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茄丝核菌引起苗木猝倒病的防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5-68,共4页
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苗木猝倒病是一类世界性的苗期病害。受害林木种类多,松杉类针叶树幼苗,发病率达20%~50%,严重时可致80%幼苗死亡。该类病害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植物病理工作者的重... 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苗木猝倒病是一类世界性的苗期病害。受害林木种类多,松杉类针叶树幼苗,发病率达20%~50%,严重时可致80%幼苗死亡。该类病害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植物病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先后对Rhizoctonia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猝倒病 茄丝核菌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丝核菌叶枯病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翔 易赛 +4 位作者 张淑娟 徐大高 纪春艳 何艺郡 潘汝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90-93,F0002,共5页
近年来在广东局部地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花生叶部的病害,该病害主要病症为在叶部形成水渍状病斑,并导致叶片枯死,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生长。在病叶的病健交界处分离获得一真菌,该真菌菌丝宽度为5.5~12-3μm,近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近年来在广东局部地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花生叶部的病害,该病害主要病症为在叶部形成水渍状病斑,并导致叶片枯死,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生长。在病叶的病健交界处分离获得一真菌,该真菌菌丝宽度为5.5~12-3μm,近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近分枝处有隔膜;菌丝细胞核数目为3~9个,多为4~7个;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状菌核,外表粗糙,长宽范围为O.92~6.12minx0.74~4.96mm。该菌被鉴定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iihn,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ltculTteris(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F053534、KF053535和KF053536)),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茄丝核菌(R.sonaki)AG-1融合群的菌株E53、YN一1和H5—526(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285892、KC285893和AY154301)同源性高达99%~100%。离体叶片和盆栽接种,均获得与田间相似的症状,并在罹病叶片上再次分离到同一种真菌。该病害被定名为花生丝核菌叶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菌叶枯病 茄丝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3 位作者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茄丝核菌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3 位作者 伏颖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4,共4页
采用温室离体叶片接种法,以平均病斑直径(AD)为抗性评价标准,选用3个抗感反应不同的烟草品种对18株不同地区的烟草靶斑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靶斑病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致病... 采用温室离体叶片接种法,以平均病斑直径(AD)为抗性评价标准,选用3个抗感反应不同的烟草品种对18株不同地区的烟草靶斑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靶斑病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致病型I,属于强致病类型,包含了4个菌株,YC-9和YMC-2,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营场乡和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乡,占供试菌株的22.2%;致病类型Ⅱ,中等致病类型,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市和西丰县及丹东市宽甸县和风城市大堡镇,占61.1%;致病类型Ⅲ,属于弱致病类型,包含LF-2、QYS-3和QYS-5共3个菌株,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林丰乡和丹东市宽甸县青椅山乡,占16.7%。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以致病类型Ⅱ为优势种群,致病类型分布与地区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茄丝核菌 鉴别寄主 致病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房舒 王春梅 +4 位作者 关巍 刘志恒 蔡春 陈浩 石志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47,共2页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对水稻苗期进行接种试验,统计各接种方法的发病时间和严重度,并且评价了各自优缺点。结果认为:菌碟套入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其特点是能够快速发病,操作较为简便,病情指数均一,...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对水稻苗期进行接种试验,统计各接种方法的发病时间和严重度,并且评价了各自优缺点。结果认为:菌碟套入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其特点是能够快速发病,操作较为简便,病情指数均一,病情调查方便;其次是玉米沙接种法、牙签接种法,菌核悬浮液接种法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苗 纹枯病 茄丝核菌 接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甜瓜新病害——果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悦 刘志恒 +1 位作者 曹友文 赵廷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74-80,共7页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pH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KNO3。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为最适温度,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腐病 茄丝核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ocladium virens生物型GVP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德勋 卿小鱼 彭朝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8-34,共7页
Gliocladium virens生物型GVP寄生在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和菌核上。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我们发现GVP的菌丝缠绕在寄主菌丝上侵入并在其内生长,形成附着胞,寄主菌丝原生质颗粒状或外溢以及有时呈丛枝状。在PDA平板上GVP产生... Gliocladium virens生物型GVP寄生在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和菌核上。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我们发现GVP的菌丝缠绕在寄主菌丝上侵入并在其内生长,形成附着胞,寄主菌丝原生质颗粒状或外溢以及有时呈丛枝状。在PDA平板上GVP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寄主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GVP的三种供试培养滤液影响寄主菌丝生长和干重的降低,使细胞内含物外渗,以致崩解死亡。被寄生的寄主菌核的组织软化、不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粘帚霉 茄丝核菌 抗生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dudomonas sp.A03对Rhia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来发 邱德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在PDA、KB和含Fe(+++)的KB琼脂平板上,Pseudomonassp.A03和Rhizoctoniasolalni之间出现抑菌带。PseudomonasspA03培养物的无菌滤液及其粗提物以及在KB平板上产生... 在PDA、KB和含Fe(+++)的KB琼脂平板上,Pseudomonassp.A03和Rhizoctoniasolalni之间出现抑菌带。PseudomonasspA03培养物的无菌滤液及其粗提物以及在KB平板上产生的挥发性抗生物质都能抑制Rhizochtoniasloani菌丝生长。电镜扫描发现A03在杉木和云杉幼苗根面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丝核菌 假单胞杆菌 拮抗作用 杉木 猝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照茹 魏松红 +2 位作者 杨晓贺 王海宁 许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287,共5页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分别为AG1-IA和AG4,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茄丝核菌 水稻核菌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