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鲁米那、茵桅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文妹 周鸿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及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1998~ 2 0 0 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4组 (蓝光治疗组、蓝光+鲁米那组、蓝光 +茵桅...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及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1998~ 2 0 0 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4组 (蓝光治疗组、蓝光+鲁米那组、蓝光 +茵桅黄组、蓝光 +鲁米那 +茵桅黄组 ) ,比较 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  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 ,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 ,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蓝光治疗 鲁米那 茵桅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菲康联合茵桅黄颗粒口服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92-4193,共2页
新生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较高,但临床工作中,很多家属不愿意暂停母乳.医从性相对差,同时母乳性黄疸为一排除性诊断,有一部分初诊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后来被诊断为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 新生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较高,但临床工作中,很多家属不愿意暂停母乳.医从性相对差,同时母乳性黄疸为一排除性诊断,有一部分初诊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后来被诊断为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性母乳性 治疗方案 疗效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茵桅黄 培菲康 排除性诊断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丽萍 谭小华 +3 位作者 张费通 李于凡 吴惠晴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3-266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A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mL/kg、实验组B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5mL/kg,均每天2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T-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I、I-BILI水平均明显下降,至治疗第7天下降明显,其中治疗第4、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A、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B与实验组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B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停药后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茵桅黄口服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茵栀黄对黄疸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杰 白敬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3-24,共2页
报道将90例以肝、胆湿热为主要临床症候群的急、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茵桅黄口服液与茵桅黄注射液治疗,结果发现:两组在显效、有效的病例分布、在退黄和降酶的功能及它们的好转时间与大多数的复常率方面... 报道将90例以肝、胆湿热为主要临床症候群的急、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茵桅黄口服液与茵桅黄注射液治疗,结果发现:两组在显效、有效的病例分布、在退黄和降酶的功能及它们的好转时间与大多数的复常率方面取得了相近的近期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的GGT的复常率比较中,茵桅黄口服液用药组达到了86.67%,优于茵桅黄注射液组(60%),经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在使用上口服液较为方便且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桅黄口服液 病毒性肝炎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注射液中氯原酸和京尼平甙的薄层扫描定量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福来 张亚丽 +1 位作者 张惠 李如廉 《中成药》 CAS 1984年第5期25-26,共2页
本文采用薄层分离——薄层扫描定量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两主要成分氯原酸和京尼平甙的含量。从醋酸乙酯的提取部分测定氯原酸,回收率为58~63%;提取后剩余的水溶液(京尼平甙在其中)倾注于装有药用炭和硅藻土的吸附柱中,用甲醇的水... 本文采用薄层分离——薄层扫描定量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两主要成分氯原酸和京尼平甙的含量。从醋酸乙酯的提取部分测定氯原酸,回收率为58~63%;提取后剩余的水溶液(京尼平甙在其中)倾注于装有药用炭和硅藻土的吸附柱中,用甲醇的水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次洗脱。弃去浓度50%以下部分,保留70%和纯甲醇先脱液,测定东尼平甙,回收率为76~83%。本法灵敏、可靠,可作为“茵栀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原酸 提取液 茵桅黄 京尼平 格尼泊素 注射液 薄层扫描 茵栀 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