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咪唑混合离子液体在孔雀石绿及结晶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永宝 洪霞 +3 位作者 钱滢文 高志莹 刘琦 周鑫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167,共5页
以1-苄基-3-乙基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萃取试剂,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辅助溶剂及载体,按照1∶9(V/V)混合,得到混合离子液体。利用混合离子液体液-液分散萃取养殖水及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及结晶紫,并优化萃取条件。通过高效... 以1-苄基-3-乙基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萃取试剂,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辅助溶剂及载体,按照1∶9(V/V)混合,得到混合离子液体。利用混合离子液体液-液分散萃取养殖水及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及结晶紫,并优化萃取条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含量。结果表明,选择混合型离子液体进行吸附,以乙腈为分散剂,采用液-液分散萃取,在pH值为4~8的环境下对目标物进行萃取,效果良好。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回收率分别为90.16%~93.73%和90.25%~93.8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2%和1.63%。表明所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准确度高,可用于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混合离子液体 孔雀石绿 结晶紫 液-液分散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离子液体筛选、汽液相平衡和过程模拟
2
作者 李鑫 王维 +2 位作者 张羽 谢湫钰 袁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是65种ILs中最符合要求的萃取剂。进行了乙酸乙酯(1)+乙醇(2)+水(3)+IL(4)的四元汽液相平衡(VLE)实验,证实[BMIM][Ac]能够打破所有共沸体系,验证了筛选结果。NRTL和UNIQUAC方程关联四元VLE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9%和2.20%,关联结果可靠。通过量化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IL分离该三元体系的机理,表明[BMIM][Ac]与乙酸乙酯发生弱氢键作用(-8.22kcal/mol,1kcal≈4.186kJ),与乙醇和水分别发生强氢键作用(-15.83kcal/mol和-16.14kcal/mol)。基于方程关联所得参数,模拟并优化了以IL为萃取剂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显示乙酸乙酯、乙醇和水的产品纯度均可达到0.999。研究结果验证了[BMIM][Ac]作为萃取剂分离该三元共沸体系工业化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共沸(混合)物 萃取精馏 汽液平衡 机理分析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离子液体与辛烷磺酸钠复配体系的聚集行为
3
作者 赵学艳 黄静宜 +1 位作者 肖瑞杰 曹桂荣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7-894,共8页
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辛烷磺酸钠(SOS)/溴化1-癸基-3-甲基咪唑鎓([C_(10)mim]Br)以及SOS/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C_(14)mim]Br)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平衡表面张力(γ_(cmc))、表面压(Π_(cmc))、饱和吸... 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辛烷磺酸钠(SOS)/溴化1-癸基-3-甲基咪唑鎓([C_(10)mim]Br)以及SOS/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C_(14)mim]Br)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平衡表面张力(γ_(cmc))、表面压(Π_(cmc))、饱和吸附量(Γ_(max))和气液界面吸附分子的最小截面积(A_(min))等参数。应用Rubingh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胶束的组成(X_(1)^|(m))、活度系数(f_(1)^(m)和f_(2)^(m))及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m)),所研究的体系均表现出了强协同增效作用,与[C_(10)mim]Br相比,SOS与[C_(14)mim]Br间的相互作用更强。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也表明了混合胶束是自发形成的,且为热力学稳定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体系的浊度,结合目视观察与吸光度数值绘制了各体系的相图,SOS与[C_(10)mim]Br和[C_(14)mim]Br的复配体系均存在3个浓度区,即低均相溶液区、两相区和高均相溶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 混合胶束 聚集行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斌 刘晨江 +2 位作者 王吉德 雷振凯 胡东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1,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由磺酸基、羧基修饰的新型功能化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采用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室温下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在280℃以下基本没有... 合成了一系列由磺酸基、羧基修饰的新型功能化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采用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室温下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在280℃以下基本没有失重,热稳定性较好;在水溶液浓度为1×10-3mol/L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导率几乎与温度呈正比增大;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溶解性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离子液体 苯并咪唑 溶解性 热稳定性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脲苯并咪唑鎓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智云 江小枝 +1 位作者 张大卫 高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56-2262,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含脲苯并咪唑鎓离子液体受体分子1~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1H NMR滴定研究了其对F-,Cl-,Br-,I-,CH3COO-,HSO4-,H2PO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受体分子1~3可选择性地识别F-,并形成1∶1型主客... 设计并合成了含脲苯并咪唑鎓离子液体受体分子1~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1H NMR滴定研究了其对F-,Cl-,Br-,I-,CH3COO-,HSO4-,H2PO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受体分子1~3可选择性地识别F-,并形成1∶1型主客体配合物;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受体分子1~3对碱性阴离子有较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结合常数的顺序为H2PO4->CH3COO-≈F->HSO4-≈Cl->Br-≈I-;1H NMR滴定研究发现,该类受体分子以咪唑2位CH和脲基NH与阴离子通过氢键结合,但高浓度的F-会导致受体分子发生脱质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脲基 离子识别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咪唑类混合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亮亮 刘逸枫 +1 位作者 袁俊 吴益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2-2184,共3页
RTIL consisting of 1-methyl-3-butyl-imidazolium(BMIm) cation and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e) imide(TFSI) anion was mixed with 1-methyl-3-n-but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 at different ratios.The... RTIL consisting of 1-methyl-3-butyl-imidazolium(BMIm) cation and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e) imide(TFSI) anion was mixed with 1-methyl-3-n-but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 at different ratios.Their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MS,LV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 on association phenomenon by mixing is analyz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ixtures of ionic liquids can reduce the association degree of single ionic liquid with the better effect of properties,which mesans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mixtures are not the average of single RTIL,but have a synergism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疏水性 缔合 混合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催化尼泊金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婷 邹倩 尹大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49,55,共6页
以N-苄基苯并咪唑和酸反应合成了8种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并通过FT-IR、^(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溶解性、吸水性、pH值、电导率、SEM、TGA等理化性质。以离子液体IL1催化合成尼泊金甲酯,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得... 以N-苄基苯并咪唑和酸反应合成了8种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并通过FT-IR、^(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溶解性、吸水性、pH值、电导率、SEM、TGA等理化性质。以离子液体IL1催化合成尼泊金甲酯,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对羟基苯甲酸和甲醇的摩尔比为1∶3,回流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n=15%_(n对羟基苯甲酸),产率达86%以上。此外,催化剂在不影响产率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5次,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低成本的尼泊金甲酯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离子液体 尼泊金甲酯 催化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乙基-3-丁基苯并咪唑六氟化磷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申书昌 李飞 郑建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合成了1-乙基苯并咪唑(eBim)、1-乙基-3-丁基苯并咪唑溴(C4eBimBr)中间体和1-乙基-3-丁基苯并咪唑六氟化磷(C4eBimPF6)离子液体。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各步反应产物的结构。基于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合成了1-乙基苯并咪唑(eBim)、1-乙基-3-丁基苯并咪唑溴(C4eBimBr)中间体和1-乙基-3-丁基苯并咪唑六氟化磷(C4eBimPF6)离子液体。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各步反应产物的结构。基于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水中邻苯二甲酸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壬酯(DNP)。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离子液体用量对DOP和DNP萃取效果的影响。在1.0~10μg/L范围内,DOP和DNP的色谱峰高与质量浓度分别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4 7和0.987 2。DOP和DNP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18和0.052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3%~102%和93.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离子液体 分散液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水溶液中TDBAC与咪唑型离子液体混合胶束的聚集行为及热力学性质
9
作者 凌锦龙 林茜 计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0-1128,共9页
利用电导法研究了298.15 K时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BAC)与咪唑型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n mim Br(n=12,16)混合胶束性质,考察了极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TDBAC/C16mim Br混合体系胶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和DM... 利用电导法研究了298.15 K时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BAC)与咪唑型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n mim Br(n=12,16)混合胶束性质,考察了极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TDBAC/C16mim Br混合体系胶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和DMF水溶液中都存在协同效应。随DMF体积分数的增加,TDBAC/C16mim Br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而反离子结合度减小。利用胶束理论模型计算了混合胶束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活度系数,以及胶束形成混合自由能、混合熵和超额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随DMF体积分数增加,协同作用下降,胶束形成的自发性降低。水溶液中混合胶束形成是焓效应与熵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20%DMF水溶液中,胶束形成是熵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胶束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混合极性溶剂 胶束化行为 规则溶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1-烷基-3-羧甲基苯并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的合成及在油品中的脱硫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治庆 薛飞 +1 位作者 雷振凯 刘晨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1,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类新型离子液体1-烷基-3-羧甲基苯并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其与双氧水组合用于脱除模型油中的硫化物.结果表明,当模型油与萃取/催化剂1-辛基-3-羧甲基苯并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_2O_2OBIM][Tf2N])的质量比为5∶1,... 合成并表征了一类新型离子液体1-烷基-3-羧甲基苯并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将其与双氧水组合用于脱除模型油中的硫化物.结果表明,当模型油与萃取/催化剂1-辛基-3-羧甲基苯并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_2O_2OBIM][Tf2N])的质量比为5∶1,H_2O_2/S摩尔比为5∶1,于75℃反应1 h后,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脱硫率为98.8%;脱硫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种硫化物的脱硫速率大小顺序为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苯并噻吩(BT)>2,5-二甲基噻吩(2,5-DMT)>噻吩(T),其中脱除DBT和BT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4.16和52.10 k J/mol.该离子液体循环再生使用14次,脱硫率无明显下降.该深度脱硫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及条件温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离子液体 萃取-氧化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促进离子液体中Biginelli一锅法合成苯并咪唑并[2,1-b]喹啉-6-酮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新海 刘晨江 李燕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9-1773,共5页
在超声波辐射下,芳香醛、1,3-环己二酮和2-氨基苯并咪唑3组分在离子液体([bmim]Br)介质中经Biginelli反应"一锅煮"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苯并咪唑并[2,1-b]喹啉-6-酮衍生物.2-氨基苯并咪唑的使用是对经典的Biginelli反应的发展,并... 在超声波辐射下,芳香醛、1,3-环己二酮和2-氨基苯并咪唑3组分在离子液体([bmim]Br)介质中经Biginelli反应"一锅煮"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苯并咪唑并[2,1-b]喹啉-6-酮衍生物.2-氨基苯并咪唑的使用是对经典的Biginelli反应的发展,并且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65%~86%)及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INELLI反应 苯并咪唑并[2 1-b]喹啉-6-酮 超声波辐射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侧基功能化聚离子液体修饰的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婕 刘宏 +4 位作者 吴丹 赵碧红 申继伟 王超展 卫引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429,共6页
该文合成了咪唑侧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单体1-(4-乙烯基苄基)-3-氰甲基溴化咪唑盐,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该单体接枝到硅胶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色... 该文合成了咪唑侧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单体1-(4-乙烯基苄基)-3-氰甲基溴化咪唑盐,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该单体接枝到硅胶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色谱固定相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通过研究流动相pH对物质保留的影响,验证了物质在该固定相上存在反相-离子交换保留机理。通过与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固定相比较,证实了该聚离子液体固定相对物质保留提供了π-π作用。结果表明,对咪唑侧基功能化是制备新型离子液体固定相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离子液体 固定相 混合模式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离子液体催化芳甲胺与邻苯二胺 “一锅”合成苯并咪唑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真真 张宏宇 +2 位作者 尹国辉 张月成 赵继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25-2331,共7页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甲基-3-(3-磺丙基)咪唑盐酸盐([MIMPs]Cl)为催化剂,催化芳甲胺与1,2-苯二胺“一锅”好氧氧化缩合,合成相应的苯并咪唑,通过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首先,以苄胺与邻苯二胺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为模型反应,筛选出...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甲基-3-(3-磺丙基)咪唑盐酸盐([MIMPs]Cl)为催化剂,催化芳甲胺与1,2-苯二胺“一锅”好氧氧化缩合,合成相应的苯并咪唑,通过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首先,以苄胺与邻苯二胺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为模型反应,筛选出离子液体催化剂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即:以离子液体[MIMPs]Cl为催化剂(n([MIMPs]Cl)∶n(邻苯二胺)=1∶4),0.1 MPa氧气作氧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苄胺)∶n(邻苯二胺)=2.5∶1.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0 h。在该条件下2-苯基苯并咪唑的分离收率达到91.3%。将该条件用于其他芳甲胺与1,2-苯二胺及含各种取代基的1,2-苯二胺与苄胺的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底物适用性广泛、对环境友好、以分子氧为唯一氧化剂,无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适合于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型离子液体 1-甲基-3-(3-磺丙基)咪唑盐酸盐 苯并咪唑 芳甲胺 邻苯二胺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混合离子液体的电导率与离子间的缔合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宁汇 侯民强 +2 位作者 杨德重 康欣晨 韩布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07-2113,共7页
在293.15-323.15 K范围内,测定了13种常见离子液体及其25组混合体系的电导率.利用Vogel-Tammann-Fulcher(VTF)方程对电导率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方程式中的拟合参数分析了离子液体混合后其阴阳离子间缔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 在293.15-323.15 K范围内,测定了13种常见离子液体及其25组混合体系的电导率.利用Vogel-Tammann-Fulcher(VTF)方程对电导率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方程式中的拟合参数分析了离子液体混合后其阴阳离子间缔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侧链越短,阴离子电荷越分散,阴阳离子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弱,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越大,其中阴离子的影响比阳离子更明显.混合离子液体中离子间的缔合作用不仅与阴阳离子的种类有关,而且与混合物的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元混合 电导率 离子缔合 VTF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离子液体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芳 刘树深 刘海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离子液体(ILs)因其环境安全和良好的非挥发性而得以广泛应用,尽管其理化性质与工程数据一直在不断扩充,但其可用的毒性及生态毒性数据很少.以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应用微板发光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C6H11BF4N(2S1)、C8H15ClN2(S2)、C8H... 离子液体(ILs)因其环境安全和良好的非挥发性而得以广泛应用,尽管其理化性质与工程数据一直在不断扩充,但其可用的毒性及生态毒性数据很少.以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应用微板发光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C6H11BF4N(2S1)、C8H15ClN2(S2)、C8H15BF4N2(S3)、C9H14BF4N(S4)、C9H17BF4N2(S5)、C9H17BrN2(S6)、C11H13BF4N2(S7)、C11H13ClN2(S8)、C12H23BrN2(S9)、C14H27BF4N(2S10)、C14H27ClN(2S11)和C16H31ClN(2S12)等12种ILs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结果表明,4种ILs(S9、S10、S11、S12)具有高抑制毒性(pEC50>4.5),而另外8种毒性相对较小(pEC50<3.5).为研究混合ILs的联合毒性,根据单个ILs的剂量-效应关系,构建了两组混合物,即由S9、S10、S11和S12构成的高毒性组(简称H组)以及由S2、S3、S4、S5、S6和S8构成的低毒性组(简称L组)混合物.应用非线性模拟技术与剂量加和(DA)及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毒性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等效应浓度比法设计的混合物,无论是对于H组的4个混合物还是L组的4个混合物,其联合毒性大小均可用DA模型准确预测.对于均匀试验设计浓度比法设计的混合物,H组的6个混合物的毒性可用DA模型有效预测,而L组的6个混合物由于剂量-效应曲线在低浓度区翘起,其混合物毒性用DA或用IA模型预测均有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发光菌 青海弧菌 剂量加和 独立作用 混合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离子液体与甲霜灵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成林 张瑾 +1 位作者 刘树深 刘海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0-2094,共5页
选择3种咪唑类离子液体(ILs):C10H19ClN2(IL1),C12H23ClN2(IL2),C16H31ClN2(IL3)和一种杀菌剂甲霜灵(MET)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构建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MET-IL1,MET-IL2和MET-IL3.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MTA)测定二元混合物对青海... 选择3种咪唑类离子液体(ILs):C10H19ClN2(IL1),C12H23ClN2(IL2),C16H31ClN2(IL3)和一种杀菌剂甲霜灵(MET)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构建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MET-IL1,MET-IL2和MET-IL3.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MTA)测定二元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联合毒性.通过比较实验毒性数据与浓度加和(CA)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并利用半数效应浓度(EC50)水平下的等效线图分析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组二元混合物的相互作用明显不同.在MET-IL1和MET-IL2 2组二元体系中,ME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明显;在MET-IL3二元体系中,随着MET浓度比例的减小,MET与IL3的相互作用由加和变为协同,并且MET比例越小,协同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ILs) 甲霜灵 二元混合 协同 拮抗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胶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红 许红岩 +1 位作者 葛玲玲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6-364,共9页
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C_(12)iQuin]Br)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1H核磁共振(NMR)和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谱(2D NOESY)研究[C_(12)iQuin]Br与T... 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C_(12)iQuin]Br)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1H核磁共振(NMR)和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谱(2D NOESY)研究[C_(12)iQuin]Br与Triton X-100在混合胶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混合胶束中,Triton X-100分子的苯环定位于混合胶束的内核,聚氧乙烯链卷曲在异喹啉环周围。本文还应用规则溶液理论和浊点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Triton X-100混合胶束体系的相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 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 TRITON X-100 混合胶束 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歌 徐海涛 +3 位作者 赵大成 徐鹏 张明 刘凤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29,共3页
室温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被合成,利用质谱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离子液体与水或乙醇的二相混合液在293.2K的粘度被测定并计算了该混合体系的过量粘度,建立了过量粘度与水或乙醇的摩尔分数的关系。另外,电导率随组分... 室温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被合成,利用质谱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离子液体与水或乙醇的二相混合液在293.2K的粘度被测定并计算了该混合体系的过量粘度,建立了过量粘度与水或乙醇的摩尔分数的关系。另外,电导率随组分及温度的变化以及电导活化能也被测定,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及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 溶液性能 合成 室温离子液体 电导活化能 甲基咪唑 混合体系 摩尔分数 电导率 NMR 粘度 混合 过量 测定 乙醇 温度 氯化 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分离乙醇/水混合物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锋 王保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0,99,共4页
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乙醇/水混合物的蒸汽渗透膜分离实验,比较了原料浓度、操作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乙醇脱水,用于制备无水乙醇.经过140h的实验测定,支撑液... 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乙醇/水混合物的蒸汽渗透膜分离实验,比较了原料浓度、操作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乙醇脱水,用于制备无水乙醇.经过140h的实验测定,支撑液膜分离性能稳定.在50℃温度下,原料中含水摩尔分数0.024~0.24时,蒸汽渗透分离因子5.5~3.2,渗透通量55g/(m^2·h).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有望用于醇类水溶液组成的恒沸体系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支撑液膜 蒸汽渗透 乙醇/水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DBP]离子液体与甲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机理及在萃取分离混合C_4烃/甲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伟 李想 +1 位作者 张傑 雷志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3-989,共7页
研究了用离子液体(ILs)萃取分离混合C_4烃(C_4)中微量甲醇的过程.考察了不同组成的离子液体的萃取性能,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具有最佳的萃取性能.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Bmim][DBP]与甲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研究了用离子液体(ILs)萃取分离混合C_4烃(C_4)中微量甲醇的过程.考察了不同组成的离子液体的萃取性能,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具有最佳的萃取性能.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Bmim][DBP]与甲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以及离子液体与甲醇之间均存在稳定的氢键,并且氢键加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mim][DBP]的阴离子[DBP]^-与甲醇中的—OH形成了键长为0.171 nm的氢键,其相互作用能为-62.08 k J/mol,强于其它阴离子与甲醇的相互作用能.还探讨了[Bmim][DBP]离子液体与混合C_4烃的比例、萃取时间及离子液体循环次数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ILs)∶m(C_4)=1∶2,于25℃萃取60 min时,萃取率为99.65%,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后萃取率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C4烃 离子液体 甲醇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