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斯琪 高明阳 +3 位作者 胡昌江 崔园园 李文兵 吴文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绿原酸、栀子苷、6,7-二甲氧基香豆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有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以茵陈先煎时间、后下煎...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绿原酸、栀子苷、6,7-二甲氧基香豆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有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以茵陈先煎时间、后下煎煮时间、加水量为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茵陈先煎时间46 min,后下煎煮时间23 min,加水量730 m L,总评"归一值"0.794,与预测值(0.813)相当。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颗粒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斯琪 高明阳 +2 位作者 胡昌江 李梦琪 李文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28-2630,共3页
目的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比例、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外观、粒度、吸湿性、溶化时间、水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混合辅料比例1.25∶1,辅料加入量4... 目的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比例、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外观、粒度、吸湿性、溶化时间、水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混合辅料比例1.25∶1,辅料加入量4倍,乙醇体积分数40%,所得配方颗粒大小均匀,颜色呈棕褐色,平均粒度3.1%,72 h平均吸湿率3.9%,溶化时间26 s,含水量0.1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合理可行,可用于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配方颗粒 成型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