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茎蘖苗和栽插密度对协优57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施伏芝 苏泽胜 +1 位作者 罗志祥 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439-440,446,共3页
通过三因素的随机区组分析 ,得出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不同茎蘖苗、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不同茎蘖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组合以协优 5 7的产量较高 ,密度和秧... 通过三因素的随机区组分析 ,得出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不同茎蘖苗、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不同茎蘖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组合以协优 5 7的产量较高 ,密度和秧苗素质以 2 2 .5万穴 /hm2 和 3个茎蘖苗的产量较高 ;组合×不同茎蘖苗以汕优 6 3在茎蘖苗为 3个时产量较高 ,而协优 5 7因其成穗率高 ,穗子大 ,在不同的茎蘖苗下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优57 茎蘖苗 栽插密度 产量 杂交中籼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稻4号不同茎蘖苗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贵成 王恒光 +5 位作者 孙晓霞 吉奎良 顾金勇 顾立松 王加龙 杨贵春 《农业科学研究》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以徐稻4号为材料,对大田不同茎蘖基本苗、不同栽培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单株带蘖比不带蘖增产14.17%、18.95%和22.15%,其最高产量为698.96 kg/666.7 m2.并对其穗粒结构进行分析.只有培育带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促进个体、群体协调发展... 以徐稻4号为材料,对大田不同茎蘖基本苗、不同栽培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单株带蘖比不带蘖增产14.17%、18.95%和22.15%,其最高产量为698.96 kg/666.7 m2.并对其穗粒结构进行分析.只有培育带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促进个体、群体协调发展,茎蘖消长、叶面积系数变化更加合理,才能实现更高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稻4号 不同茎蘖苗 产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稻、稗共生对稗草茎蘖苗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炜平 程太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68-71,共4页
稗草是直播稻田主要的伴生恶性杂草,但有关不同水稻品种、稻谷间距和稻稗比对稗草茎蘖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水稻品种"6173","PI312777","6394"和嘉兴8号为材料,设置了不同的稻谷间距和稻稗种子数量... 稗草是直播稻田主要的伴生恶性杂草,但有关不同水稻品种、稻谷间距和稻稗比对稗草茎蘖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水稻品种"6173","PI312777","6394"和嘉兴8号为材料,设置了不同的稻谷间距和稻稗种子数量比,观察稗草茎蘖苗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的生育初期,稻谷间距和稻稗比对稗草茎蘖数均有影响,而品种对其的影响尚未显现。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品种、稻谷间距和稻稗比均对稗草的茎蘖苗数产生显著影响,且稻稗比和稻谷间距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品种和稻稗比在齐穗期也表现出相似的互作效应。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稻稗比对稗草茎蘖苗数干扰最大,其次为稻谷间距,品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间距 稻、稗共生 稗草茎蘖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育秧适宜密度阈值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泰 李爱民 陆仁铮 《耕作与栽培》 1998年第6期11-13,共3页
探讨了旱育秧不同品种、不同栽插方式的适宜密度阈值。研究认为:中籼抛栽稻,每m2抛24-27穴,基本茎蘖苗80~100万,中籼手栽稻,每m2栽27-31穴,基本茎蘖苗100~120苗,中粳稻每m2抛栽或手栽45~50穴,基本茎蘖苗130~150苗,有利个... 探讨了旱育秧不同品种、不同栽插方式的适宜密度阈值。研究认为:中籼抛栽稻,每m2抛24-27穴,基本茎蘖苗80~100万,中籼手栽稻,每m2栽27-31穴,基本茎蘖苗100~120苗,中粳稻每m2抛栽或手栽45~50穴,基本茎蘖苗130~150苗,有利个体群体兼顾协调,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密度阈值 素质 基本茎蘖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谷干旱胁迫对其部分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维民 李克荣 +3 位作者 朱国平 陈尚龙 王群 程太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7期80-82,共3页
为探索水稻鲜芽干旱胁迫对其部分生物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籼稻、2个粳稻共4个水稻品种,分成3个播种期,在每个播种期之前15 d,把待播的种谷摧出根、芽后,在阳光下晒成干芽,干芽在常温下胁迫15 d再提供充足水分与鲜芽同时播种;结果表明... 为探索水稻鲜芽干旱胁迫对其部分生物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籼稻、2个粳稻共4个水稻品种,分成3个播种期,在每个播种期之前15 d,把待播的种谷摧出根、芽后,在阳光下晒成干芽,干芽在常温下胁迫15 d再提供充足水分与鲜芽同时播种;结果表明,感温型水稻品种作双晚稻直播栽培,在合适的时间段,可以缩短"播-齐"历期,延长最佳播种期,提高分蘖速度,增加最高茎蘖苗、有效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谷 干旱胁迫 茎蘖苗 “播-齐”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旱育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6
作者 林昌慧 马静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5-6,共2页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经微机分析,建立丛插茎蘖苗、搁水始期与旱育秧早稻产量形成及穗粒结构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丛插茎蘖苗对产量形成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影响最大;搁水始期对产量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在适宜范围内都为正效应...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经微机分析,建立丛插茎蘖苗、搁水始期与旱育秧早稻产量形成及穗粒结构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丛插茎蘖苗对产量形成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影响最大;搁水始期对产量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在适宜范围内都为正效应;保证足够单穗实粒数、适宜的成穗数是形成高产的主要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丛插茎蘖苗 搁水始期 产量 旱育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