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
14
1
作者
林嘉
邓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共11页
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劳动法范式确立期和劳动法范式转变期。最近三十年来...
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劳动法范式确立期和劳动法范式转变期。最近三十年来在劳动法的价值观念、立法策略、利益衡量、学科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共振下,我国劳动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终实现了范式的转变:在调整方式上实现了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转变,在价值观念上确立和深化了倾斜保护劳动者和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原则,在劳动法定位上实现了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调整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三种模式共存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范式的转变
劳动法
社会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足中国实际,探究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特点--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
2
作者
谭顶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变,研究者的兴趣逐渐从脱离情境的“冷认知”转向了关注学习者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情境因素的“热认知”,认识信念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聊城大学周琰教授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变,研究者的兴趣逐渐从脱离情境的“冷认知”转向了关注学习者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情境因素的“热认知”,认识信念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聊城大学周琰教授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一书敏锐地聚焦于此热点问题,该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16YJA880071)的研究成果。专著针对当前认识信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中国教育实践,在把握认识信念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青少年认识信念的发展模式和对学习、思维、阅读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国内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和作用机制有别于国外青少年的独特性。全书具有如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信念
教育心理学
聊城大学
情境因素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模式与作用
国外青少年
范式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3
作者
宣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8-163,共6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的言说方式,不仅让这一时期的电影研究在电影史述与理论思考两个层面不断挑战传统的宏大话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的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可谓影响深远。但是研究转向所暴露出的淡化电影本体、电影研究泛文化化、以现代性为阐释核心等问题,也应引起学界的批判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电影研究
研究
范式的转变
电影史
电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
14
1
作者
林嘉
邓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共11页
文摘
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劳动法范式确立期和劳动法范式转变期。最近三十年来在劳动法的价值观念、立法策略、利益衡量、学科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共振下,我国劳动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终实现了范式的转变:在调整方式上实现了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转变,在价值观念上确立和深化了倾斜保护劳动者和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原则,在劳动法定位上实现了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调整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三种模式共存的转变。
关键词
范式
范式的转变
劳动法
社会本位
分类号
DF47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足中国实际,探究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特点--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
2
作者
谭顶良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文摘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变,研究者的兴趣逐渐从脱离情境的“冷认知”转向了关注学习者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情境因素的“热认知”,认识信念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聊城大学周琰教授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一书敏锐地聚焦于此热点问题,该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16YJA880071)的研究成果。专著针对当前认识信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中国教育实践,在把握认识信念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青少年认识信念的发展模式和对学习、思维、阅读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国内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和作用机制有别于国外青少年的独特性。全书具有如下特点。
关键词
认识信念
教育心理学
聊城大学
情境因素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模式与作用
国外青少年
范式的转变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3
作者
宣宁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8-163,共6页
文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的言说方式,不仅让这一时期的电影研究在电影史述与理论思考两个层面不断挑战传统的宏大话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的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可谓影响深远。但是研究转向所暴露出的淡化电影本体、电影研究泛文化化、以现代性为阐释核心等问题,也应引起学界的批判与反思。
关键词
美国早期电影研究
研究
范式的转变
电影史
电影理论
Keywords
American early film study
turn of study paradigm
film history
film theory
分类号
J90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
林嘉
邓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立足中国实际,探究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特点--评《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
谭顶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宣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