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钱柳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结直肠癌作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1
作者 袁玺 李善斌 +3 位作者 覃玲诗 邹健 梁成钦 周先丽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目的探索青钱柳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ypaliuruside K体外抗人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作用,并初步分析该化合物抗人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青钱柳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Cypaliuruside K为试验药物,对SW480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青钱柳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ypaliuruside K体外抗人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作用,并初步分析该化合物抗人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青钱柳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Cypaliuruside K为试验药物,对SW480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分别提取各组细胞内总蛋白进行串联质谱标签(TMT)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共有40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结直肠癌中上调蛋白主要富集通路由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大多定位在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基因本体论(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糖代谢等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E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代谢、遗传信息传导、生物系统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基于筛选出的8个与抗人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密切相关蛋白,通过定量蛋白组学初步揭示Cypaliuruside K可能通过增加MAPK8、SMAD2、PMAIP1、BBC3、JUN、MAPK1、NRAS及减少CYCS蛋白表达,达到体外抗SW480肿瘤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结直肠癌 蛋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ESIMS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丽 刘志强 +2 位作者 许庆轩 宋凤瑞 刘淑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人参粗提物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2%的醋酸水溶液和乙腈),分离并检测了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的联用和质谱的源内C ID技术获...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人参粗提物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2%的醋酸水溶液和乙腈),分离并检测了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的联用和质谱的源内C ID技术获得了其中主要色谱峰相对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苷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源内CID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牡丹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30
3
作者 樊金玲 朱文学 +1 位作者 沈军卫 陶冠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7-371,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比较了六个牡丹品种的花色苷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色苷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不同人参加工品中46种皂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艳红 吴雨桐 +3 位作者 曹虹芳 许煊炜 赵丹 李月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05-315,共11页
运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参不同加工品中46种皂苷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8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通过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KINETEX XB-... 运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参不同加工品中46种皂苷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8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通过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KINETEX XB-C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分离,以0.1%甲酸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6种皂苷类化合物在35 min内完成检测,在0.02~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4~3.2 mg/kg,定量限为1.4~10.5 m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5%~111.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1.3%~6.8%。方法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5%~4.5%(n=6)和1.1%~6.6%(n=6),重复性的RSD在1.5%~7.3%(n=6)之间,24 h内样品稳定性的RSD在0.9%~5.8%(n=6)之间。方法优化了分散固相萃取剂的种类和用量,并考察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前后对基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通过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有效降低了基质效应,且操作简便、高效、节约成本。将该方法用于3种不同人参加工产品生晒参、红参和黑参样品中46种皂苷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参和黑参经过蒸制加工处理后,部分原有的皂苷发生了转化,产生了稀有皂苷,且黑参中产生的稀有皂苷含量远高于红参。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易操作,杂质干扰小,适合批量人参加工品中46种皂苷类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加工产品 苷类化合物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中单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晓颖 吕立涛 +2 位作者 曹君 李跃 王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7-243,共7页
建立了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中单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确定采用菌粉按照1∶30加水先超声后水浴的方法提取样品,最佳电泳条件为pH为9.4的50 mmol/L硼砂缓冲液以及1.0 mg/m L的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 建立了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中单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确定采用菌粉按照1∶30加水先超声后水浴的方法提取样品,最佳电泳条件为pH为9.4的50 mmol/L硼砂缓冲液以及1.0 mg/m L的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5 kV,进样时间为8 s。在最佳电泳条件下,5种标准品在20 min内得到了分离,精密度试验中同一批次三次进样的标准品混合物迁移时间RSD均小于0.89%,峰面积RSD均小于2.9%;在稳定性试验中,5种标准品在8 h内迁移时间RSD均小于0.61%,峰面积RSD均小于4.73%。表明标准品在8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测定出羊肚菌中含有3-脱氧腺苷、腺苷和尿苷。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得羊肚菌菌丝中3-脱氧腺苷含量为4.38 mg/g,腺苷含量为6.6 mg/g,尿苷含量为7.8 mg/g。3种单核苷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5~100.8%之间,且RSD小于4.9%(n=3)。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中的单核苷类化合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羊肚菌 菌丝体 单核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丝瓜苷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9-291,294,共4页
丝瓜正丁醇相采用AB-8大孔树脂,利用水和30%、50%、70%和95%的乙醇溶液洗脱提纯得总糖苷。3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异丙醇-水(5:6:1:4)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4个酯苷类化合物和一个酸,分别为:阿魏酰-β-D-葡萄糖(Ⅰ);1-O-p... 丝瓜正丁醇相采用AB-8大孔树脂,利用水和30%、50%、70%和95%的乙醇溶液洗脱提纯得总糖苷。3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异丙醇-水(5:6:1:4)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4个酯苷类化合物和一个酸,分别为:阿魏酰-β-D-葡萄糖(Ⅰ);1-O-p-香豆酰-β-D-葡萄糖(Ⅱ);对羟基苯甲酰葡萄糖(Ⅲ);咖啡酰-β-D-葡萄糖(Ⅳ);香豆酸(Ⅴ)。5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水(13:7:8)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醛酸苷甲酯(Ⅵ);芹菜素-7-O-β-D-葡萄醛酸苷甲酯(Ⅶ)。7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水(13:7:8)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1个皂苷化合物丝瓜皂苷H(Ⅷ)。化合物Ⅰ-Ⅶ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苷类化合物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藜蒿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7
作者 蒋红 邹峥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藜蒿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分离藜蒿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藜蒿中的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 目的:研究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藜蒿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分离藜蒿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藜蒿中的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同时分离并坚定了两个黄酮苷类的单体化合物——柯依利素-7-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木糖苷。结论: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提取结合聚酰胺柱层析可以充分提取并有效分离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凝胶柱色谱分离法可以分离制备藜蒿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柱层析 分离 纯化 藜蒿 黄酮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苷类化合物的水解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圆 谭周进 谢果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7期216-219,226,共5页
本文总结了植物中不同苷键类型的苷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介绍了苷类化合物的水解研究进展,苷类化合物按苷键分类有氧苷、碳苷、硫苷、氮苷,苷键水解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双向水解、酶水解等,具有抗癌、抗病毒、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以... 本文总结了植物中不同苷键类型的苷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介绍了苷类化合物的水解研究进展,苷类化合物按苷键分类有氧苷、碳苷、硫苷、氮苷,苷键水解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双向水解、酶水解等,具有抗癌、抗病毒、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以期为苷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苷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籽单萜苷和低聚芪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青哲 易梦媛 +4 位作者 崔茹 聂蓉 张晖 吴港城 王兴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共7页
探究了芍药籽单萜类和低聚芪类化合物对由油酸诱导HpeG2细胞脂质积累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芍药籽单萜苷类和低聚芪类化合物均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总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且低聚芪... 探究了芍药籽单萜类和低聚芪类化合物对由油酸诱导HpeG2细胞脂质积累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芍药籽单萜苷类和低聚芪类化合物均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总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且低聚芪类化合物效果优于单萜苷类化合物。相较于模型组,单萜苷类和低聚芪类高剂量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了36.24%和66.45%,胆固醇含量分别下降了50.20%和50.22%,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下降了75.01%和7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籽 单萜苷类化合物 低聚芪类化合物 HEPG2 脂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姜醒 鲁丽敏 +4 位作者 张春蕾 王兴焱 孙琦 王佳天 苑光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42-647,共6页
目的:研究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探讨连翘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药材,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液,抗菌活性跟踪结合各种色谱法,获得活性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谱学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 目的:研究连翘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探讨连翘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药材,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液,抗菌活性跟踪结合各种色谱法,获得活性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谱学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顺式-1,4-二羟基环己乙酰基)-类叶升麻苷(1),4-O-鼠李糖基-7S,8R-7',8'-赤式-蒜芥茄脂素(2),毛花球花苷A(3),黄花马缨丹苷B(4),石蚕苷B(5),紫茎女贞苷J(6),厚朴苷F(7),松果菊苷(8),异厚叶车前苷(9)。化合物1、6、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3591)生长具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8.0、16.0、4.0μg·m L-1。结论:8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3~9)和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斑牡丹籽饼粕单萜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普 许艺凡 +4 位作者 刘佩佩 邱赛西 张惠芳 吴珂 邓瑞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紫斑牡丹榨油后的籽饼粕单萜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探索油用牡丹籽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牡丹籽饼粕的研究开发价值。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 目的:研究紫斑牡丹榨油后的籽饼粕单萜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探索油用牡丹籽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牡丹籽饼粕的研究开发价值。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用牡丹籽饼粕中共分离的8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1)、白芍苷(2)、氧化白芍苷(3)、牡丹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白芍苷R1(5)、paeonifanin(6)、8-O-去苯甲酰白芍苷(7)、牡丹皮苷F(8)。结论:上述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斑牡丹榨油后的牡丹籽饼粕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籽饼粕中含有大量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籽饼粕 化学成分 单萜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子实体中单核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庆九 王淑蕾 +4 位作者 王晨光 刘艳芳 张忠 周帅 梁敬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以离子交换柱层析为主要手段从香菇子实体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核苷类化合物,经EI-MS、~1H-NMR和^(13)C-NMR鉴定分析,这6个化合物分别是:尿苷、尿嘧啶、鸟苷、香菇嘌呤、腺苷和腺嘌呤,其中腺嘌呤为首次从香菇中分离得到,香菇嘌呤的... 以离子交换柱层析为主要手段从香菇子实体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核苷类化合物,经EI-MS、~1H-NMR和^(13)C-NMR鉴定分析,这6个化合物分别是:尿苷、尿嘧啶、鸟苷、香菇嘌呤、腺苷和腺嘌呤,其中腺嘌呤为首次从香菇中分离得到,香菇嘌呤的核磁数据首次得到全面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单核苷类化合物 离子交换柱层析 腺嘌呤 香菇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氧葡萄糖苷核磁共振谱线的全归属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文 沙沂 +3 位作者 班允东 钟大放 刘晓秋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以大黄素甲醚8氧葡萄糖苷为例探讨了利用HMBCNMR技术确定蒽醌苷类化合物结构中糖的连接位置的方法,在对其13CNMR谱进行全归属的同时,订正了文献中对结构中某些碳信号的错误指认.
关键词 蒽醌苷类化合物 HMBC-NMR 全归属 核磁共振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灵改 吕学泽 +2 位作者 刘毅 夏秋霞 李兴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37-4946,共10页
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黄芪属于中国传统中草药中的补虚类药,其味甘性微温,归属脾肺经,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很多具有保健功能的口服液中均... 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黄芪属于中国传统中草药中的补虚类药,其味甘性微温,归属脾肺经,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很多具有保健功能的口服液中均含有黄芪,有学者将黄芪等中药材添加到鸡汤中研究其保健功能。黄芪中主要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黄芪皂苷是黄芪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从黄芪中分离出来的皂苷类化合物达50多种。黄芪皂苷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是以黄芪皂苷类成分作为指标成分进行黄芪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合适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芪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芪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等,以期为黄芪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苷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分离纯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皂苷的主要生物活性及分离纯化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464-12466,12512,共4页
皂苷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皂苷类的初提物通常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在此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皂苷类化合物的主... 皂苷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皂苷类的初提物通常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在此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皂苷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和纯化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皂苷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苷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纯化方法 生物活性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钓钟柳中新型糖基转移酶的筛选与鉴定
16
作者 吴亚男 杨一涵 +2 位作者 杜丽平 庄以彬 刘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该研究基于不同植物组织中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到7条候选基因,将其克隆到pET-MBP表达载体上,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Transetta(DE3)异源表达后利用体外酶促反应进行其生物催化活性研究。获得一个新型糖基转移酶UGT712A2,可以催化桂叶苷B C4-OH的葡萄糖基化反应生成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桂叶苷B-4-葡萄糖苷。同时,UGT712A2也可以催化毛蕊花糖苷、芦丁、胡黄连苷Ⅱ、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等化合物的糖基化,具有一定的底物宽泛性。因此,UGT712A2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酶工具,用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其他多种新型糖苷产物的制备,从而发现新的糖苷化合物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剂 产物 红花钓钟柳 底物宽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岳红 赵晓莉 张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1-423,共3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量30kg·h-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萃取物纯度高,无异味,色泽金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柿叶 黄酮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法的β-环糊精固定相多模式色谱保留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雪峰 沈爱金 +1 位作者 郭志谋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基于巯基硅胶与单取代-6A-烯丙氨基-β-环糊精的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β-环糊精(Click TE-CD)共价键合固定相。元素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被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以黄酮苷类化合物为模型,考察了Click TE-CD固定相在亲水、反相和... 基于巯基硅胶与单取代-6A-烯丙氨基-β-环糊精的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β-环糊精(Click TE-CD)共价键合固定相。元素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被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以黄酮苷类化合物为模型,考察了Click TE-CD固定相在亲水、反相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分离模式下的色谱保留行为。黄酮苷类化合物保留时间随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的变化呈现典型的U型曲线,表明Click TE-CD固定相具有亲水/反相的双重保留特性。应用几何学方法测得Click TE-CD固定相在反相/亲水、亲水/超临界、反相/超临界混合模式下的正交性分别为69.8%、50.8%、50.8%。对比复杂中药样品降香提取物在反相、亲水、超临界等模式下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Click TE-CD固定相在分离中药复杂样品方面具有极大潜力,可以在一根色谱柱上通过分离模式的改变,实现二维液相色谱的分离。Click TE-CD固定相不同分离模式的分离性能和较好的正交性表明该固定相具有在液相色谱方法发展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方面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固定相 巯基-烯点击化学法 黄酮苷类化合物 正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瑞雪 杨晓 +3 位作者 屈春笑 庞叶 张江磊 刘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8,共8页
目的:分析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探索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开发及综合利用前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其他多种测试手段测定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的千粒质量、籽壳和籽仁含量、籽粕含量、籽油含量及组成... 目的:分析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探索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开发及综合利用前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其他多种测试手段测定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的千粒质量、籽壳和籽仁含量、籽粕含量、籽油含量及组成、籽壳及籽饼粕中主要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凤丹籽、紫斑籽和芍药籽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280.16、263.64 g和187.68 g;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籽壳含量占种子质量31%以上,籽饼粕含量占种子质量37%以上;饼粕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籽壳中均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低聚茋类化合物。结论:芍药籽油组成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牡丹籽油非常近似,可开发为高级食用油;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籽壳和籽饼粕中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油用牡丹籽饼粕和籽壳开发利用对于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种子 理化性质 单萜苷类化合物 低聚茋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20
作者 吴月红 刘松艳 +3 位作者 孙宁 杨晓虹 刘昕 陈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概述藜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及归纳。结果:从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黄酮、皂苷、萜、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化合物。结论: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归纳,... 目的:概述藜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及归纳。结果:从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黄酮、皂苷、萜、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化合物。结论: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归纳,为藜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属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苷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