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若煊 邹用科 +4 位作者 柳国蓉 董进 于欣禾 林红艳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 农药作用靶标或作用机制的创新是农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是生物体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参与的代谢路径不同。前期的研究表明,HPPD抑制剂在医药和除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在抑菌和杀蚊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HPPD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介绍了HPPD在人、植物、吸血节肢动物、真菌体内参与的代谢过程,总结了不同种属来源HPPD的三维结构,概述了HPPD作为靶标在医药以及农药(除草、杀虫、杀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 农药靶标 绿色农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文超 林红艳 +2 位作者 杨盛刚 刘万年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是植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质体醌和生育酚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之一。发展快速、可靠的HPPD抑制剂筛选方法对研究小分子化合物与HPPD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展基于靶...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是植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质体醌和生育酚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之一。发展快速、可靠的HPPD抑制剂筛选方法对研究小分子化合物与HPPD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展基于靶酶结构的新型HPPD抑制剂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HPPD的结构和功能,文章从生物分析的角度分别就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标记、偶联法、电化学及简易筛选模型等方法在HPPD抑制剂筛选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发展HPPD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抑制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曼 吕晓玲 +2 位作者 郝磊 宋西红 邬树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5,共5页
为获得紫苏迷迭香酸合成途径旁路中的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基因,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HPP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克隆得到紫苏HPPD基因片段,命名为PerHPPD-1,该片段长663 bp,编码221个氨基酸。通过氨... 为获得紫苏迷迭香酸合成途径旁路中的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基因,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HPP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克隆得到紫苏HPPD基因片段,命名为PerHPPD-1,该片段长663 bp,编码221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其氨基酸序列与丹参和彩叶草的HPPD基因片段一致性分别为66.36%和77.93%,系统进化树分析又进一步表明该片段与唇形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PerHPPD-1基因在紫苏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激素(赤霉素、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上调PerHPPD-1在叶中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迷迭香酸 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的原核表达和酶学性质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玉玲 佐藤文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5-613,共9页
为了研究黄连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CjHPPD)的功能和性质,在E.coli中异源表达其编码cDNA得到了重组的CjHPPD.经HPLC和LC-MS检测确定重组CjHPPD具有催化对羟苯基丙酮酸形成尿黑酸的酶活性.酶学特性分析表明,CjHPPD催化尿黑酸形成的最... 为了研究黄连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CjHPPD)的功能和性质,在E.coli中异源表达其编码cDNA得到了重组的CjHPPD.经HPLC和LC-MS检测确定重组CjHPPD具有催化对羟苯基丙酮酸形成尿黑酸的酶活性.酶学特性分析表明,CjHPPD催化尿黑酸形成的最适pH值为6.5,产物尿黑酸的积累至少在反应开始10min内随时间呈线形增长,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ρ-HPP为底物进行底物亲和性分析表明,CjHPPD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曲线,Km值为43.2μmol/L.结果表明,CjHPPD的Km值明显高于其他已报道的植物HPPD的Km值,高Km使得CjHPPD具有较强除草剂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 原核表达 酶学性质 Km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对羟苯基丙酮酸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芳英 傅敏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9,共2页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羟苯基丙酮酸 ;实验表明在碱性介质中 ,对羟苯基丙酮酸的λmax=329nm,其含量在0.001~2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摩尔吸光系数ε为5.26×104L·mol-1·cm-1,方法检出限为0.0078mg/L(以...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羟苯基丙酮酸 ;实验表明在碱性介质中 ,对羟苯基丙酮酸的λmax=329nm,其含量在0.001~2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摩尔吸光系数ε为5.26×104L·mol-1·cm-1,方法检出限为0.0078mg/L(以3σ计 ) ;该法操作简单、快速 ,无需昂贵的仪器 ,数据重现性好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消除同类物质如对羟苯基丙氨酸、对羟苯基丙乳酸和对羟苯基丙酸等的干扰 ,是测定微量对羟苯基丙酮酸的特效方法 ;该法应用于尿液中对羟苯基丙酮酸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对羟苯基丙酮酸 尿 测定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苄经八羰基二钴催化双羰基化合成苯基丙酮酸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善言 蒲定波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24,共5页
报道了在氢氧化钙存在下,氯苄经八羰基二钴催化双羰基化合成苯基丙酮酸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八羰基二钴对不同的卤代芳烃催化双羰基化的活性,以及温度、压力、溶剂极性对单、双羰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获得了氯苄经催化... 报道了在氢氧化钙存在下,氯苄经八羰基二钴催化双羰基化合成苯基丙酮酸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八羰基二钴对不同的卤代芳烃催化双羰基化的活性,以及温度、压力、溶剂极性对单、双羰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获得了氯苄经催化双羰基化合成苯基丙酮酸最高产率达92.2%的最佳条件。产品经元素分析、熔点测定及质谱、紫外、核磁、红外检测均符合苯基丙酮酸结构。并对该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丙酮酸 合成 氯苄 八羰基二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咪唑啉酮结构的吡唑类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抑制剂的除草活性及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玉玲 林红艳 +3 位作者 吴丰旭 康德来 杨文超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为了发现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HPPD抑制型除草剂,对前期合成的23个含咪唑啉酮结构单元的吡唑类衍生物(2A^2W)进行了深入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比较了它们对...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为了发现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HPPD抑制型除草剂,对前期合成的23个含咪唑啉酮结构单元的吡唑类衍生物(2A^2W)进行了深入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比较了它们对拟南芥HPPD(At HPPD)和人源HPPD(h HPPD)抑制活性的差异,从酶水平上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种属选择性规律,从活体植株水平研究了它们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其中化合物2E和2G在150 g/hm2剂量下对荠菜、繁缕、小藜和棒头草抑制活性达到80%以上,且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也明显优于商品化除草剂硝磺草酮。此外,化合物2P在酶水平上的选择性倍数高达93倍,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酮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 除草剂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作用靶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贺军波 贺红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对除草剂靶标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总结了植物体内HPPD的作用机制和HPPD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重点以NTBC为例综述了NTBC与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的作用研究来阐明抑制剂对HPPD酶的抑制机理.研... 对除草剂靶标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总结了植物体内HPPD的作用机制和HPPD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重点以NTBC为例综述了NTBC与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的作用研究来阐明抑制剂对HPPD酶的抑制机理.研究表明抑制剂NTBC与靶标HPPD的强亲和力主要通过两个氧原子与Fe″的二齿配位和蛋白质口袋中芳环间的π-堆积力作用,其中芳环间的π-堆积力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NTBC 作用靶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氟砜草胺介绍
9
作者 金涛 彭学岗 +3 位作者 赵德 金智超 郝格非 路兴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从研发背景、登记情况、产品信息、理化性质、毒性、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作用机理、应用技术等方面对新农药氟砜草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氟砜草胺 化学农药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低毒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D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彦超 胡方中 杨华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0,共10页
对新型除草剂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HPPD)抑制剂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结构特征。
关键词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HPPD 除草剂 抑制剂 靶标 构效关系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从天然产物中虚拟筛选HPPD先导化合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学贵 周静瑶 +5 位作者 黄明远 岳丹丹 吕梦超 孙羽俅 高品一 李丹琦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95-102,共8页
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p-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简称HPPD)作为一种化学除草剂的重要靶标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以HPPD靶蛋白为受体,通过研究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模式,以商品化除草剂吡草酮为阳性对照,... 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p-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简称HPPD)作为一种化学除草剂的重要靶标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以HPPD靶蛋白为受体,通过研究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模式,以商品化除草剂吡草酮为阳性对照,对课题组从天然植物透骨草和紫花苜蓿中分离得到的41个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根据对接得分以及分析结合模式得出10个对靶标活性位点具有较好潜在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同时,分数高于吡草酮的化合物4′-氧-(赤型-β-愈创木脂甘油基)醚、4′-氧-(苏型-β-愈创木脂甘油基)醚和(3R)-7-羟基-2′,4′,5′-三甲氧基-异黄烷-7-氧-β-D-葡萄糖苷不仅可以完全嵌入HPPD活性囊中,且存在与吡草酮相似的氨基酸残基作用以及氢键和π-π堆积等作用。上述结果对设计新型高效的HPPD抑制除草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使用计算技术开发新型HPPD抑制剂除草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 除草剂 分子对接 天然产物 先导化合物 筛选 吡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中色素合成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姗姗 付颖 叶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8,共6页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光合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酶作为靶标,是研发除草剂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热点。其中原卟啉原氧化酶(PPO),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光合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酶作为靶标,是研发除草剂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热点。其中原卟啉原氧化酶(PPO),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等作为除草剂靶酶非常成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药中色素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最新应用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原氧化酶 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 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细菌Pseudomonas sp.bIp-2黑色素生成条件研究及其hppD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海镧 于丽波 +1 位作者 易志伟 汤熙翔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99-507,共9页
从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产黑色素细菌b Ip-2,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与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有最高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9%).进一步对该菌的生长及产黑色素条件进行了初... 从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产黑色素细菌b Ip-2,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与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有最高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9%).进一步对该菌的生长及产黑色素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 Ip-2在稳定生长期后期才开始大量积累黑色素;b Ip-2可在4~37℃的温度范围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28℃具有最高的黑色素产量;b Ip-2生长的pH范围偏碱性,在p H=7的最适生长条件下黑色素产量最高,同时碱性环境有利于黑色素的快速形成;b Ip-2可以在1%~9%的NaCl浓度范围中生长,在5%的NaCl浓度下具有最高的黑色素产量;低浓度的Fe^2+(0.05 mmol/dm^3)可以提高黑色素的产量,Fe^2+浓度≥0.20 mmol/dm^3时明显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Fe^2+浓度为1.00 mmol/dm^3时可完全抑制菌株的生长;低浓度的Cu^2+(0.1 mmol/dm^3)对黑色素的产量无明显影响,Cu^2+浓度≥0.5mmol/dm^3时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Cu^2+浓度超过1.0 mmol/dm^3时可完全抑制菌株的生长.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b Ip-2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 dioxygenase,HPPD)全长基因(1087 bp),分析发现其编码的HPPD蛋白序列(含361氨基酸)与来自菌株Pseudomonas stutzeri RCH2的HPPD蛋白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序列相似性为97%).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细菌所产黑色素的合成,应用及生态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黑色素 类黑素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防除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新型除草剂——双唑草酮 被引量:8
14
作者 连磊 路兴涛 +1 位作者 吴进龙 张宏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双唑草酮为中国创制的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已于2018年取得中国农药登记。为了测定其对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除草效果,共采集了36个荠菜种群,其中1个敏感种群采自未施用过除草剂的路边,其他35个疑似抗性种... 双唑草酮为中国创制的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已于2018年取得中国农药登记。为了测定其对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除草效果,共采集了36个荠菜种群,其中1个敏感种群采自未施用过除草剂的路边,其他35个疑似抗性种群均采自于中国苯磺隆使用历史超过20年的冬小麦田。在温室中采用整株盆栽法测定了荠菜种群对双唑草酮、苯磺隆、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和2甲4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有28个种群对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种群K16009、K17005、15053和17003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这4个种群对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检测试验表明:种群K16009、K17005和15053对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表现出高水平交互抗性,其抗性指数范围为25-321,其GR50值远高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而上述4个抗性种群对双唑草酮、唑草酮和2甲4氯均较为敏感,其GR50值均低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唑草酮和2甲4氯也可用于小麦田抗性荠菜种群的防治,但该类药剂对施药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可有效防除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类除草剂已经产生抗性的荠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唑草酮 苯磺隆 抗药性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 荠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新型除草剂环吡氟草酮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刚 《农业知识》 2019年第19期62-63,共2页
环吡氟草酮是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低毒高效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由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2018年在我国登记的新农药品种。环吡氟草酮通过抑制HPPD的活性,使对羟基苯基丙酮酸转化为尿黑酸的过程受阻,从而导致生... 环吡氟草酮是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低毒高效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由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2018年在我国登记的新农药品种。环吡氟草酮通过抑制HPPD的活性,使对羟基苯基丙酮酸转化为尿黑酸的过程受阻,从而导致生育酚及质体醌无法正常合成,影响靶标体内类胡萝卜素合成,导致叶片发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酮 新农药品种 新型除草剂 生育酚 杂草防治 苯基丙酮酸 清原 低毒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