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之我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常见路径,但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没有着眼于问题、解决问题而流于概念形式化的简单、机械地异同比较。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的学理本质在于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体现比较理由...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常见路径,但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没有着眼于问题、解决问题而流于概念形式化的简单、机械地异同比较。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的学理本质在于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体现比较理由和正确地把握"共同诗学"的理论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 问题意识 比较理由 共同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阈下的俄汉语言语义比较研究--评《多维视阈下的俄汉语言比较范畴研究》
2
作者 张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I0005-I0005,共1页
俄汉语言比较范畴指的是语义上能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建立量级关系,同时具备基本比较语义结构的范畴。在现代汉语中,比较范畴通常被理解为“纯比较”,而在俄语的比较范畴中,则多了一种比喻义。这里的“比喻”与隐喻有所不同,偏向于明喻... 俄汉语言比较范畴指的是语义上能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建立量级关系,同时具备基本比较语义结构的范畴。在现代汉语中,比较范畴通常被理解为“纯比较”,而在俄语的比较范畴中,则多了一种比喻义。这里的“比喻”与隐喻有所不同,偏向于明喻,因此俄语比较范畴的语义系统较之于汉语就全面地扩大了。通过多维的研究领域,对俄汉语言语义进行比较;既包括语义类型和形式表达的对比,也有认知文化的阐释,既有篇章和语用分析,也有语法的功能性描写等。多维视阈下的俄汉语言语义比较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比较 汉语言 比较范畴 语义类型 语义系统 认知文化 语义结构 明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夏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4,共7页
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没有像英语等印欧语言中典型的比较句标记及句式系统,但汉语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比较的意义。文章概述了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比较句的研究,把这些方面的研究分为"比较范畴研究&q... 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没有像英语等印欧语言中典型的比较句标记及句式系统,但汉语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比较的意义。文章概述了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比较句的研究,把这些方面的研究分为"比较范畴研究"、"比较次范畴的研究"、"比较句的历时研究"、"类型学研究"和"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关系研究"等几个专题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范畴 差比 平比 比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经》心性学说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之比较
4
作者 许秀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性思想,寻求自在解脱,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维克多·E·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具有超越的涵义,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安顿着这个意义虚无时代人们的心灵。本文拟以禅宗经典《坛经》的心性思想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进行范畴比较,从心性本净与意志自由、随方解缚与矛盾意向、道由心悟与活出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化对《坛经》心理治疗思想的认识,增进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心性学说 意义疗法 范畴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理论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志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4-56,共3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基础条件、发展目的、价值结构、自然关系、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比较范畴的理论维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基础条件、发展目的、价值结构、自然关系、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比较范畴的理论维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比较范畴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表达空间域的语序及认知策略
6
作者 王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9,共9页
在主谓句和话题句中,不管是方所范畴(物理空间)还是比较范畴(心理空间),汉语的认知策略都是目标先于参照点,跟语序一致。就传递信息而言,方所范畴中的目标表现为已知信息,而参照点是新信息。而在比较范畴中,多数比较句式,如"比&qu... 在主谓句和话题句中,不管是方所范畴(物理空间)还是比较范畴(心理空间),汉语的认知策略都是目标先于参照点,跟语序一致。就传递信息而言,方所范畴中的目标表现为已知信息,而参照点是新信息。而在比较范畴中,多数比较句式,如"比"字句、"和/跟"字句等,其主、客体(包括比较点,如有的话),都属于已知信息,而比较结果则是新信息。但在"于"字句中,其客体也是新信息的一部分,这是客体成分充当谓词补语的结果,也说明"于"字句的话语功能不同于其它比较句式。汉语的另一特征是修饰语必须出现在中心语之前,造成偏正结构中参照点似乎先于目标的假象。但这跟信息结构并不相矛盾,因为偏正结构是重组信息的手段。其它语言,如英语,修饰语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使其认知策略在信息结构和偏正结构中相互一致。忽略了语言个体的差异,是以往研究未能确认跨语言认知策略和语序选择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策略 方所范畴 比较范畴 信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