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被引量:
3
1
作者
林美茂
赵子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8,168,共10页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茗饮"是表现喝茶的最初概念,它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直到清代,在"茗饮"之外,又先后出现了"茶饮""啜茶""吃茶""饮茶""品茶""品茗"等提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茗饮""啜茶""品茶""品茗"这四个概念。清代以后,此前的"茗饮""啜茶"概念基本消失,"品茶"与"品茗"两个概念则广泛流行,而成为时至今日表现喝茶的主要概念。不过,若就其最初意思细究的话,则"品茶"范畴要大于"品茗":"品茗"只是一种文学性表现,仅仅指向茶汤的品鉴,而"品茶"则包含对于茶叶的鉴别、水的选择等。总的来说,当原本作为饮食文化的茶文化进入"品茶"或"品茗"的境界之后,茶作为物质享用品的意义就会逐渐减弱,饮茶的主体性审美与精神性追求意义便会大大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茗
茗饮
啜茶
品茶
品
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2
作者
吕维新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1期50-51,49,共3页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煌煌大唐 茶逢盛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逢盛世,品饮技艺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固然是茗饮技艺本身长期不断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在于演变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茗饮
技艺
茶文化
饮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茗饮
3
作者
元好问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8期40-40,共1页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时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来拟问群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茗饮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明珂
黄胜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陶瓷
茶具
中国
古代
茗饮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被引量:
3
1
作者
林美茂
赵子涵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经典研究中心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8,168,共10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发展与演变"(18XNL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茗饮"是表现喝茶的最初概念,它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直到清代,在"茗饮"之外,又先后出现了"茶饮""啜茶""吃茶""饮茶""品茶""品茗"等提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茗饮""啜茶""品茶""品茗"这四个概念。清代以后,此前的"茗饮""啜茶"概念基本消失,"品茶"与"品茗"两个概念则广泛流行,而成为时至今日表现喝茶的主要概念。不过,若就其最初意思细究的话,则"品茶"范畴要大于"品茗":"品茗"只是一种文学性表现,仅仅指向茶汤的品鉴,而"品茶"则包含对于茶叶的鉴别、水的选择等。总的来说,当原本作为饮食文化的茶文化进入"品茶"或"品茗"的境界之后,茶作为物质享用品的意义就会逐渐减弱,饮茶的主体性审美与精神性追求意义便会大大凸显。
关键词
茶
茗
茗饮
啜茶
品茶
品
茗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2
作者
吕维新
机构
江西上饶茶厂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1期50-51,49,共3页
文摘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煌煌大唐 茶逢盛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逢盛世,品饮技艺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固然是茗饮技艺本身长期不断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在于演变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关键词
唐代
茗饮
技艺
茶文化
饮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茗饮
3
作者
元好问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8期40-40,共1页
文摘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时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来拟问群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茗饮
》
分类号
I2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明珂
黄胜
机构
江西工艺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陶瓷
茶具
中国
古代
茗饮
活动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林美茂
赵子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吕维新
《中国茶叶加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茗饮
元好问
《内蒙古林业》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李明珂
黄胜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