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中肼和乙酰肼的含量
1
作者 李永利 陈黎明 +2 位作者 薛民杰 郝玉红 李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肼和乙酰肼是药物合成反应中常用的有机合成切块,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同时,肼和乙酰肼也是药物产品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1],具有较强的亲核反应特点,可能在体内诱发突变,是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 肼和乙酰肼是药物合成反应中常用的有机合成切块,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同时,肼和乙酰肼也是药物产品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1],具有较强的亲核反应特点,可能在体内诱发突变,是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严控的基因毒性杂质[2]。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临床首选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之一,作为外周血管动脉扩张药,可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产生降压效果[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肼 苯磺酸氨氯地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苯磺酸氨氯地平
2
作者 许文静 张社利 张文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49,共4页
采用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MI-MSPD-HPLC)测定血液中痕量苯磺酸氨氯地平。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为基质固相分散剂与样品混合均匀,风干后装柱,用甲醇洗脱苯磺酸氨氯地平。洗脱液在Inertsil DOS-SP分离... 采用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MI-MSPD-HPLC)测定血液中痕量苯磺酸氨氯地平。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为基质固相分散剂与样品混合均匀,风干后装柱,用甲醇洗脱苯磺酸氨氯地平。洗脱液在Inertsil DOS-SP分离柱上分离,以甲醇-乙腈-水(70+22+8)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氨氯地平的线性范围为1.7~20.0μg·L-1,检出限(3S/N)为0.5μg·L-1,测定下限(10S/N)为1.7μg·L-1。对空白血液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1.0%~10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7%~4.8%之间。方法可用于测定血液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印迹聚合物 基质固相分散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主要杂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霞 李博 +1 位作者 陈伯玮 王岁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建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C-MS、NMR及色谱方法确认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结构。以C18柱为固定相,pH3.0缓冲液-甲醇-乙腈50∶3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 nm,外标法定量测定苯磺酸氨... 目的:建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C-MS、NMR及色谱方法确认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结构。以C18柱为固定相,pH3.0缓冲液-甲醇-乙腈50∶3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 nm,外标法定量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杂质。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为氨氯地平氧化脱氢的产物(杂质A)。杂质A定量方法分离良好,杂质A与氨氯地平及其他杂质峰完全分离;在0.5-10.0μg/ml的范围内杂质A的峰面积和浓度线性相关,方法定量限10 ng/ml,回收率98.2%(n=9),RSD为0.2%(n=6)。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主要杂质为氨氯地平氧化脱氢的产物(杂质A)。该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杂质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杂质 定性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惠海鹏 李开亮 +3 位作者 李振彪 汪晶晶 高萌 韩学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0-1583,共4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人选的年龄在60岁(含)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d和后2d口服安慰剂或苯磺酸氨氯地平...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人选的年龄在60岁(含)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d和后2d口服安慰剂或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两组造影后24、48 h及5d时血胱抑素C、尿素氮、肌肝、肌酐清除率和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无论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应用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均有明显影响(P<0.05)。应用造影剂后24 h治疗组血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32±0.40)vs(1.50±0.58),P<0.05];尿β2微球蛋白[(206±89.4)vs(237.5±88)μg/L,P<0.05];尿NAG酶[(16.8±5.5)vs(20.1±6.1)U/L,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应用造影剂后48 h治疗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11±0.45)vs(1.34±0.46),P<0.05];尿素氮[(8.2±3.2)vs(9.2±3.7)mmol/L,P<0.05];肌肝(102.6±27.7)vs(112.4±40.8)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82.1±25.5)vs(71.3±44.5)μmol/L,P<0.05;尿β2微球蛋白[(234.9±108.0)vs(266.2±105.7)mmol/L,P<0.05];尿NAG酶[(20.5±4.1)vs(22.7±5.0)U/L,P<0.05]。应用造影剂后5d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除血胱抑素C外,其他指标仍有显著差异:尿素氮[(7.2±2.8)vs(8.1±3.0)mmol/L,P<0.05];肌肝[(86.4±26.8)vs(96.3±35.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94.7±31.9)vs(86.2±21.0)ml/min,P<0.05];尿β2微球蛋白[(199.1±80.9)vs(232.5±92.1)μg/L,P<0.05];尿NAG酶[(16.6±5.0)vs(20.6±6.7)U/L,P<0.05]。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5 vs 10/94,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苯磺酸氨氯地平 造影剂相关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杨亚梅 赵卫国 +2 位作者 王宏业 张海燕 娄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评价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用组(39例)和西药组(36例)。西药组患... 目的评价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用组(39例)和西药组(36例)。西药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1片/d,1次/d,晨起口服。联用组患者采用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暴躁易怒、心悸和失眠等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比较治疗疗效。结果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暴躁易怒、心悸和失眠等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和脉压差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压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清脑汤 苯磺酸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病 血压 血液流变学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人体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珍 计一平 +4 位作者 闻俊 康新 范国荣 唐世新 杨武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次试验间隔为2周,采...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次试验间隔为2周,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72±0.90)和(9.57±0.96)ng/ml;tmax分别为(6.0±0.8)和(6.4±1.0)h;t1/2分别为(31.35±6.49)和(31.77±5.07)h;MRT分别为(46.63±6.54)和(47.15±5.72)h;Cl/F分别为(38.30±4.11)和(37.97±4.95)L/h;AUC0-96分别为(323.54±31.01)和(325.76±34.49)h.ng/ml。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6±1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 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7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项迎春 韩奇 俞蔚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用及两药合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血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30例,均服用缬沙坦80 mg,q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1例,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联合...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用及两药合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血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30例,均服用缬沙坦80 mg,q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1例,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联合用药组37例,服用缬沙坦80 mg,qd,合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3组均持续用药4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1,2,4周末测坐位血压、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70.0%;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74.2%;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1.9%,且降血压幅度分别大于单用药组。3组降血压作用较治疗前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心率均无明显改变。缬沙坦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6.1%和18.9%(P>0.05)。结论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高血压 原发性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北 胡元会 +2 位作者 张安晶 李树斌 吴欣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分析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血压变异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血压变异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五苓散,疗程均为30 d。比较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变异性、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变异性及生命质量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苯磺酸氨氯地平 痰湿壅盛型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文静 张文生 张社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8-702,共5页
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利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FTIR、SEM、静态吸附等方法分析了MIPs的结构及吸附性能,并将其作为分散剂应用于血浆中苯磺酸氨... 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利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FTIR、SEM、静态吸附等方法分析了MIPs的结构及吸附性能,并将其作为分散剂应用于血浆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富集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由于MIPs具有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相匹配的孔穴,增加了它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吸附性和选择性。MIPs表面存在2种类型的亲和位点,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309.49 mg/g和71.39 mg/g。MIPs可对血浆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有效地富集分离,加标回收率95.4%,血浆中的杂质不会干扰目标化合物的测定,且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聚合物 苯磺酸氨氯地平 特异识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婷立 冯婉玉 +1 位作者 李发美 秦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15,518,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DLC-MS/MS)法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苯磺酸氨氯地平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模型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有效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梓云 彭梦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631,共5页
以12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准确测定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有效含量为标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二阶导数谱图,在4070.89~4248... 以12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准确测定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有效含量为标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二阶导数谱图,在4070.89~4248.69cm^-1、4316.83~4656.56cm^-1、4749.74~5449.81cm^-1、7315.64~6942.53cm^-1等四个波段下,得到的样品粉末定量分析模型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HPLC测定值的绝对误差为-0.12%~0.18%,相对误差为-3.51%~5.41%。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模型 快速检测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志伟 赵云超 齐建敏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同时分析:以3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7)作为电解质溶液,检测波长237nm,分离电压15kV,高度差进样10s.同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缬沙坦在0.050 4~0.504 0mg/mL内线性良好(r=0... 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同时分析:以3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7)作为电解质溶液,检测波长237nm,分离电压15kV,高度差进样10s.同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缬沙坦在0.050 4~0.504 0mg/mL内线性良好(r=0.999 8,n=6),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和1.3%(n=6),回收率为98.98%~99.79%;苯磺酸氨氯地平在0.050 4~0.504 0mg/mL内线性良好(r=0.999 6,n=6),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6%和1.4%(n=6),回收率为98.22%~99.46%.通过上述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在15.0min内分离良好,分离度(R=29.8).此方法快速,灵敏,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庆文 赵旭丽 +1 位作者 郭洁 黄毕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4-796,共3页
报道了基于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反应,并应用IFFM-E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ALDP)的方法。在碱性溶液中,上述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因ALDP的存在而显著增加,且其强度的增加值(△I)与ALD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以下... 报道了基于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反应,并应用IFFM-E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ALDP)的方法。在碱性溶液中,上述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因ALDP的存在而显著增加,且其强度的增加值(△I)与ALD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以下3个浓度区间呈线性关系:3.0×10^(-5)~8.0×10^(-5)g·L^(-1),8.0×10^(-5)~7.0×10^(-4)g·L^(-1)及7.0×10^(-4)~5.0×10^(-3)g·L^(-1)。方法的检出限(3σ)为8.5×10^(-7)g·L^(-1)。分析时取ALDP药片10片研碎为粉末状,称取其总质量的1/10溶于水中,定容至50mL,分取适量并稀释后供分析用。试样的进样体积为150μL,引入仪器的铁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及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依次为2.0×10^(-4),5.0×10^(-2),2.0×10^(-5)mol·L^(-1)。在已知ALDP含量的试样溶液中分别加入3个不同浓度的ALDP标准溶液,按方法测定后求得其回收率在96.0%~102.4%之间。对为5.0×10^(-4)g·L^(-1)ALDP标准溶液重复测定11次,所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铁氰化钾 鲁米诺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记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文静 张文生 张社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表征了印记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酸为...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表征了印记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当氨氯地平、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2∶1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达到(127.08±2.92)mg/g,印迹因子α为1.30±0.03,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二羟丙茶碱的分离因子δ为6.57。首次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记聚合物,并且这种聚合物对苯磺酸氨氯地平有良好的识别和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记聚合物 苯磺酸氨氯地平 特异识别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在Chiralcel OJ柱上的色谱保留及拆分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晓丹 王绍艳 +1 位作者 王智超 张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42,共5页
在Chiralcel OJ手性柱上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进行分离研究。考察了在正己烷流动相体系中,不同碳数、不同立体结构的醇类添加剂以及不同醇含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流速及柱温对分离的影响。并通过色谱保留及热力学行为研究... 在Chiralcel OJ手性柱上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进行分离研究。考察了在正己烷流动相体系中,不同碳数、不同立体结构的醇类添加剂以及不同醇含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流速及柱温对分离的影响。并通过色谱保留及热力学行为研究对药物手性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正己烷-异丙醇(90∶1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柱温20℃的条件下,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可获得基线分离,分离度Rs=3.228。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用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计算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在色谱柱上分离的焓变和熵变差值、转折温度点Tiso等热力学参数。分离对映体满足‖ΔΔH0‖>‖ΔΔS0‖,说明手性拆分过程为焓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CEL OJ柱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 色谱保留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辅料含量(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君 孙长海 +1 位作者 陈爱明 方洪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快速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辅料含量.通过随机青蛙法、变量投影重要性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筛选特征波长变量点,采用9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后,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和支持向量...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快速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辅料含量.通过随机青蛙法、变量投影重要性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筛选特征波长变量点,采用9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后,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分析模型,并将这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应用优选模型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所涉及的样本,在最优特征波长变量选择上,随机青蛙法效果较好;在模型预测结果上,与支持向量回归分析模型相比,5个指标的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评价参数效果较好,相对分析误差值均大于3.0.样品测试值与实测值标准误差均小于1.30,配对t检验表明,在a=0.05显著性水平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辅料含量的快速检测,该方法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精确性良好,且可为其他药用辅料含量快速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辅料 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 随机青蛙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3
17
作者 余广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改善脑供血常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改善脑供血常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实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每日一次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mg每日一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MB)、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水平改善,且实验组LDH、CK-M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且实验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DL-C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且实验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确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对其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锦芳 杨茗钫 程晓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8-459,共2页
多奈哌齐为新一代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增加大脑乙酰胆碱含量,因其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小,是目前治疗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二代长效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目前已... 多奈哌齐为新一代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增加大脑乙酰胆碱含量,因其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小,是目前治疗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二代长效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经常要进行联合用药,目前,有关两药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未见报道。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本试验采用HPLC—MS法对两药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奈哌齐 苯磺酸氨氯地平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19
作者 黄碧云 赵鑫 袁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7,共3页
以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缓冲液体系组成、Glu-β-CD的浓度及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并对3批市售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以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缓冲液体系组成、Glu-β-CD的浓度及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并对3批市售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进行光学纯度检查。结果表明,在背景电解质为含20mmol/LGlu-β-CD的200mmol/L乙酸-三乙醇胺(HAc-TEA)(pH4.0)体系,电压25kV,温度20℃,检测波长214nm的条件下,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得到良好分离,分离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手性拆分 葡萄糖基-β-环糊精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中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朗 石明睿 熊志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46-1849,共4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中2个非磺酸酯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流动相A为5 mmol·L^(-1)乙酸铵的0.1...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中2个非磺酸酯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流动相A为5 mmol·L^(-1)乙酸铵的0.1%甲酸溶液,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为0.5 mL·min^(-1),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结果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A和B浓度分别在4.51~45.12 ng·mL^(-1)(r=0.990)和4.39~43.93 ng·mL^(-1)(r=1.000)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和102.6%,RSD分别为1.5%和1.0%;使用该方法对国产和原研进口的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进行测定,均未检出上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结论所建立的LC/MS分析方法可靠有效,可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 基因毒性杂质 液质联用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