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迎青 孟凡 +3 位作者 兰波 徐沛东 张顺梁 李湘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测定条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比较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酶活性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 7种细胞壁... 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测定条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比较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酶活性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 7种细胞壁降解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较高,其次是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endo-β-1,4-glucanase,Cx),其他4种酶活性较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Cx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PG和PMG以1%柑橘果胶(pectin)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Cx 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 P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60℃, 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0℃; Cx的最佳反应时间是50 min, PG和PMG的最佳反应时间是60 min; Cx和PG的最佳反应pH值是4.0, PMG的最佳反应pH值是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茎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宜新 石妞妞 +3 位作者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百菌清、噻菌灵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百菌清、噻菌灵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强,其中咪鲜胺的毒力最高,EC50为0.035 5mg.L-1,而代森锰锌、噁霉灵、福美双、嘧霉胺、井冈霉素、硫酸铜钙和氨基寡糖素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较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按照1∶1的比例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为123.42,表现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按照8∶5、1∶5、1∶8的比例混配后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CTC分别为164.17、132.91、141.91,也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8∶5混配后增效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毒力测定 共毒系数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高粱种子中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宇 许萍萍 +3 位作者 吴晶 杨静 李彬 吴翠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8,共7页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与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相似的菌株4358-17。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葡萄茎枯病菌一致。多个位点(LSU、ITS、TUB2、ACT)序列比对显示菌株4358-17与GenBank登录号为KT389718、FJ427004、FJ...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与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相似的菌株4358-17。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葡萄茎枯病菌一致。多个位点(LSU、ITS、TUB2、ACT)序列比对显示菌株4358-17与GenBank登录号为KT389718、FJ427004、FJ427115、FJ426896的葡萄茎枯病菌相似性均达到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4358-17与葡萄茎枯病菌株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为99%。菌株4358-17接种高粱和小麦叶片,4d后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进境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的菌株4358-17鉴定为葡萄茎枯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枯病菌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妞妞 杜宜新 +4 位作者 阮宏椿 甘林 代玉立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89,共6页
【目的】明确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采集分离自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的132株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分析10%苯醚甲环唑WG、35%氟... 【目的】明确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采集分离自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的132株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分析10%苯醚甲环唑WG、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和325g·L^-1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3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供试的132株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在0.0108~2.6548μg·mL^-1,其平均值为(0.6934±0.0441)μg·mL^-1。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福建省的供试菌株与山东省、湖南省的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省份内的供试菌株个体间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也较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35.00g·hm^-2两年试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60%和75.91%,而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118.13+118.13g·hm^-2的两年防效分别为82.08%和82.32%,325g·L^-1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84.38+135.00g·hm^-2的两年防效分别为82.74%和83.23%,两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10%苯醚甲环唑WG135.00g·hm^-2的防治效果(P<0.05)。【结论】田间存在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供试剂量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芦笋安全,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抗药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新建 叶钟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经检测江苏芦笋主产区丰县和赣榆芦笋茎枯病菌对甲基托布津已发生严重抗药性。丰县和赣榆田间抗性菌株比例为68.2%和88.9%,存在低抗(5<EC50≤20μg/mL)、中抗(20<EC50≤100μg/mL)和高抗(E... 经检测江苏芦笋主产区丰县和赣榆芦笋茎枯病菌对甲基托布津已发生严重抗药性。丰县和赣榆田间抗性菌株比例为68.2%和88.9%,存在低抗(5<EC50≤20μg/mL)、中抗(20<EC50≤100μg/mL)和高抗(EC50>100μg/mL)突变体。抗药菌株在不含药的培养基中经单孢分离连续培养8代,抗性仍保持稳定。高抗菌株对噻菌灵、苯菌灵、多菌灵表现正交互抗性,对乙霉威表现敏感;低抗、中抗菌株对乙霉威不敏感。抗药菌株的产孢力、菌丝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甲基托布津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和芦笋茎枯病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宜新 石妞妞 +3 位作者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谱较宽。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S15被鉴定为链霉菌属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病菌 芦笋茎枯病菌 放线菌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对芦笋茎枯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才秀华 张炜 武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Ⅲ)的配合物,利用FT-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La(Ⅲ)配合物对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菌活性较单一的水溶... 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Ⅲ)的配合物,利用FT-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La(Ⅲ)配合物对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菌活性较单一的水溶性壳聚糖显著提高。在低浓度1.00 mg.mL-1和1.25 mg.mL-1条件下,其抑菌活性分别提高87.68%和8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La(Ⅲ)配合物 抑菌活性 芦笋茎枯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福如 翁文燊 +1 位作者 郑元梅 贺建波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7-32,共6页
1989—1991年,就福建省几个芦笋产区的茎枯病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乐F_1菌株和平潭L_2菌株对甲基托布津表现高度抗性。在2000ppm含药量的PSA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难以测得MIC值;莆田P_3菌株和福州P_6菌株对甲... 1989—1991年,就福建省几个芦笋产区的茎枯病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乐F_1菌株和平潭L_2菌株对甲基托布津表现高度抗性。在2000ppm含药量的PSA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难以测得MIC值;莆田P_3菌株和福州P_6菌株对甲基托布津比较敏感,在10ppm甲基托布津浓度下,菌丝完全不能生长。在种植有10多年历史,频繁使用甲基托布津的长乐湖南产区,田间抗性的病菌菌株存在比率为100%。其中F_1菌株在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菌丝传代培养14代后,其抗性程度仍保持稳定。长乐F_1菌株和平潭L_2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涕必灵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交互抗药性,但对培福朗和速克灵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应与莆田P_3和福州P_6菌株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菌 抗药性 苯并咪唑 石刁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松茂 罗金水 李丽容 《福建热作科技》 2010年第3期4-6,共3页
芦笋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的毁灭性病害,对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菌寄主范围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确认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茎点霉属、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寄主范... 芦笋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的毁灭性病害,对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菌寄主范围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确认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茎点霉属、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寄主范围狭窄,除侵染芦笋外,较少侵染其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茎枯病菌 鉴定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的腐生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竺修高 任善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28,共1页
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在自然情况下只侵染芦笋,寄主很专一。冬春彻底清除病残体,虽有明显防治效果,但仍有相当高的发病率。据报道该菌在玉米、紫花苜蓿等6种植物残体上均能腐生并产生分生孢子器,成为病菌越冬后侵染源之一。
关键词 芦笋 茎枯病菌 腐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莉铭 刘红彦 田保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8,共8页
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rRNA、NADHD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 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rRNA、NADHD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中的表达稳定性。经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Norm软件分析可知,UBQ5、eIF4A、α-tubulin3个基因表达均较稳定,eEF1α变化最大。当使用多基因作为内参基因时,选择这3个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即可准确矫正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点枯病菌诱导后芝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莉铭 刘红彦 +2 位作者 田保明 赵辉 王俊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98,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品种在病原菌诱导36h后,POD活性才明显上升且高于抗病品种。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后,抗病品种豫芝11中POD基因的表达从开始就有上调表达趋势,而感病品种冀9014在24h后才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前者高出后者5倍多。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POD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在芝麻抗病品种豫芝11和感病品种冀9014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推测,酶的活性变化、基因上调表达时间及表达量上的差异与芝麻的抗病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菌 过氧化物酶 酶活 表达模式 抗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菌两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树广 赵辉 +5 位作者 李伟峰 王瑞霞 倪云霞 杨修身 刘红彦 杨光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8,84,共5页
为明确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Lac)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活性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胞内、胞外均能检测到漆酶,不同菌株之间漆酶活性差异显著;芝麻茎点... 为明确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Lac)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漆酶活性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胞内、胞外均能检测到漆酶,不同菌株之间漆酶活性差异显著;芝麻茎点枯病菌体外培养能持续产生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并且不同菌株之间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菌 漆酶 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树广 徐博涵 +6 位作者 张春花 王瑞霞 赵辉 倪云霞 刘红彦 杨光宇 李伟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36-1639,1666,共5页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活力大小。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但都能检测到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说明7个菌株均能产生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并且同一种酶不同菌株酶活力大小不同,同一菌株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都明显高于漆酶活力,其中,菌株2010003的木聚糖酶综合活力最高,菌株2010028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文来 贾莉 +1 位作者 张静 霍建飞 《长江蔬菜》 2009年第4期41-42,共2页
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菌对多菌灵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水平;烯唑醇、双吉胜和百菌清对多菌灵敏感、抗药菌株效果都较好;高抗菌株对乙霉威表现敏感,低抗菌株对乙霉威表现不敏... 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菌对多菌灵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水平;烯唑醇、双吉胜和百菌清对多菌灵敏感、抗药菌株效果都较好;高抗菌株对乙霉威表现敏感,低抗菌株对乙霉威表现不敏感;而福美双抑菌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病原研究已获成果
16
作者 刘克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A04期133-133,共1页
芦笋茎枯病是国内外芦笋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病原菌早在1884年经真菌学家 P.A.Saccado 鉴定为 Phoma asparagi Sacc.后,沿用至今.此病菌名称虽曾有异议,但终未澄清。作者自1989年开始,从发病严重的江苏连云港及徐... 芦笋茎枯病是国内外芦笋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病原菌早在1884年经真菌学家 P.A.Saccado 鉴定为 Phoma asparagi Sacc.后,沿用至今.此病菌名称虽曾有异议,但终未澄清。作者自1989年开始,从发病严重的江苏连云港及徐州丰县芦笋生产地采回多批典型茎枯病标样,先后分离获得菌株121个,在 P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病原研究 芦笋茎枯病菌 真菌学家 性状表现 江苏连云港 植物病理学 危害严重 浙江农科院 长椭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菌尖镰孢专化型研究初报 被引量:25
17
作者 吴营昌 王守正 +1 位作者 李洪连 袁红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9-89,共1页
1989年在郑州、开封两市郊区采集黄瓜、西瓜、瓠瓜和冬瓜枯萎病株,经分离鉴定,其病菌都是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用10种瓜类作物鉴别寄主鉴定,瓜类枯萎病菌,可分为4个专化型:黄瓜枯萎病... 1989年在郑州、开封两市郊区采集黄瓜、西瓜、瓠瓜和冬瓜枯萎病株,经分离鉴定,其病菌都是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用10种瓜类作物鉴别寄主鉴定,瓜类枯萎病菌,可分为4个专化型:黄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黄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西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西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niveum(E.F.Smith)SnyderandHansen);瓠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葫芦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lagenariaeMatuoandYamamoto);冬瓜枯萎病菌是一个新的专化型,定名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benincasaeS.Z.WangandY.C.Wuf.sp.nov.)。尖镰孢酯酶同工酶酶谱测定结果表明,4个专化型的酶谱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病菌 专化型 尖镰孢 酯酶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病残体对防治芦笋茎枯病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竺修高 闻建华 +1 位作者 任善于 夏如昌 《植物保护》 CAS 1987年第5期5-7,共3页
芦笋茎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经对14科43属49种大田作物和其他植物人工接菌,均未发病,该菌只寄生芦笋。因此。彻底清除病残体对减轻芦笋茎枯病有重要意义。从大田调查证明,冬春清除病残体做得彻... 芦笋茎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经对14科43属49种大田作物和其他植物人工接菌,均未发病,该菌只寄生芦笋。因此。彻底清除病残体对减轻芦笋茎枯病有重要意义。从大田调查证明,冬春清除病残体做得彻底的比清残差的发病率下降54.1—79.3%,病情指数下降50.31—59.8,茎秆枯死率下降28.1—29.4%;夏季进行第二次清残的比未清残的发病率下降32.5—56.9%,病情指数下降25.2—52.8,茎秆枯死率下降25.6—32.1%。施用药剂结合清残则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茎秆枯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病残体 侵染源 芦笋茎枯病菌 病情指数 感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卓文 卢彩鸽 +4 位作者 蔡淑琳 张涛涛 董丹 赵娟 张殿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细菌对芦笋茎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为63.70%~85.00%,其中菌株YS-G10的拮抗活性最高,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5.00%。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S-G10能够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3.44%。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推测菌株YSG10可能通过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类物质破坏病原真菌细胞壁或抑制病原菌致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芦笋茎枯病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拮抗内生细菌 筛选 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病菌毒素筛选芦笋愈伤组织突变体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元梅 陈福如 +1 位作者 翁文 贺建波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3-56,共4页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病菌毒素筛选的生物技术,对芦笋愈伤组织抗病突变体进行筛选,在筛选638块愈伤组织当中,有62块愈伤组织能够生长并分化再生植株。经抗病性测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6株,感病的有46株。总体愈伤组织选择概率...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病菌毒素筛选的生物技术,对芦笋愈伤组织抗病突变体进行筛选,在筛选638块愈伤组织当中,有62块愈伤组织能够生长并分化再生植株。经抗病性测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6株,感病的有46株。总体愈伤组织选择概率为9.4×10-3。此外,本文还就抗病材料如何利用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菌 细胞突变体 石刁柏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