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苯并三氮唑(BTA)添加量对BTA@PHVA/PEI环氧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慕仙莲 张馨月 +2 位作者 郁大照 刘元海 刘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7-95,共9页
目的通过制备装载苯并三氮唑(BTA)的杂化凝胶(BTA@PHVA/PEI),并将其添加至环氧(EP)涂层中研究不同苯并三氮唑添加量对BTA@PHVA/PEI环氧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BTA@PHVA/PEI,将其添加至环氧涂层中制备BTA@PHVA/PE... 目的通过制备装载苯并三氮唑(BTA)的杂化凝胶(BTA@PHVA/PEI),并将其添加至环氧(EP)涂层中研究不同苯并三氮唑添加量对BTA@PHVA/PEI环氧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BTA@PHVA/PEI,将其添加至环氧涂层中制备BTA@PHVA/PEI环氧复合涂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BTA@PHVA/PEI进行结构表征。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开展模拟海水浸泡试验。对涂层附着力、电化学阻抗谱和涂层腐蚀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了装载缓蚀剂BTA的杂化凝胶BTA@PHVA/PEI;浸泡300 h后,BP-1/EP涂层、BP-2/EP涂层和BP-3/EP涂层附着力分别下降了55.7%、53.9%和58.2%,明显低于相同条件下EP涂层的附着力损失值(60.4%);在相同条件下,BTA@PHVA/PEI涂层始终具有更高的阻抗值。浸泡300h后,BTA@PHVA/PEI涂层的阻抗值为3.36×10^(5)Ω·cm^(2),比EP涂层阻抗值高1个数量级。结论BTA@PHVA/PEI中的硅氧烷结构能提高环氧涂层交联密度,降低腐蚀性粒子的渗透速率,使BP/EP涂层具有更高的附着力。在同等实验条件下,BTA@PHVA/PEI环氧涂层的防护效果更优,这主要是因为BTA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与Fe原子的空轨道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了吸附膜和PHVA/PEI凝胶的三维网络具有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杂化凝胶 防护性能 环氧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CuO/rCG催化降解水中苯并三氮唑的效能与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紫瑞 李红艳 +3 位作者 张峰 崔佳丽 杨群 李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6,共9页
以煤矸石(Coal gangue,CG)为原料,通过煅烧、酸浸和金属改性制备铁铜改性煤矸石(Fe_(2)O_(3)-CuO/rCG),对Fe_(2)O_(3)-CuO/rCG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Fe_(2)O_(3)-CuO/rCG/H_(2)O_(2)体系对苯并三氮唑(BTA)的降解效能和作用... 以煤矸石(Coal gangue,CG)为原料,通过煅烧、酸浸和金属改性制备铁铜改性煤矸石(Fe_(2)O_(3)-CuO/rCG),对Fe_(2)O_(3)-CuO/rCG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Fe_(2)O_(3)-CuO/rCG/H_(2)O_(2)体系对苯并三氮唑(BTA)的降解效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Fe_(2)O_(3)-CuO/rCG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明显增加,Fe_(2)O_(3)与CuO成功填充在材料孔隙内部;Fe_(2)O_(3)-CuO/rCG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650℃、煅烧时间3 h、金属离子负载浓度0.07 mol/L;Fe_(2)O_(3)-CuO/rCG/H_(2)O_(2)体系降解BTA的最佳条件为BTA质量浓度30 mg/L、Fe_(2)O_(3)-CuO/rCG投加量2 g/L、H_(2)O_(2)浓度7 mmol/L、温度25℃、转速240 r/min,反应2 h时,体系对BTA降解率最高可达94.86%,TOC与TN去除率分别可达87.69%与84.27%;Fe_(2)O_(3)-CuO/rCG耦合类Fenton体系去除BTA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吸附和催化降解两种,吸附主要有孔隙填充、配体吸附和氢键作用,催化降解过程·OH和^(1)O_(2)为主要活性物种,且^(1)O_(2)占主导地位,Fe^(2+)/Fe^(3+)和Cu^(+)/Cu^(2+)的氧化还原循环加速了类Fenton体系中活性物种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催化剂 吸附 催化降解 苯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质素-有机黏土复合水凝胶的固相萃取-SERS联用技术用于变压器油中微量1,2,3-苯并三氮唑的现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叶 余东 +3 位作者 廖思杰 沈爱国 何治柯 韩方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2-540,共9页
该文以脱碱木质素(DAL)和硅藻土(DE)为原料,通过加入2.5%丙烯酸(AA)、0.75%过硫酸铵(APS)和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基于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DAL/DE水凝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水凝胶对变压器油中1,2,3-苯并三氮唑(BTA)... 该文以脱碱木质素(DAL)和硅藻土(DE)为原料,通过加入2.5%丙烯酸(AA)、0.75%过硫酸铵(APS)和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基于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DAL/DE水凝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水凝胶对变压器油中1,2,3-苯并三氮唑(BTA)的吸附性能,随后使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辅以固相萃取技术现场检测了变压器油中的BTA。研究结果表明,在0.6 g DAL/DE水凝胶为固相萃取填料,水为活化剂,BTA变压器油样稀释1倍,洗脱剂为1 mL乙酸的条件下,BTA在776 cm^(-1)处的峰强于1~500 mg/kg范围内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2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1 2 3-苯并 木质素 水凝胶 固相萃取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磷酸钠对锌的协同缓蚀 被引量:11
4
作者 柳松 钟燕 +2 位作者 蒋荣英 冯自平 肖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17%(0.534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和Na3PO4(SP)单独和复配使用对锌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TA...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17%(0.534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和Na3PO4(SP)单独和复配使用对锌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TA和Na3PO4及其复配物对TBAB溶液中的锌具有缓蚀作用,BTA和Na3PO4对锌的缓蚀效率随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0.1g/L的BTA和1g/L的Na3PO4的复配物的缓蚀效率高于93%.文中还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结果对复配物的缓蚀机理进行了讨论,二者的协同效应在于Na3PO4在锌的表面形成含有ZnO、Zn(OH)2和Zn3(PO4)2的保护层,BTA吸附在该保护层的表面或者是镶嵌在保护层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苯并 磷酸钠 缓蚀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久盛 任天辉 +2 位作者 张雁燕 王大璞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并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磨斑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 .结果表明 ,苯并三氮唑在菜籽油中有良好的抗磨作用 ,在其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虽然提高了其...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并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磨斑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 .结果表明 ,苯并三氮唑在菜籽油中有良好的抗磨作用 ,在其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虽然提高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溶解度 ,但却降低了其抗磨减摩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衍生物 菜籽油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久盛 饶文琦 +3 位作者 曾祥琼 刘维民 任天辉 徐新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一种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B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 ,并通过钢球磨损表面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机理 .结果表...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一种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B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 ,并通过钢球磨损表面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承载能力 ,可以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苯并衍生物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与4-羧基苯并三氮唑在氯化钠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3 位作者 陆柱 刘峰名 田中群 林昌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SERS)对在 3 %NaCl溶液中苯并三氮唑 (BTA)及其衍生物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 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相似 ,在较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SERS)对在 3 %NaCl溶液中苯并三氮唑 (BTA)及其衍生物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 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相似 ,在较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 ;随着电位负移 ,铜电极表面吸附的分子形式的BTA或 4CBTA数量增多 ;4CBTA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 ,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复配使用时以BTA吸附为主 ,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 ,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苯并 缓蚀剂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氯化钠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5-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陆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5-929,共5页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对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 )和 5CBTA(5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pH 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者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不同。一定浓度的BTA能使电极表面Cu2 O膜的结...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对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 )和 5CBTA(5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pH 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者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不同。一定浓度的BTA能使电极表面Cu2 O膜的结构改变 ,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 ,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n型光响应越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 ;而 5CBTA能使电极表面的Cu2 O膜增多 ,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阴极光电流密度明显增大 ,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阴极光电流密度愈大 ,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 φV 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密度J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φV 和Jph越负 ,缓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羧基苯并 铜电极 光电化学 交流阻抗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4-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2 位作者 陆柱 姚念 张红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型 ,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n型光响应越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 ;而在 4C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保持 p型 ,然其阴极向扫描中最大光电流变化明显 ,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最大阴极光电流愈大 ,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 Φv 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 i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Φv 和 iph越负 ,缓蚀性能越好 ,交流阻抗方法的结果和光电化学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bta 缓蚀作用 光电化学 苯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三氮唑的三脚架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洁 卢会杰 +2 位作者 樊耀亭 侯红卫 马琳鸽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合成了两个新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 :1,1,1-三 (1-苯并三氮唑基甲氧甲基 )丙烷 (A)和三 [2 - (1-苯并三氮唑基甲氧基 )乙基 ]胺 (B) .获得了它们和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 合成了两个新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 :1,1,1-三 (1-苯并三氮唑基甲氧甲基 )丙烷 (A)和三 [2 - (1-苯并三氮唑基甲氧基 )乙基 ]胺 (B) .获得了它们和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配合物 脚架结构化合物 1 1 1-(1-苯并基甲氧甲基)丙烷 [2-1-苯并基甲氧基)乙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苯并三氮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萃取-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飞 麻荣 +3 位作者 孙亚栋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 张永红 刘晨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8-1303,共6页
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ILs)1-烷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与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1-5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2O2BBTA]... 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ILs)1-烷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与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1-5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2O2BBTA][NTf2]为萃取/催化剂,设定n(H2O2)∶n(S)=2.5∶1,m(模型油)∶m(离子液体)=5∶1,在75℃下反应1 h后,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脱硫率分别为98.3%,98.3%和96.6%.所合成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脱硫率无明显变化.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实现深度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离子液体 萃取-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类铜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协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泉玉 张强 +5 位作者 李自托 杨从贵 程怡 王学涛 王巍 孙桐檀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10期426-428,共3页
用挂片失重法及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一种羧酸类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的协同效应。并与BTA在海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与BTA复配后显示了比BTA更好的缓蚀性能。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从而降... 用挂片失重法及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一种羧酸类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的协同效应。并与BTA在海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与BTA复配后显示了比BTA更好的缓蚀性能。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从而降低了在海水中铜缓蚀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铜缓蚀剂 羧酸类缓蚀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常慧 张志刚 +2 位作者 刘艳丽 赵鸿斌 谭援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4-720,共7页
将苯并三氮唑与氯代乙酰苯胺衍生物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UV-vis、MS、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以这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作为新型无灰无... 将苯并三氮唑与氯代乙酰苯胺衍生物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UV-vis、MS、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以这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作为新型无灰无磷润滑油添加剂,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极压性能和抗磨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均能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在液体石蜡中溶解性能良好;它们的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245℃,能适应一般工况条件的要求;这类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都有良好承载能力,其中苯并三氮唑基-N-对氯乙酰苯胺(2a)的P_B值最大,可达900 N,与ZDDP相当;都能有效地减少钢球的磨斑直径,效果最好的是苯并三氮唑基-N-对甲氧基乙酰苯胺(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苯并衍生物 极压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苯并三氮唑乙酸酯的合成、表征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鸿斌 刘艳丽 +4 位作者 常慧 谭援强 刘仁德 张志刚 邓碧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苯并三氮唑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但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较差。为提高其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采用1-H苯并三氮唑与氯乙酸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3种1-H苯并三氮唑乙酸酯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用IR、UV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 苯并三氮唑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但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较差。为提高其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采用1-H苯并三氮唑与氯乙酸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3种1-H苯并三氮唑乙酸酯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用IR、UV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化合物均能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分解温度均高于218℃,能适应一般工况条件的要求;3种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有良好的极压抗磨作用,最大无卡咬负荷值可达862 N,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乙酸酯 液体石蜡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含有4-对甲基苯基-3,5-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敦如 王作祥 +2 位作者 宋军 李一志 兰大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A new cobalt Ⅲ complex, [CoL2(NCS)2]·2CH2Cl2, [L=4-(p-methylphenyl)-3,5-bis(pyridin-2-yl)-1,2,4-triazol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is.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 A new cobalt Ⅲ complex, [CoL2(NCS)2]·2CH2Cl2, [L=4-(p-methylphenyl)-3,5-bis(pyridin-2-yl)-1,2,4-triazol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is.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 c, a=0.867 40(17), b=1.453 9(3), c=1.781 9(4) nm, 18(3)The cobalt atom is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with two bidentate chelating L ligands in the equatorial plane and t wo NCS-ions in the axial positions. CCDC: 251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吡啶基 甲基 晶体结构 CL2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NaCl溶液中对铜缓蚀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2 位作者 陆柱 田中群 林昌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0-392,共3页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benzotriazole(BTA) and its derivative CBTME on Cu in 3%NaCl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SERS technique.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for BTA and CBTME on copper corrosion in the solution was found to b...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benzotriazole(BTA) and its derivative CBTME on Cu in 3%NaCl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SERS technique.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for BTA and CBTME on copper corrosion in the solution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each other, by which a protective film is formed through the triazole ring. The substituent group ( -COOCH 3 ) of CBTME plays the role in the inhibition effect due to steric hindrance. A combination of BTA and CBTME showed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remained the same as individual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缓蚀剂 苯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衍生物 氯化钠溶液 缓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并三氮唑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缓蚀与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毅 张松伟 +1 位作者 丁奇 胡丽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6,共8页
合成了3种新型苯并三氮唑(BTA)阳离子功能化的离子液体,首先将3种离子液体作为0.5 M H2SO4溶液的缓蚀剂,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对铜锡合金的缓蚀性能,电化学阻抗谱图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种离子液体均能够有效地抑制0.5 M ... 合成了3种新型苯并三氮唑(BTA)阳离子功能化的离子液体,首先将3种离子液体作为0.5 M H2SO4溶液的缓蚀剂,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对铜锡合金的缓蚀性能,电化学阻抗谱图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种离子液体均能够有效地抑制0.5 M H2SO4溶液对铜锡合金的腐蚀,起到较好的缓蚀效果.考察了3种离子液体作为聚乙二醇(PEG)基础油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离子液体能够显著降低基础油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表现出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利用SEM-EDS和XPS对磨斑进行了分析表征,发现摩擦化学产物和离子液体吸附膜构成的边界润滑膜是产生减摩抗磨效果的主要原因.这种新型BTA阳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是一种兼具抗腐蚀性和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多功能材料,在工业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离子液体 多功能添加剂 缓蚀性能 减摩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离子液体作为钢/钢摩擦副润滑剂的腐蚀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立业 陈立功 +2 位作者 刘汉臣 雷杰 张楠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为了抑制传统离子液体的金属腐蚀性,本文中合成了系列苯并三氮唑离子液体;研究了此类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热稳定性和对钢的腐蚀性;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钢/钢摩擦副考察了室温和高温条件下此类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采用SEM和XPS... 为了抑制传统离子液体的金属腐蚀性,本文中合成了系列苯并三氮唑离子液体;研究了此类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热稳定性和对钢的腐蚀性;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钢/钢摩擦副考察了室温和高温条件下此类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采用SEM和XPS对磨斑表面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苯并三氮唑离子液体与含有相同阴离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相比,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在钢/钢摩擦副条件下其减磨抗磨性能占优,因此推断此类离子液体良好的抗磨性能归因于其对钢无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甲基-3-丁基苯并氟甲磺酰亚胺盐 摩擦学性能 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并三氮唑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红军 万红敬 +3 位作者 李志广 王晓梅 胡建伟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5,57,共3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并三氮唑产品以及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苯并三氮唑含量的方法。色谱分离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苯并三...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并三氮唑产品以及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苯并三氮唑含量的方法。色谱分离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苯并三氮唑的质量浓度在3.84-76.8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并 循环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和TCP的摩擦学协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丽萍 何忠义 +2 位作者 周响 徐欢 张少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无硫磷苯并三氮唑衍生物(EBP),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剂EBP、磷酸三甲酚酯(TCP)以及含不同质量比的EBP和TCP的复合添加剂在加氢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用SEM和XPS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所合成的EB... 合成了一种新型无硫磷苯并三氮唑衍生物(EBP),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剂EBP、磷酸三甲酚酯(TCP)以及含不同质量比的EBP和TCP的复合添加剂在加氢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用SEM和XPS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所合成的EBP添加剂能提高加氢油的承载能力和减摩和抗磨性能,并且与TCP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吸附的同时,与金属表面进一步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一层复合膜,从而起到了极压抗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衍生物 磷酸甲酚酯 摩擦学性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