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范扬答客问
1
作者
范扬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39,155,共3页
文摘
我觉得我正着力做师造化的事情。古人的笔墨是有限的,而大自然的变化是无穷尽的。你要表现它,拿不出现成的办法,你只能凭着直觉画,画着画着,你就画出了你的本性。我想,以后再往前走,是师我心了。我心如镜,映显出大千世界;我心如井,仰观俯察皆见天日;我心无碍,本无一物可容万象;我心依然,平常如是,如是平常。届时,我亦不知激越的表现之后是汹涌澎湃,抑或是海不扬波、复归婴儿。我想正因其未知,才有未来。未来是一片光明,我有很多事要做。
关键词
范扬
画风
文化传承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题名 悟道与机缘——范扬作品解析
2
作者
范迪安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摘
Often shown a seeming freedom in his images, Professor Fan Yang’s works acturally express natural strenght and cul- tural conception. All visual effects originate from his deep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styles and theories from Song Dynasty. including philosophic and destined understanding from ancient Zen.
关键词
范扬
艺术批评
艺术作品
评语
现象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街头》
3
作者
范扬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5期111-111,共1页
文摘
当代绘画创作走势之一就是打破传统的古典形式规范,更多以画家的心和意驾驭笔毫,以抒写一种建立在人心境基础上的物象。这种客观物象具有经过画家加工和刻意表示画中景致的双重精神功用,从而不再是画笔的形似和现实的真实。这幅街头小景人物繁多嗜杂,除了较为明晰的街道透视关系,其余全都服从于画家心灵的表述。
关键词
绘画创作
客观物象
范扬
画中
透视关系
形式规范
点缀其间
笔毫
小景
繁华热闹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题名 “云起潇湘”的震撼——范扬湖南国画展观后感
4
作者
孙冰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
出处
《艺海》
2012年第2期57-58,共2页
文摘
范扬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名为"云起潇湘——范扬国画展"的展览,展览共七天。四个展厅,展出作品150幅,大部分都是写生稿,尺寸不大。也有部分创作作品,其中有几幅巨丈。人物画有几幅,花鸟小帧也有一些,其余都是山水画。一进入展厅就不由地被迎面第一幅山水写生作品所吸引。
关键词
湖南省博物馆
范扬
画展
观后感
创作作品
山水写生
人物画
山水画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漫谈范扬教学思想
5
作者
王卫民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
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
出处
《中国书画》
2010年第6期104-105,共2页
文摘
范扬先生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我个人理解为:师古人——言之有道,师造化——言之有物,师我心——言之有一。言之有道。老庄思想之"道"是无所不包,一切为道。而这里所说之"道"主要指艺术门类之独有属性、艺术特质、艺术传统、艺术传承等。
关键词
教学思想
范扬
老庄思想
艺术门类
艺术特质
艺术传统
艺术传承
师造化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题名 范扬《阿罗汉图》
6
作者
范扬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1期124-124,共1页
文摘
范扬的画作多人称之为"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甚为恰当。其笔墨行走之处,满纸生风,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看似粗头乱服,细读笔笔相生,墨到韵至。观其洒脱自如、行走无碍的画面,有豪放畅达先声夺人之势,其功力之深厚,语汇之独特,令读画者为之撼动并因之畅神。
关键词
范扬
阿罗汉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山水画作品中的“音律”剖析
7
作者
高博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14年第5期36-36,共1页
文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韵律"自始至终贯穿在艺术家的内在精神和作品风格中。本文从"韵"和"律"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上,通过对范扬绘画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从音乐中的"韵律"和美术作品的"韵律"上,剖析了范扬先生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
韵律
范扬
绘画作品
绘画意境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自信与悟性——笔厚墨沉说范扬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传席
出处
《美术之友》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评论一个画家的画,言其构图之得失、笔墨之成败、色彩之薄厚,甚至道出其画之渊源和影响所在,都不是难处。你不讲,读者也看得出,作者心里也自有数。这一幅构图有所失,下一幅画构图便未必再失;这一笔败了,下一笔未必再败,画的渊源,也是一目了然的若如此评画,便没有实际意义。能从一个画家成败中道其成败之基因,言其成功之隐秘,说出道理,给人以启发,
关键词
范扬
悟性
自信
实际意义
构图
画家
渊源
笔墨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答客问
被引量:1
9
出处
《书画艺术》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文摘
晓凌自京城来,会友清谈。我俩闲聊之间,说到许多事体,我谈了我学画的过程,说到本性和画风,谈到了传统和现代,讨论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神聊半日,海阔天空。客有问,我有答,于是就有了这篇文字。
关键词
范扬
绘画
画家
求学经历
创作历程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点击范扬
被引量:1
10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8期80-81,共2页
文摘
点击理由:范扬有三点在这里值得一说。其一,他的"自信"在美术界尤其中国画界是出了名的,这体现在他的某些行文抑或谈吐之中;其二,范扬在美术类报刊中的"上镜率"也足够高。甚至有人评价他俨然一个演艺界名星;其三,范扬声称自己为范××后代,也引起一些人非议。其实,此三点是关联着的。"上镜率高"一方面足以说明外界对他是关注的,即使这是他的主观意愿也说明他对自己的作品足够自信,并"自信"
关键词
范扬
美术类
当代画家
丢勒
范宽
倪云林
吴镇
我的母亲
南派
对我说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浑厚华滋——范扬画风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平堂
出处
《书画艺术》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文摘
当代中国画艺术,如何突破一千多年来超稳定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去实现审美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这是中国画艺术在当下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艺术“情境”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传统中国画千余年的发展长河中,没有哪个时代象当代这样对中国画的“改造”呼声那样的迫切,那样的发聋振聩,甚至是悲天悯人的激越。
关键词
范扬
画风
传统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
审美追求
时代
精神需求
回避
当代中国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范画若偈——范扬画风中的禅境说
12
作者
石延平
出处
《美术大观》
2003年第5期8-9,共2页
文摘
冬日,友人赠我《范扬画集》,读后颇有感觉,掩卷之余,窃民之,有点想法开语于下。宋人标出“墨戏”,明人始唱“画禅”。画与禅作为形而上者,(倘若)盖为道,确乎不可分离。故有:“禅宗兴,绘道昌,禅宗萎缩面画坛冷落。”纵观画史,中国画名家大多俱禅宗精神,在他们浩阔幽邃的画境中,无不潜隐着藉境观心的禅的境界。画与禅是不可分的,画即是禅,禅即是画。它们有着共同精深的细密的思辨方法,因而,在对画的观赏时也无异于是参禅。
关键词
范扬
画家
禅宗精神
艺术精神
表现形式
绘画创作
思想作风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艺术辑评
13
出处
《中国书画》
201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文摘
范扬的作品不管是山水、人物、花鸟,吸引观者的不是形,不是笔墨,更不是法度,而是一种精神气概。这种精神气概,我看有四方面的内涵:一是披沥当代、立足千古的自信;二是体现民族性;三是冲击视觉;四是激情飞意,躁动生猛,开疆扩土的个性。
关键词
范扬
辑评
艺术
民族性
神气
笔墨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靠什么自信
14
作者
马啸
出处
《书画世界》
2008年第4期22-29,4,共8页
文摘
·"我要做的是历史性的画家。"·"我从学画的那一天起,我就认定将来一定成为第一流的大画家。"·"把我的题款抽掉,放在《艺苑掇英》里,恐怕又有人说,画史上怎么漏掉了一位大家呢?"·"亦不知是造化赋我以笔墨,抑或我笔墨暗合造化。"·"画画嘛,最简单不过了。"·"当人们还很保守的时候,我是革新的;当人们开始革新的时候,我又回归了。"·"传统上我下过工夫,自认是打进去了。走出来的尝试,是要师造化……再往下走,我师我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范扬:靠什么自信?且让马啸带我们走进范扬的艺术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
范扬
画家
画坛
CM
美术家
师造化
自信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范扬《雪山行旅图》
15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117-117,共1页
文摘
品读范扬的作品,首先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一股彪悍之气。万类由心、放笔直取、意气用事在其画面都能得到淋漓的体现,虽然这种强健的气息是有机地结合了黄宾虹和凡高的许多经验,但其才情、个性也彰显于每一笔墨之中,线条飞动,纵横挥洒之间显示出他的野逸和胆魄,从而很好地实践了中国画所追求的"畅神"境界。
关键词
范扬
黄宾虹
野逸
飞动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的画
16
作者
徐聚一
出处
《书画世界》
2005年第4期20-27,共8页
文摘
范扬,1955年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市.1978年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1982年毕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大型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多家展馆收藏.代表作有<支前><皖南组画>,出版有<水浒人物全图><范扬画集>等.
关键词
范扬
线条
国画技法
苔点
山水画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悟道与机缘——记画家范扬
17
作者
范迪安
出处
《美术之友》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摘
艺术批评中常有一种奇怪现象,面对一件艺术作品,往往难以在同一领域中找到恰当的评语,然而隔山却有知音,在相邻的领域中可能掂出更能说明问题的参照对象。
关键词
范扬
画家
悟道
艺术批评
艺术作品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秦时明月汉时关》
18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8期123-123,共1页
文摘
范扬的工笔重彩作品不同于他的水墨写意,也很独具特色。一般工笔重彩多是形态端庄,严谨厚重,或以铁线勾勒石色精填,或是钉头鼠尾"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范扬是江南才子,比较注重画面的书卷气。
关键词
范扬
明月
工笔重彩
工笔画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青海长云暗雪山》
19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3期117-117,共1页
文摘
范扬的工笔画迥异于他的写意山水,两者之差异足以显示其涉猎之广。范扬的工笔人物常以单线勾勒,施以浓色平涂,颇得繁复精丽之趣。人物造型古拙、雅致,尚有明人遗风,色彩不忌讳红绿等色之艳之浓,别有一番风味。造型之高古,色彩之浓艳,构图之繁复,构成范扬工笔画的独特面貌。
关键词
范扬
工笔人物
红绿
人物造型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题名 范扬散论
20
作者
许宏泉
出处
《中国书画》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文摘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的意义,迄今为止,还在被人们不断解析,一种文化思维的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南京和北京的画风差异,实际上突出了绘画艺术关于“技”与“道”的相对范畴。“北派”更多强调技术;“南派”更多强调人文情怀表达和自然心灵状态的抒发。进一步说,“北派”着重再现自然美,人文的情怀则较南派薄弱。依“南北宗”之划分,“笔墨”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
散论
范扬
文化思维
绘画艺术
心灵状态
“笔墨”
南北宗
自然美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