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茎点枯病菌诱导后芝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莉铭 刘红彦 +2 位作者 田保明 赵辉 王俊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98,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品种在病原菌诱导36h后,POD活性才明显上升且高于抗病品种。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后,抗病品种豫芝11中POD基因的表达从开始就有上调表达趋势,而感病品种冀9014在24h后才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前者高出后者5倍多。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POD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在芝麻抗病品种豫芝11和感病品种冀9014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推测,酶的活性变化、基因上调表达时间及表达量上的差异与芝麻的抗病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过氧化物酶 酶活 表达模式 抗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莉铭 刘红彦 田保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8,共8页
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rRNA、NADHD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 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rRNA、NADHD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中的表达稳定性。经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Norm软件分析可知,UBQ5、eIF4A、α-tubulin3个基因表达均较稳定,eEF1α变化最大。当使用多基因作为内参基因时,选择这3个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即可准确矫正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菌两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树广 赵辉 +5 位作者 李伟峰 王瑞霞 倪云霞 杨修身 刘红彦 杨光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8,84,共5页
为明确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Lac)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活性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胞内、胞外均能检测到漆酶,不同菌株之间漆酶活性差异显著;芝麻茎点... 为明确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Lac)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活性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胞内、胞外均能检测到漆酶,不同菌株之间漆酶活性差异显著;芝麻茎点枯病菌体外培养能持续产生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并且不同菌株之间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漆酶 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树广 徐博涵 +6 位作者 张春花 王瑞霞 赵辉 倪云霞 刘红彦 杨光宇 李伟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36-1639,1666,共5页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活力大小。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但都能检测到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说明7个菌株均能产生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并且同一种酶不同菌株酶活力大小不同,同一菌株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都明显高于漆酶活力,其中,菌株2010003的木聚糖酶综合活力最高,菌株2010028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辉 张春艳 +5 位作者 文艺 刘玉霞 刘新涛 倪云霞 王飞 刘红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8,419,共7页
为选择适合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侵染芝麻过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11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β-肌动蛋白(ACTB)、泛素连接酶(UBC)、α-微管蛋白(TUBA)、γ-微管蛋白(TUBC)、3-磷酸... 为选择适合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侵染芝麻过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11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β-肌动蛋白(ACTB)、泛素连接酶(UBC)、α-微管蛋白(TUBA)、γ-微管蛋白(TUB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核糖体蛋白S5(RPS5-a,RPS5-b)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8个基因符合要求,可用于稳定度筛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这8个候选基因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8h、16h、24h和32h的表达情况。经Ge Norm软件分析,ACTB、GAPDH和RPS5-b等3个基因表达较稳定。经过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分析,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基因定量表达分析时,选择ACTB、GAPDH和RPS5-b的多基因组合作为内参,能够更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芝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双 杨志英 +5 位作者 杨蕤 张耀 Dharmasena Dissanayake Saman Pradeep 江仕龙 王德炉 陈卓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4期10-17,32,共9页
本研究从贵州余庆茶叶产区的茶树叶部病害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相似的分离物,观察其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测定了LSU、ITS和TUB等核酸序列,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依据柯赫氏法则,完成代表... 本研究从贵州余庆茶叶产区的茶树叶部病害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相似的分离物,观察其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测定了LSU、ITS和TUB等核酸序列,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依据柯赫氏法则,完成代表性菌株CGMCC3.20149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的茶树叶片致病性研究。同时,还探究了菌株CGMCC3.20149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CGMCC3.20149菌株的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与荸荠点霉秆枯病菌Didymella bellidis一致;CGMCC3.20149菌株与模式菌株D.bellidis PD 94/886和D.bellidis CBS 714.85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通过损伤方式接种,CGMCC3.20149菌株可引起茶树叶片产生病斑;在O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76±0.01)cm/d,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次之,为(0.73±0.02)cm/d,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则最慢,为(0.62±0.01)cm/d;不同的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速率、菌素丰度、色素形成;25℃是菌株体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菌株在pH 6~9的范围内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斑病 荸荠霉秆病菌 鉴定 生物学研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