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遇春与英国Essay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69-75,43,共8页
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激起两朵独放异彩的浪花,这就是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然而正当作者才华焕发的对候,却身染腥红热,于1932年6月25日在北京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七岁。梁遇春的身后是寂寞的。三十年代初,... 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激起两朵独放异彩的浪花,这就是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然而正当作者才华焕发的对候,却身染腥红热,于1932年6月25日在北京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七岁。梁遇春的身后是寂寞的。三十年代初,李素伯编著的《小品文研究》只字不提梁遇春。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当时棠臣在评沧《小品文研究》时愤慨地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英国文学 梁遇春 十八世纪 散文集 现代小品文 英国小品文 文体 作家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散文概观(续)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春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9-43,共5页
20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帝国解体,英国从19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衰落为20世纪的二等帝国了。但它毕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飞速发展,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相当繁盛。英国散文保有传统... 20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帝国解体,英国从19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衰落为20世纪的二等帝国了。但它毕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飞速发展,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相当繁盛。英国散文保有传统优点之外,又有新的素质、新的演变和拓展。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兰姆式的语带双关、弯来绕去、欲说还休、必须过细揣摩品味才能领会其幽默隽永的过于优雅的随笔,不会拥有多少读者,也没有人再写了。20世纪较著名的随笔作家如卢卜斯、林德、切斯透顿、贝洛克、比尔博姆、普里斯特、奥威尔、奥·赫胥黎等人,绝大多数是记者和编辑,是多才多艺的学者和作家,他们不可能象兰姆那样精雕细刻,他们写得很快很多,有的一人要在报纸上负责一个专栏或两个专栏,或在电台、电视台上主持专题节目,其中如切斯特顿一人在两家报纸上负责两个专栏,他的有些随笔甚至是在电话上口述由报馆的人笔录的,是匆促间急就之章。他们有的人写有十几本甚而几十本随笔。这样,在他们的随笔数量和质量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对此,弗吉尼·吴尔夫同她的丈夫都有过尖锐的批评。但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较之兰姆等的精致优雅随笔,它们显得粗放,但毕竟提供了更多的时代生活信息,更能适应高节奏生活中读者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散文 散文创作 20世纪 随笔作家 英国随笔 随笔小品 英国小品文 英国文学史 杂文 林语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