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柴胡汤外台茯苓饮加减方联合常规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马远新 王健 刘春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外台茯苓饮加减方联合常规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外台茯苓饮加减方联合常规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脘胁疼痛、腹胀、便溏、神情乏力)、炎症因子(IL-6、IL-8、TNF-α)、胃镜下征象评分(胃窦小弯、胃窦大弯、胃角)、肠道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DAO、ET、Gln)、胃功能指标(PGⅠ、PGⅡ、PGR)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胃镜下征象评分、D-乳酸、DAO、ET、PGⅡ降低(P<0.05),Gln、PGⅠ、PGR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ET除外)(P<0.05)。结论 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方可安全有效地提高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肠道黏膜屏障和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外台茯苓饮 常规治疗 肝郁脾虚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昱 安亮 +3 位作者 魏孟玲 呼亚玲 王卫强 吴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域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中医综合疗法作用优势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可循性的实验依据及相关理论。方法39只成年健康雌... 目的观察和研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域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表达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中医综合疗法作用优势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可循性的实验依据及相关理论。方法39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中随机挑取13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6只大鼠予以骶上脊髓损伤手术造模,确定模型成功后,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3只。空白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仅予以捆绑及0.9%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治疗组采用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观察和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及治疗后脊髓S-100β表达。结果3组大鼠脊髓S-100β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模型组、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低于空白组,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空白组、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升高且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白组、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高于模型组,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方案能有效降低骶上脊髓损伤大鼠S-100β表达,利于重建受损脊髓功能,因此对促进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恢复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丰富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理论,并为临床干预骶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异常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茯苓饮 电针 骶上脊髓 大鼠 星形胶质源性蛋白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饮治疗牛羊谷物酸中毒
3
作者 崔小叶 雷军利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茯苓饮 治疗 谷物酸中毒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