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詩体演变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政 《外国语文》 1987年第1期72-80,共9页
我们说诗体就是指诗歌的形式。诗体的演变与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诗体的演变。例如汉语诗歌就经历了古体、近体和新体三个主要演变过程,由最早的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词和曲,一直发展到现代... 我们说诗体就是指诗歌的形式。诗体的演变与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诗体的演变。例如汉语诗歌就经历了古体、近体和新体三个主要演变过程,由最早的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词和曲,一直发展到现代的自由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诗 发展变化 汉语 演变过程 语言 自由 发展到 古体 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语异形诗的汉译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建民 黄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古今中外的异形诗,大部分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有些英语异形诗可以译成汉语,不少人在这方面做过成功的尝试。但有些英语异形诗很难译成汉语,主要原因在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异形 跨文化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谈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汉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自从朗费罗的名诗《人生颂》于一百四十多前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诗以来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英语格律诗的典型之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早已译成多个译本 ,其中三种主要译本代表了我国译家不同的翻译思路和译术。... 自从朗费罗的名诗《人生颂》于一百四十多前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诗以来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英语格律诗的典型之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早已译成多个译本 ,其中三种主要译本代表了我国译家不同的翻译思路和译术。“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格律 十四行 汉译 以顿代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图像诗的文体革命意义及文体价值
4
作者 王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诗是最讲究形式技巧和文体范式的语言艺术,诗形不但是构成诗的文体范式的基础,还能够呈现诗人的诗艺水平。英语诗歌诗体的不稳定性使英语诗人有更多的文体自由,英语图像诗的历史悠久。现代图像诗运动正是自由诗革命的一部分,一些具像诗... 诗是最讲究形式技巧和文体范式的语言艺术,诗形不但是构成诗的文体范式的基础,还能够呈现诗人的诗艺水平。英语诗歌诗体的不稳定性使英语诗人有更多的文体自由,英语图像诗的历史悠久。现代图像诗运动正是自由诗革命的一部分,一些具像诗堪称极端的自由诗。图像诗既有增加美感的形式价值,也有使诗意增值的内容价值。图像诗创作具有特殊的文体革命意义,图像诗具有特殊的文本价值、文体价值及诗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图像 文体革命 文体价值 具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格律诗汉译探索——以斯宾塞《小爱神》第75首汉译为个案
5
作者 余晓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对英国诗人斯宾塞十四行组诗《小爱神》第75首的六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与原文的贴切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格律诗汉译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指出诗歌翻译者应在吃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同时尽量迻译原文形式,... 对英国诗人斯宾塞十四行组诗《小爱神》第75首的六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与原文的贴切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格律诗汉译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指出诗歌翻译者应在吃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同时尽量迻译原文形式,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再现原文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格律 翻译 《小爱神》第75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域下英语茶诗的汉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滑彦立 李素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5-366,共2页
本文首先对翻译美学的形成与发展、翻译美学的定义、翻译美学的相关概念等内容进行简要阐述,并对英语茶诗的三大基本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接着从翻译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英语茶诗的汉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翻译美学 英语 汉译策略 音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漫谈与英语茶诗赏析
7
作者 邹俊平 《福建茶叶》 2020年第9期339-340,共2页
茶是人类喝得最多的饮品,既在物质层面与人们息息相关,也在精神层面与人们形影不离,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和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对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重要影响,茶文学作品也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讲述了“茶”字和... 茶是人类喝得最多的饮品,既在物质层面与人们息息相关,也在精神层面与人们形影不离,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和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对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重要影响,茶文学作品也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讲述了“茶”字和“tea”一词的由来,分析了东、西方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对英语茶诗进行了解读和赏析,旨在探析文化理解对深入研究英语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诗汉译现代化刍议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改娣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主要从汉语语言习惯、中国诗歌传统和英诗的汉译文对中国新诗发展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对英诗汉译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生硬移植英诗原有句法形式和韵式的弊端,指出“以顿代步”的不合理处,并且提出了英诗汉译应走的现代化方向。
关键词 弊端 现代化 英语诗 翻译 汉语 英译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英 于治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32-132,共1页
素体诗,英语格律诗的一种。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每首行数不拘,不压韵。素体诗有着较固定的格律,即以抑扬格五音步建行。这种韵律格式非常接近自然语言,但它绝对高于自然语言,因为它拥有诗的韵律和生动的意象。
关键词 英语格律 《哈姆雷特》 语言功能 自然语言 抑扬格 韵律 音步 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英国梦幻诗研究
10
作者 李春长 杨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梦幻文学形式起源于希腊罗马,具有一定的程式。它在中世纪的英语诗歌中得到大量应用,尤以乔叟的成就最高。英语梦幻诗人在形式和主题上对前人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涉及到宗教和世俗的方方面面,增加了论争、梦中梦、梦连梦、梦的反思等形式... 梦幻文学形式起源于希腊罗马,具有一定的程式。它在中世纪的英语诗歌中得到大量应用,尤以乔叟的成就最高。英语梦幻诗人在形式和主题上对前人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涉及到宗教和世俗的方方面面,增加了论争、梦中梦、梦连梦、梦的反思等形式。梦幻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英语梦幻 继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从泥土中走来 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穆斯·希尼其人其诗
11
作者 傅浩 《出版广角》 1995年第6期38-40,共3页
他的得奖,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之中的。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当年就曾表示,应该得奖的是希尼,而不是他自己。至晚自80年代以来,西穆斯·希尼就已被公认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 他的得奖,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之中的。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当年就曾表示,应该得奖的是希尼,而不是他自己。至晚自80年代以来,西穆斯·希尼就已被公认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也是当今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是从北爱尔兰黑暗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千百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北爱尔兰 生活方式 作品 泥炭沼 黑暗 叶芝 天主教徒 英语诗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格律诗句式
12
作者 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5-53,共9页
(一)关于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的简要回顾关于新诗的格律,在理论上曾经有过不少的争论,而问题往往都集中在句式的建立上,因为诗的格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节奏正是体现在句式上的.关于建立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闻一多先生最早较有系统... (一)关于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的简要回顾关于新诗的格律,在理论上曾经有过不少的争论,而问题往往都集中在句式的建立上,因为诗的格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节奏正是体现在句式上的.关于建立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闻一多先生最早较有系统地提出过.他的理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大约有两点.第一是提倡句式要整齐.他说“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调和的音节,字句必定整齐.(但是反过来讲,字数整齐了,音节不一定就调和,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新格律 英语格律 三字顿 何其芳 节奏 字数 现代汉语 典型句 七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杨德豫先生译诗——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13
作者 蒋坚霞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64-69,共6页
英诗汉译名家杨德豫先生的译诗方法和译品备受专家学者的青睐与推崇,众多的赞赏之辞近年来屡见于国内各主要外语刊物,造成轰动效应。例如:他“在英诗汉译中提出的‘以顿代步’”,“是有实际意义的探索”;“1959年他所出版的译著《人生... 英诗汉译名家杨德豫先生的译诗方法和译品备受专家学者的青睐与推崇,众多的赞赏之辞近年来屡见于国内各主要外语刊物,造成轰动效应。例如:他“在英诗汉译中提出的‘以顿代步’”,“是有实际意义的探索”;“1959年他所出版的译著《人生礼赞》”,是150年来“六种汉译中”“最为理想的”一种;“他译的《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是“我国白话格律诗体译诗流派主流中”“具有典型性的成功之作”;“有不少堪称力求神形皆似的成功范例”;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强”,“能透彻理解原文”,“锤字炼句,精雕细刻”,“笔到神来”,“把汉字汉文像手中的泥团那样,按照自己的意志(根据原文要求),用来塑造文学形象”;“译拜伦的杨德豫”在“八十年代”这一“英诗汉译的黄金时代”,向“人间”“贡献”了自己的“妙译”。杨先生深信,在英诗汉译这个“舞台”上,凭借“以顿代步”和“悉依原韵”作为“法度”和“规矩”,我们的“舞步”“一定会跳得更从容、更潇洒、更飘逸、更轻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为圆满地传达原诗的内容,再现原诗的风格和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 《中国翻译》 女主人公 “以顿代步” 抒情 《现代汉语词典》 英语格律 光影 追求名利 体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交流的盲目性和自觉性
14
作者 钱念孙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0期45-48,共4页
我们常说,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要选择其中优秀的部分,不能不分好坏优劣,随意吞食.这无疑是个十分正确且十分重要的看法.然而,从各国文学交流的大量实际来看,却常常发生与这理论相矛盾、相对立的状况.钱钟书先生在其名文《汉译第一首英语... 我们常说,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要选择其中优秀的部分,不能不分好坏优劣,随意吞食.这无疑是个十分正确且十分重要的看法.然而,从各国文学交流的大量实际来看,却常常发生与这理论相矛盾、相对立的状况.钱钟书先生在其名文《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中,就曾特别指出:美国的塞缪尔·郎费罗在其本国颇受轻蔑,其诗歌也远非上乘之作,但在中国输入西方文学的过程中竟首开先河.他比同用英语写诗的莎士比亚远远领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流 民族文学 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影响 英语诗 中国文学史 小说 优秀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