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
被引量:
27
1
作者
吴伟
阙俐
+2 位作者
陈健
沈熊
夏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3,387,共4页
目的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崩解时间为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崩解时间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
目的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崩解时间为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崩解时间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崩解时间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交联聚维酮用量间的关系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4和0.998 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选的最佳条件为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3.0 g,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0.3 g。最佳处方的崩解时间理论值与预测值差为-2.68%。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片剂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微晶纤维素
交联聚维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李丽
金建慧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355,36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的改善率。结果:C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7种残留溶剂
被引量:
6
3
作者
曹易丹
姜红
赵亚萍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和甲苯等7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DB-624(30 m×0.32 mm,1.8μm)石英毛细管柱...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和甲苯等7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DB-624(30 m×0.32 mm,1.8μm)石英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种有机溶剂达到了完全分离,在各自所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0.999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3.53%~105.71%(RSD=2.28%~3.34%);溶剂检测限范围为0.04~1.08μg。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适用于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残留溶剂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
扎曲
普
坦
苯甲酸
残留溶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
被引量:
27
1
作者
吴伟
阙俐
陈健
沈熊
夏红
机构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3,387,共4页
文摘
目的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崩解时间为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崩解时间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崩解时间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交联聚维酮用量间的关系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4和0.998 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选的最佳条件为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3.0 g,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0.3 g。最佳处方的崩解时间理论值与预测值差为-2.68%。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关键词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片剂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微晶纤维素
交联聚维酮
Keywords
Cellulose
Mathematical models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R971 [医药卫生—药品]
R944.4 [医药卫生—药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李丽
金建慧
刘延青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355,360,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的改善率。结果:C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疗效。
关键词
偏头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Keywords
Migrain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Rizatriptan benzoate
分类号
R747.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7种残留溶剂
被引量:
6
3
作者
曹易丹
姜红
赵亚萍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药品检验所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文摘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和甲苯等7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DB-624(30 m×0.32 mm,1.8μm)石英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种有机溶剂达到了完全分离,在各自所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0.999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3.53%~105.71%(RSD=2.28%~3.34%);溶剂检测限范围为0.04~1.08μg。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适用于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残留溶剂的分析检测。
关键词
利
扎曲
普
坦
苯甲酸
残留溶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
分类号
R971 [医药卫生—药品]
R927.2 [医药卫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处方
吴伟
阙俐
陈健
沈熊
夏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王李丽
金建慧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原料中7种残留溶剂
曹易丹
姜红
赵亚萍
《医药导报》
CAS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