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诗人与中国词宗的诗歌因缘——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李清照词英语译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文峰 李延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40-46,共7页
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热爱、推崇中国"婉约派"词宗李清照,这缘于他的诗学审美偏向与人生际遇。他译介的李清照诗词对译语读者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译文的"时效性"解读增添了大量色情意蓄,... 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热爱、推崇中国"婉约派"词宗李清照,这缘于他的诗学审美偏向与人生际遇。他译介的李清照诗词对译语读者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译文的"时效性"解读增添了大量色情意蓄,迎合了读者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丰富了译文的多样态存在。而且,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中融合了大量李清照诗词的创作手法。因此,通过雷克思罗斯,李清照及其词作在美国得以复活与新生,缔结了一段美国诗人与中国词宗的诗歌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李清照词 英语译介 诗歌因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的编辑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玲玲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为和个人喜好类编辑行为;副文本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对封面、标题和版本的设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作品 英语译介 编辑行为 / 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并举:白蛇叙事于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武越 高圣兵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8,共8页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局面下,中国传统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面临译介途径单一与力度不足的困境。白蛇叙事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海外译介形式最为多样、成果最为丰硕的典范,其在英语世界的“转型”集中于叙事方式和作品样态两个层面...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局面下,中国传统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面临译介途径单一与力度不足的困境。白蛇叙事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海外译介形式最为多样、成果最为丰硕的典范,其在英语世界的“转型”集中于叙事方式和作品样态两个层面。文学翻译、学术研究和文艺改编对白蛇叙事的域外传播和世界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白蛇叙事为例观照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海外译介路径,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下多维度地开展学术研究、文学译介和文艺改编,或能推动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文学 白蛇叙事 英语译介 文艺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女作家与异域传播:不同视阈与定向诠释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文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本文在梳理1979~2010年间新时期中国本土女作家作品英译实绩的基础上对比本土和英语世界两种不同的译介路径,考察各自的译介性质、目的、特征以及策略,并着重从政治、性别和审美诗学三个维度阐释英语世界的译介行为,探究其诠释偏好以... 本文在梳理1979~2010年间新时期中国本土女作家作品英译实绩的基础上对比本土和英语世界两种不同的译介路径,考察各自的译介性质、目的、特征以及策略,并着重从政治、性别和审美诗学三个维度阐释英语世界的译介行为,探究其诠释偏好以及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渊源,展示因此构建的中国女作家作品样态,解释与本土原始图景之间的差异和错位;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察本土译介行为,凸显官方身份与性别政治之间的交织与利用,揭示官方声音对女作家性别身份的借用,突出本土构建正面自我形象的努力,以期认清"他者"之成见,厘清他我之关系,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女作家 本土译介 英语世界译介 传播与接收 当代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