食茶卷叶蛾的观察及其在茶园蛛口密度的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剑雄 许德元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3期17-20,共4页
蜘蛛在茶园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率高,从若蛛至成蛛终生需捕食,对控制茶园害虫种群有较大的作用.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L. Koch)分布全省各地,是茶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在茶园能捕食茶卷叶蛾、小卷... 蜘蛛在茶园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率高,从若蛛至成蛛终生需捕食,对控制茶园害虫种群有较大的作用.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L. Koch)分布全省各地,是茶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在茶园能捕食茶卷叶蛾、小卷叶蛾、茶尺蛾、茶蚕的低龄幼虫,茶叶蝉、角蝉、绿盲蝽的若虫及茶小爪螨等,值得保护利用.探索其捕食量与害虫密度的关系,旨在给制订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指标提供依据.为此,于1988年6~7月对该蛛以盛发的茶卷叶蛾(Homona spp.)初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观察及其数学模拟,并进行了茶园蛛量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卷叶蛾 斜纹猫蛛 初龄幼虫 园蛛 害虫生物防治 害虫种群 捕食量 低龄幼虫 小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苦皮藤素防治茶卷叶蛾幼虫室内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辉 李慧玲 王定锋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4期43-44,共2页
开展了0.5%印楝素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防治茶卷叶蛾室内药效试验。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液750倍防治茶卷叶蛾效果良好,药后1、3、5 d防治效果分别为70.00%、85.19%、100%和66.67%、88.89%、95.83%,速效性也较好。初... 开展了0.5%印楝素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防治茶卷叶蛾室内药效试验。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液750倍防治茶卷叶蛾效果良好,药后1、3、5 d防治效果分别为70.00%、85.19%、100%和66.67%、88.89%、95.83%,速效性也较好。初步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适用于茶园防治茶卷叶蛾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苦皮藤素 茶卷叶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卷叶蛾寄生性和重寄生性的现状及其对斯里兰卡茶卷叶蛾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03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茶卷叶蛾 寄生性 重寄生性 现状 斯里兰卡 种群稳定性 树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长卷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灵玲 关雄 《中国茶叶》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卷叶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长卷蛾 东方长卷蛾 鳞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灵玲 关雄 《福建茶叶》 2004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小卷叶蛾的基本特性及其防治措施,尤其重点介绍了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能有效防治小茶卷叶蛾的同时又能克服农残、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有效措施。
关键词 卷叶蛾 叶害虫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俐宾 腾有为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溴庚烷 (溴壬烷 )和丙炔醇为基本原料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合成了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Z)— 9—十二碳— 1—醇乙酸酯 ;(Z)— 11—十四碳烯— 1—醇乙酸酯和 11—十二碳— 1—醇乙酸酯 ,总产率分别为 5 1%、48%和 66%... 以溴庚烷 (溴壬烷 )和丙炔醇为基本原料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合成了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Z)— 9—十二碳— 1—醇乙酸酯 ;(Z)— 11—十四碳烯— 1—醇乙酸酯和 11—十二碳— 1—醇乙酸酯 ,总产率分别为 5 1%、48%和 66%。加入四氢呋喃 ,可以使溴庚烷与丙炔醇锂盐反应 ,生成 2—癸炔— 1—醇 (Ⅱa)的产率达到 90 %。然后 ,在乙二胺钠 /乙二胺的条件下得到 90 %的 9—癸炔— 1—醇 (Ⅲa)。按照常规方法处理Ⅲa(或Ⅲb)可得到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蛾 性信息素 生物合成 生物资源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5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 Yasuda)又称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主要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东...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 Yasuda)又称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主要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东、台湾等省。除为害茶树外,尚能加害油茶、柑橘、梨、苹果、棉花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蛾 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 叶产量 棉花 取食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对(Z)—11—十四碳烯—1—醇醋酸酯交配阻扰剂的抗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03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卷叶蛾 (Z)-11-十四碳烯-1-醇醋酸酯 交配阻扰剂 抗性 防治 混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2期78-78,共1页
茶小卷叶蛾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吐丝卷结嫩叶成苞为害,被害部分呈枯褐色膜状斑。全年中以春茶和夏茶期为害最重,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多种植物。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卷叶蛾 摘除虫苞 药剂喷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的防治指标与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桂云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3期26-26,10,共2页
茶小卷叶蛾是一种以幼虫卷结叶片,咀食叶肉的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五代,各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被害茶树、芽叶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近年来,我场随着茶丛覆盖度不断增大,栽培向高氮化发展,茶小卷叶蛾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猖獗。据调... 茶小卷叶蛾是一种以幼虫卷结叶片,咀食叶肉的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五代,各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被害茶树、芽叶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近年来,我场随着茶丛覆盖度不断增大,栽培向高氮化发展,茶小卷叶蛾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猖獗。据调查,危害严重的茶园,产量损失达78.1%,为了有效、经济、合理地防治茶小卷叶蛾,笔者对其防治指标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蛾 防治 指标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上分离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和组成
19
作者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卷叶蛾 Adoxophyes honmai 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组 序列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防治效果
20
作者 韩文炎 《中国茶叶》 2004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卷叶蛾 核型 多角体病毒 形态结构特征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