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人M·茨维塔耶娃及其创作
1
作者 张宏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5-168,共4页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侨民文学的杰出诗人 ,4 1年的生命旅程中 ,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 ,其中大多数作品是在侨居国外后创作的。但在前苏联特殊的历史时期 ,茨维塔耶娃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 ,80年代后掀起的“侨民文学热...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侨民文学的杰出诗人 ,4 1年的生命旅程中 ,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 ,其中大多数作品是在侨居国外后创作的。但在前苏联特殊的历史时期 ,茨维塔耶娃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 ,80年代后掀起的“侨民文学热”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位天才诗人 ,给予她应有的地位。本文论述了茨维塔耶娃坎坷的一生 ,浅析了她自杀的原因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白银时代” 侨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蝶变——陈先发诗歌印象
2
作者 草树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我和先发相识快三十年了,纯粹建基于诗的友谊,历久弥坚。窃以为,我们是真正的同时代人。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说,你没有读完一个诗人的每一行诗,就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持续跟踪阅读,一个读者也就成为一个诗人成长的见... 我和先发相识快三十年了,纯粹建基于诗的友谊,历久弥坚。窃以为,我们是真正的同时代人。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说,你没有读完一个诗人的每一行诗,就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持续跟踪阅读,一个读者也就成为一个诗人成长的见证:青年时代的才华彰显,写作突破期的先锋实验,中年的自我节制和艺术上的成熟……这是一个诗人磨砺诗艺的过程,是一段精神不断走向独立自足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同时代人 诗艺 历久弥坚 独立自足 玛丽娜 先锋实验 准确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罗茨基魂归何处
3
作者 严永兴 《出版广角》 1996年第5期27-30,共4页
一1996年1月28日。倘若希腊的奥林比斯山上当真有司诗歌和艺术的诗神缪斯的话,那么这一天,她的簿册上又将增添一个诗人的名字,也许是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诗人的名字:约瑟夫·布罗茨基。我是从俄罗斯《文学报》今年1月31日第5期上得... 一1996年1月28日。倘若希腊的奥林比斯山上当真有司诗歌和艺术的诗神缪斯的话,那么这一天,她的簿册上又将增添一个诗人的名字,也许是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诗人的名字:约瑟夫·布罗茨基。我是从俄罗斯《文学报》今年1月31日第5期上得知布罗茨基因心肌梗塞在睡梦中去世的消息的。报纸第3版上用了一条带粗黑框的通栏标题:俄罗斯诗坛悲痛的日子。标题下有帧12厘米见方的大照片,布罗茨基右手托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诗坛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诺贝尔文学奖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茨维塔耶娃 两种文化 列宁格勒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提纲:关于90后诗歌或同代人写作 被引量:8
4
作者 霍俊明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4,共11页
田田13岁了。13岁意味深远:青少年,看PG13的电影,独自外出,随时会坠入情网。让父母最头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第一次反抗期在3岁左右——行动上独立;第二次反抗期在15岁左右——思想意识上独立。我还没做好足够的心... 田田13岁了。13岁意味深远:青少年,看PG13的电影,独自外出,随时会坠入情网。让父母最头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第一次反抗期在3岁左右——行动上独立;第二次反抗期在15岁左右——思想意识上独立。我还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北岛《诗人父亲眼中的“90后”女儿》a诗人、父亲、女儿、“90后”似乎构成了意味深长的两代人之间的天然屏障。写作这份关于90后诗歌或同代人写作提纲的时候,我把罗兰·巴尔特的一句话征用过来放在开头——“同时代就是不合时宜”。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做出了类似的精神性回应。而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的评价正是:“里尔克既不是我们时代的定购物,也不是我们时代的展示物,而是我们时代的对立物。”b这就是隐喻意义上的“向夏虫语冰”,是一种诗人与时代的特殊关系——依附与距离、一致性与异质性的同在。寻找或显或隐的一代人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整体和共性面影的雕琢,却往往忽视了那些不流世俗、不拘一格、不合时宜的“转身”而去的个体、自我放逐者、狷狂者和匿名者。认同就必然会削去否定性的一面,反之亦然——强化同时代人的特点和差异性的同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割裂与其他代际和时代的内在性关联和隐秘的共时性结构和装置,尤其是对于不同的美学趣味的“当事人”(往往热情有余而自省不足)而言他们所评述的对象(同一代人)则反差更大甚至往往是互不重合的(当年有人讥讽的“诗人就是不团结”也并非没有道理)。这也许正是同时代写作或90后诗歌以及相应的研究者们应该予以关注和省思的,当然认同和质疑所构成的批评也会对写作的当事人产生焦虑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 写作提纲 诗歌 不合时宜 茨维塔耶娃 共时性结构 心理学家 思想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的囚徒,他却教自由人学会赞美——纪念W·H·奥登
5
作者 蔡天新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2,共3页
我早把生死加上了引号。——(俄)玛琳娜·茨维塔耶娃W·H·奥登和T·S·艾略特是二十世纪英语诗歌的两位巨人,可以说是大西洋两岸最负盛名的英语诗人。两人都是大学里的才子,除了写诗还都是文章高手,都出自故国的... 我早把生死加上了引号。——(俄)玛琳娜·茨维塔耶娃W·H·奥登和T·S·艾略特是二十世纪英语诗歌的两位巨人,可以说是大西洋两岸最负盛名的英语诗人。两人都是大学里的才子,除了写诗还都是文章高手,都出自故国的最高学府,艾略特就读于哈佛大学,奥登则毕业于牛津大学。有意思的是,奥登最初主修的是生物学,而艾略特一直主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奥登 英语诗歌 玛琳娜 大西洋两岸 牛津大学 哈佛大学 自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人”身份与作为语言本体论装置的“手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鹏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70,共7页
一'手艺'观念其实与语言本体论观念密切相关。对于诗人来说,'手艺'意味着对语言的制作。这即是说,诗歌的写作,是诗人尊重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而完成的一个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诗人在这过程中并不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诗歌的... 一'手艺'观念其实与语言本体论观念密切相关。对于诗人来说,'手艺'意味着对语言的制作。这即是说,诗歌的写作,是诗人尊重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而完成的一个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诗人在这过程中并不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诗歌的制作过程并不是诗人借助语言而完成对自我的认知,而是诗人将自我纳入语言的不可知性中。19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诗歌在整体诗学策略上看重对表象世界、历史语境的纳入,诗人们对“手艺”的理解往往向经验论层面的技艺偏移,语言的表象价值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诗人身份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世界的彻底性而非通俗性──关于筱敏的写作
7
作者 艾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9,共7页
最早读到的是筱敏的《俄罗斯三章》。那些放弃一切优渥舒适到西伯利亚陪伴丈夫流放的十二月革命党人的妻子,那个如白桦林般飒飒低语的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那个始终活在理想中,却因刺杀沙皇坐牢二十年的民粹派革命者妃格念尔……... 最早读到的是筱敏的《俄罗斯三章》。那些放弃一切优渥舒适到西伯利亚陪伴丈夫流放的十二月革命党人的妻子,那个如白桦林般飒飒低语的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那个始终活在理想中,却因刺杀沙皇坐牢二十年的民粹派革命者妃格念尔……这才是以“女神之名”而留在历史的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彻底性 知识分子 语言 女性写作 女性经验 经验性 俗性 茨维塔耶娃 女性话语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的创建和坚守──王小妮写作描述
8
作者 何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王小妮 散文与诗歌 诗歌写作 汉语诗歌 女性写作 散文写作 茨维塔耶娃 女性诗歌 安娜·阿赫玛托娃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影集
9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取道斯德哥尔摩》、《为凤凰找寻栖所》、《雪的款待》、《在你的晚脸前》,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编选有《当代欧美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叶芝文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王家新的诗》 影集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生导师 斯德哥尔摩 茨维塔耶娃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艺术
10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93,共2页
《火焰的喷泉——茨维塔耶娃书信选》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茨维塔耶娃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想俄罗斯之魂
11
作者 余杰 《出版广角》 1999年第11期28-32,共5页
怀想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是在彼得堡他哥哥的寓所里去世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身边的所有近亲好友都赶出了房间。他是一个十分讲究仪表的人,平时衣冠楚楚,他不愿意人们看到自己被霍乱痛苦折磨的情景。三位亲人把耳朵贴在房门上,听到... 怀想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是在彼得堡他哥哥的寓所里去世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身边的所有近亲好友都赶出了房间。他是一个十分讲究仪表的人,平时衣冠楚楚,他不愿意人们看到自己被霍乱痛苦折磨的情景。三位亲人把耳朵贴在房门上,听到了柴可夫斯基万分痛苦、疲惫不堪,却又极其清晰的临终遗言。他反复呼唤着梅克夫人的名字:“纳杰日达,纳杰日达……”最后咬着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茨维塔耶娃 布尔加科夫 古战场 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人 俄罗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