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揭示不同来源有机质稠环芳香碳组成与性质
1
作者 李宇轩 谭智诚 +3 位作者 李炎 梁妮 周丹丹 李芳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1948,共7页
苯多羧酸(Benzene polycarboxylic acids,BPCAs)分子标志物技术作为表征土壤中缩合芳香碳含量及结构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为应用,然而,关于BPCAs是否仅产生于热源性缩合芳香碳仍然不够明确.本研究分别用超纯水和氢氟酸对微生物来源的... 苯多羧酸(Benzene polycarboxylic acids,BPCAs)分子标志物技术作为表征土壤中缩合芳香碳含量及结构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为应用,然而,关于BPCAs是否仅产生于热源性缩合芳香碳仍然不够明确.本研究分别用超纯水和氢氟酸对微生物来源的市政活性污泥及植物来源的滇池泥炭土进行处理,并收集处理过程中的上清液,结合BPCAs分子生物标志物技术、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以上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相比于泥炭土有着更高比例的δ^(13)C组分,这与微生物在碳循环过程中倾向于对δ^(13)C的富集是一致的.尽管活性污泥中检测到BPCAs,但其含量仅为泥炭土BPCAs的2%—3%.此外,活性污泥中苯六羧酸/苯多羧酸(B6CA/BPCA)的比值低于泥炭土,并主要以苯三羧酸(B3CAs)和苯四羧酸(B4CAs)为主,表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能产生少量的低缩合芳香碳.在氢氟酸处理后,泥炭土和活性污泥中的BPCAs含量变化不大,且处理过程中收集的上清液BPCAs含量极低,比固体样品低2—3个数量级,这表明缩合芳香碳在氢氟酸处理过程中损失非常少,并且缩合芳香碳与活性矿物相互作用不强.在酸处理后,活性污泥B6CA/BPCAs的比值有所增大,而泥炭土的该比值变化不大,说明高缩合芳香碳稳定性更强,受活性矿物影响更小.本研究证明微生物来源的有机质能够产生少量的缩合芳香碳,且缩合度相对较低.此外,缩合芳香碳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自身缩合度有关,缩合度越高,保存时间可能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炭黑 多羧酸(bpcas) 分子标志物法 氢氟酸处理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复合气凝胶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鑫 吴阁格 +2 位作者 崔文连 李爽 马继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2-1051,共10页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PCAs)在水体中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建立有效测定水体中痕量PCAs的方法。本文以常温干燥法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海藻酸钠气凝胶材料MIL-101(Fe)-NH 2/SA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对环...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PCAs)在水体中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建立有效测定水体中痕量PCAs的方法。本文以常温干燥法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海藻酸钠气凝胶材料MIL-101(Fe)-NH 2/SA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对环境水体中的7种PCAs进行吸附和富集,从萃取条件(气凝胶中MIL-101(Fe)-NH 2与海藻酸钠比例、水样pH、萃取时间)、洗脱条件(洗脱溶剂比例、洗脱时间、洗脱体积)、离子强度(盐度)等方面对萃取效果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萃取效果。优化结果显示,吸附剂在12 min内可以对目标物进行完全吸附,用总体积为4 mL的含1.5%甲酸的甲醇洗脱30 s,目标物可以充分解吸。在最优条件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建立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气凝胶测定水体中7种PCAs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1.52 ng/L和1.00~5.00 ng/L。在低(8 ng/L)、中(80 ng/L)、高(800 ng/L)3个水平下进行精密度试验,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RSD计)分别为6.5%~17.1%和7.4%~19.4%。该方法应用于地表水、海水、垃圾渗滤液的检测中,检出量为0.6~19.3 ng/L;在8、80、800 ng/L 3个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1.7%~120.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为环境水体中苯氧羧酸类物质的痕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复合气凝胶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羧酸除草剂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方法建立预测35种苯砜基羧酸酯衍生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构效关系模型
3
作者 冯惠 于洪锋 冯长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5,共7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35种苯砜基羧酸酯衍生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lgEC_(5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训练集中30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12个化合物(含模板分子1及新设计的6个分子)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35种苯砜基羧酸酯衍生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lgEC_(5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训练集中30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12个化合物(含模板分子1及新设计的6个分子)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665、0.960,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70.0%、30.0%,表明影响急性毒性(-lgEC_(50))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契合,其次是库仑力、氢键及配位。基于三维等势图,设计了6个对发光菌具有较高急性毒性的分子,有待生物学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基羧酸酯衍生物 发光菌 急性毒性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4)D用于黄河水中6种苯氧羧酸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分离检测
4
作者 王安婷 西任古丽·海力吾力 +3 位作者 周思佳 曹长余 王兆彦 蒲巧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4-829,共6页
利用自建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通过对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有效长度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6种苯氧羧酸类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同时分离检测,并应用于黄河水中8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α-环糊精... 利用自建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通过对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有效长度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6种苯氧羧酸类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同时分离检测,并应用于黄河水中8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α-环糊精的三乙胺体系中,可实现8种除草剂在6 min内同时分离检测;在7.8~300μmol/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为2.00~3.93μmol/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日间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0%~5.78%;黄河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11%~114.41%.与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设备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有望成为环境中多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类除草剂 甲酸类除草剂 黄河水样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的三种镉(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荧光表征和Hirshfeld表面分析
5
作者 张力杨 杨冬冬 +2 位作者 李宁 杨元宇 马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3-1952,共10页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子的比例分别为1∶2∶2、1∶1∶1、1∶1∶2,最终得到单核(0D)、双核(0D)、一维骨架的不同结构。配合物1中的Cd(Ⅱ)配位环境为轻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配合物2和3的中心离子则显示出扭曲的四方锥几何结构。3个配合物的ppb-或Hppb配体的连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配合物1中,2个Hppb配体为μ_(1)⁃κN,N'配位模式。而在配合物2中,2个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且作为2个μ1,1桥连接2个Cd(Ⅱ)离子形成双核结构单元,2个Cd离子之间的距离为0.4091(4)nm。在3中,中性H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通过μ1,6桥连接Cd(Ⅱ)离子,沿b轴形成一维无限延长的链。利用Hirshfeld表面分析和二维指纹图对这3种配合物进行了研究。此外,配合物1~3的光致发光特性表明,配位阴离子Br-对Cd(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吡啶基)⁃1H⁃吡唑-羧酸 Cd(Ⅱ)配合物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砜基羧酸酯类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吉来 杭烨超 +3 位作者 耿彩云 黄旭日 李方实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酯基连接的烷烃链亲水性越小,毒性越大;苯环连接的取代基亲水性越大,毒性越大;分子的体积越大,毒性越小;分子产生氢键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酯基连接的烷烃链亲水性越小,毒性越大;苯环连接的取代基亲水性越大,毒性越大;分子的体积越大,毒性越小;分子产生氢键的能力越大,毒性越小;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越高,毒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基羧酸 急性毒性 密度泛函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薇甘菊药效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华枝 赵京斌 +2 位作者 黄炳球 张玉贤 颜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经药剂筛选、盆栽药效比较试验和小区药效表证,结果表明:2,4 D钠盐、2,4 D丁酯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恶性杂草薇甘菊是较理想的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其生长和危害;施药部位以植株的中部和上部效果最好;在其药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 经药剂筛选、盆栽药效比较试验和小区药效表证,结果表明:2,4 D钠盐、2,4 D丁酯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恶性杂草薇甘菊是较理想的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其生长和危害;施药部位以植株的中部和上部效果最好;在其药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杀灭薇甘菊活性;不同生长阶段的薇甘菊对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以幼苗期至生长盛期防效最高,开花后耐药性明显提高;2甲4氯防除薇甘菊达不到防治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类除草剂 防除效果 薇甘菊 用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羧酸及苯羧酸酯混合物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韻慧 赵秋雯 +3 位作者 张鸿礼 周维义 丁平 范国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68-471,共4页
讨论了苯羧酸及苯羧酸酯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 SE-30毛细管柱在26分钟内对二甲苯合并空气液相氧化生产对苯二甲酸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十八个苯羧酸及苯羧酸酯定性、定量。该分析方法适用于转盘氧化法生产二甲酯的整个生产过... 讨论了苯羧酸及苯羧酸酯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 SE-30毛细管柱在26分钟内对二甲苯合并空气液相氧化生产对苯二甲酸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十八个苯羧酸及苯羧酸酯定性、定量。该分析方法适用于转盘氧化法生产二甲酯的整个生产过程产物及成品分析,方法可靠、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 羧酸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辛国斌 谭家镒 +3 位作者 姚丽娟 姜兆林 朱昱 宋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本文研究了2,4-滴、2,4-滴丙酸和2甲4氯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用硫酸、三氯化硼、氯化氢和三氟乙酸等4种催化剂的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苯甲醇、三氟乙醇、五氟丙醇、二氯丙醇和五氟苯甲醇等10种醇的酯化衍生反应条件,在此基础... 本文研究了2,4-滴、2,4-滴丙酸和2甲4氯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用硫酸、三氯化硼、氯化氢和三氟乙酸等4种催化剂的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苯甲醇、三氟乙醇、五氟丙醇、二氯丙醇和五氟苯甲醇等10种醇的酯化衍生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尿中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各种衍生化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方法,其中较灵敏的方法2,4-滴和2,4-滴丙酸的检出限低于10 ng/mL,2甲4氯的检出限低于20ng/mL,适于职业接触者和中毒者的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类除草剂 尿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明武 许志锋 +2 位作者 刘钊杰 周青春 吴田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40-642,共3页
研究了应用烯基膦亚胺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的串联 aza-Wittig反应 ,来合成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该反应必须在固体碳酸钾催化下才能进行 .测定了所合成的 7种新型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咪唑啉酮氧羧酸 串联aza-Wittig反应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14
11
作者 辛国斌 谭家镒 +3 位作者 姚丽娟 朱昱 姜兆林 宋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建立了一种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2-(2,4-二氯苯氧)-丙酸(2,4-DP)和4-氯-2-甲基-苯氧乙酸(MCPA)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血样用0.1mol/L盐酸稀释后用GDX401大孔树脂吸附、用乙醚洗脱,萃取物用二氯丙醇在硫酸催化下进... 建立了一种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2-(2,4-二氯苯氧)-丙酸(2,4-DP)和4-氯-2-甲基-苯氧乙酸(MCPA)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血样用0.1mol/L盐酸稀释后用GDX401大孔树脂吸附、用乙醚洗脱,萃取物用二氯丙醇在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衍生,衍生物经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2,4-D、2,4-DP和MCPA的检测限分别为20,8和40ng/mL。定量分析用2,4-二氯苯乙酸作内标,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酯化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 羧酸类除草剂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甲醛肟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Ⅲ)──取代苯甲醛肟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军安 黄润秋 柴有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47-749,共3页
肟醚(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及昆虫生长调节活性[1].我们在前文[2,3]基础上,合成一系列取代苯甲醛肟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芳香醛肟对位为二甲氨基或二乙氨基取代的化合物(5m,5n)呈现较好的杀... 肟醚(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及昆虫生长调节活性[1].我们在前文[2,3]基础上,合成一系列取代苯甲醛肟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芳香醛肟对位为二甲氨基或二乙氨基取代的化合物(5m,5n)呈现较好的杀菌或杀虫活性.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肟 环丙烷羧酸 生物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类农产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多残留 被引量:15
13
作者 程静 丁磊 +1 位作者 蒋俊树 卢业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9-393,共5页
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中6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P、2,4-D、2,4,5-TP、2,4,5-T、2,4-DB、MCPA)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乙酸酸化,净化后,采用HPLC-ESI-... 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中6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P、2,4-D、2,4,5-TP、2,4,5-T、2,4-DB、MCPA)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乙酸酸化,净化后,采用HPLC-ESI-MS/MS检测分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0.01mg/kg,在0.01~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在0.2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86.1%~96.8%,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有关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限量要求,可用于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类除草剂 谷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及其干馏物氧化产品中苯羧酸的GC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福祥 吕志平 +1 位作者 薛建伟 秦梦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3-96,共4页
煤及其干馏物氧化产品中苯羧酸的GC分析李福祥吕志平薛建伟秦梦庚(太原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煤氧化,苯羧酸,重氮甲烷,酯化煤及其衍生物经碱氧气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后的主要产品是水溶性的羧酸混合物,... 煤及其干馏物氧化产品中苯羧酸的GC分析李福祥吕志平薛建伟秦梦庚(太原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煤氧化,苯羧酸,重氮甲烷,酯化煤及其衍生物经碱氧气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后的主要产品是水溶性的羧酸混合物,它是一种吸湿性的固体,具有黄色到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氧化 羧酸 重氮甲烷 干馏物 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甲醛肟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Ⅱ)——α-烷硫基苯甲醛肟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润秋 孙建宇 +1 位作者 李慧英 柴有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80-1282,共3页
肟醚及肟酯衍生物是一类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杀螨及除草活性的化合物,有关此类化合物的研究非常活跃[1,2].本研究组对拟除虫菊酯与芳香肟衍生物进行研究,发现菊酸肟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和杀虫活性[3].本... 肟醚及肟酯衍生物是一类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杀螨及除草活性的化合物,有关此类化合物的研究非常活跃[1,2].本研究组对拟除虫菊酯与芳香肟衍生物进行研究,发现菊酸肟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和杀虫活性[3].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烷硫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肟羧酸 衍生物 合成 烷硫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羧酸类和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诊断与安全应用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玉聚 李继德 +5 位作者 张德胜 孙化田 王文夕 马奇祥 潘同霞 李菊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羧酸类除草剂 甲酸类除草剂 药害 症状 诊断 安全用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残留 被引量:11
17
作者 洪海燕 殷培军 +1 位作者 魏艳 郝双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MSPD-HPLC)测定了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玉米中的残留。玉米样品与基质固相分散介质C18化学键合硅胶(ODS)一起研匀得到基质固相分散体系,将其填入事前装有弗罗里硅土的净化柱中,以环己烷洗去油脂等杂质...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MSPD-HPLC)测定了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玉米中的残留。玉米样品与基质固相分散介质C18化学键合硅胶(ODS)一起研匀得到基质固相分散体系,将其填入事前装有弗罗里硅土的净化柱中,以环己烷洗去油脂等杂质,再用乙酸乙酯洗脱得到分析液;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柱上,分析液经ODS柱以甲醇-水(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洗脱,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在0.1和1.0mg/kg添加水平下,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10.3%,检出限在7.9~12.6μg/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固相分散 高效液相色谱 羧酸类除草剂 玉米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三相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16
18
作者 彭晓俊 庞晋山 邓爱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9-1204,共6页
建立了利用中空纤维三相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HF-LPME-HPLC)同时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麦草畏(dicamba)、氟草烟(fluroxypyr)、4-氯苯氧乙酸(4-CPA)、2甲4氯(MCPA)、2,4-滴(2,4-D)、2,4-滴苯氧丁酸(2,4-DB)和2甲4氯苯氧丁酸(MCPB... 建立了利用中空纤维三相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HF-LPME-HPLC)同时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麦草畏(dicamba)、氟草烟(fluroxypyr)、4-氯苯氧乙酸(4-CPA)、2甲4氯(MCPA)、2,4-滴(2,4-D)、2,4-滴苯氧丁酸(2,4-DB)和2甲4氯苯氧丁酸(MCPB)等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萃取剂﹑接受相和给出相pH值、萃取时间﹑搅拌速度和盐效应等对检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条件,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正辛醇作萃取剂,给出相pH为3,接受相pH为12,萃取30 min,搅拌速度400 r/min。结果表明7种除草剂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 3~0.998 8,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2~1.0μg/L,富集倍数为76.7~121,加标回收率为68%~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2%~8.1%。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有机溶剂消耗少,为环境水样中痕量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的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三相液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羧酸类除草剂 环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测定农产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14
19
作者 彭晓俊 温绮靖 +3 位作者 庞晋山 邓爱华 梁伟华 梁优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表面酸氧化、表面共价接枝功能化,制备了改性MWNTs,将改性MW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萃取吸附剂自制了固相萃取(SPE)柱,建立了以改性MWNTs作为SPE吸附剂测定农产品中痕量2甲4氯(MCPA)和2,4-滴(2,4-D)2种苯氧...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表面酸氧化、表面共价接枝功能化,制备了改性MWNTs,将改性MW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萃取吸附剂自制了固相萃取(SPE)柱,建立了以改性MWNTs作为SPE吸附剂测定农产品中痕量2甲4氯(MCPA)和2,4-滴(2,4-D)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SPE/HPLC联用分析方法。考察了氧化处理、共价接枝、SPE柱操作和色谱条件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2种除草剂在较宽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4~0.999 5,检出限为0.020 mg/L;对样品分别进行0.20、5.0、50 mg/L 3种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2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为81%~105%,RSD为3.2%~8.3%。该方法用于大豆、大米和茶叶等样品的净化,效果良好,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符合农产品中低浓度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农产品 羧酸类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类铜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协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泉玉 张强 +5 位作者 李自托 杨从贵 程怡 王学涛 王巍 孙桐檀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10期426-428,共3页
用挂片失重法及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一种羧酸类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的协同效应。并与BTA在海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与BTA复配后显示了比BTA更好的缓蚀性能。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从而降... 用挂片失重法及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一种羧酸类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的协同效应。并与BTA在海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与BTA复配后显示了比BTA更好的缓蚀性能。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从而降低了在海水中铜缓蚀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三氮唑 铜缓蚀剂 羧酸类缓蚀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