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羟基苯亚甲基胺)-4,6-二羟基-嘧啶的质子转移异构化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子彦 刘敏 +3 位作者 苏忠民 谢玉忠 丁慎德 王华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35-2042,共8页
为了探索2-(2-羟基苯亚甲基胺)-4,6-二羟基-嘧啶(M1)分子醇式和酮式结构互变异构化的反应机理,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 在B3LYP/6-311+G(d, p)基组水平上, 对M1化合物异构化反应的势能面进行了研究, 在探讨各种可能的反应途径中, ... 为了探索2-(2-羟基苯亚甲基胺)-4,6-二羟基-嘧啶(M1)分子醇式和酮式结构互变异构化的反应机理,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 在B3LYP/6-311+G(d, p)基组水平上, 对M1化合物异构化反应的势能面进行了研究, 在探讨各种可能的反应途径中, 发现单体至少有8种异构体和10种过渡态. 结果表明: 2-(2-羟基苯亚甲基胺)-6-羟基-4(3H)嘧啶酮(M6)不论是单体、与水形成的配合物, 还是二聚体, 比其相对应的异构体能量低, 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是以M6形式稳定存在的; 在考察的可能反应途径中, 直接进行的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需要的活化自由能为143.8 kJ·mol-1, 水助催化时, 反应的活化自由能为38.9 kJ·mol-1, 二聚体双质子转移的活化自由能为0.6 kJ·mol-1, 二聚体双质子转移所需活化自由能最低, 在室温下就可以进行, 由此可见氢键在降低反应活化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亚甲基胺)-4 6-二羟基-嘧啶 密度泛函理论 互变异构 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效应对N-4-取代苯亚甲基苯胺与N-4-取代苯亚甲基环己胺NMR和UV光谱影响的差异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朝暾 魏佰影 曹晨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合成了N-4-取代苯亚甲基苯胺(1)与N-4-取代苯亚甲基环己胺(2)两个系列化合物,测定其13C和1H核磁共振(NMR)化学位移以及紫外(UV)吸收光谱。定量对比了取代基效应对两个系列化合物CH=N键的13C NMR化学位移δC(C=N)和1H NMR... 合成了N-4-取代苯亚甲基苯胺(1)与N-4-取代苯亚甲基环己胺(2)两个系列化合物,测定其13C和1H核磁共振(NMR)化学位移以及紫外(UV)吸收光谱。定量对比了取代基效应对两个系列化合物CH=N键的13C NMR化学位移δC(C=N)和1H NMR化学位移δH以及UV吸收光谱最大波长能量(νmax)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分子骨架相似的化合物(1)和(2),取代基效应的作用方式存在多样性:(i)化合物(1)的δC(C=N)、δH以及νmax受到基团的特殊交叉相互作用(Δσ2)的影响显著,而Δσ2对化合物(2)相应性能的影响很小;(i )无论化合物(1)还是化合物(2),取代基场/诱导效应σF和共轭效应σR对δC(C=N)的影响为负相关,而对δH的影响为正相关,它们对δC(C=N)和δH的影响正好相反。另一方面,场/诱导效应σF对(1)和(2)的δC(C=N)影响重要,而对它们的δH影响很小;(i i)化合物(1)和(2)的δC(C=N)、δH以及νmax的变化规律,可分别建立通用方程表达,其中与CH=N的N原子键连苯基的影响可由指示变量(I)表示,该苯基对三种性能分别有固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亚甲基胺 取代基效应 核磁共振 紫外吸收 基团特殊交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的两种合成方法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亦如 林志鹏 +2 位作者 薛金萍 陈耐生 黄金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ugh “ammomium molybdate method” and “DBU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precursors and titl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IR, UV/Vis as well as NMR. The two synthesis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former method, the product was an isomer with C4h symmetry, while using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latter method, the products were a mixture of different iso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配合物 合成方法 表征 四-邻二甲酰甲基酞菁锌 光动力治疗 荧光定位诊断 钼酸铵法 DBU法 肿瘤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硝基-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凯 姚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研究了以甲苯为溶剂 ,苯酐、甲胺、硝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苯酐和甲胺的摩尔比为 1 / 1 30 ,回流反应 5h时 ,苯酐... 研究了以甲苯为溶剂 ,苯酐、甲胺、硝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苯酐和甲胺的摩尔比为 1 / 1 30 ,回流反应 5h时 ,苯酐转化率达 95%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收率为 94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化工艺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混酸 (n(浓硫酸 ) /n(硝酸 ) =3/ 1 )的摩尔比为 1 / 1 1 ,混酸在 2 0~ 30℃、0 5h内加完 ,然后在 55~ 6 0℃反应 4h ,得到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物质量分数为 98% ,收率为 8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N-甲基-邻二甲酰 N-甲基-邻二甲酰 硝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
5
作者 吕兆萍 郭华 +1 位作者 李国华 杨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研究了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方法.该法先在室温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与氢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然后在70°C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发生缩合反应,... 研究了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方法.该法先在室温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与氢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然后在70°C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发生缩合反应,制备了N-(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产物再经过硝化,合成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其熔点为143.1~143.8°C,收率为90.5%.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气谱-质谱(GC-MS)解析以确定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合成产物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了具有较高含量和较高收率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5-硝基-6-氯-3-吡啶甲基)邻二甲酰 N-(6-氯-3-吡啶甲基)邻二甲酰 缩合反应 硝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氯-1-氧-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
6
作者 吕兆萍 李国华 杨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09,312,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起始原料,在常温条件下与氧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其熔点352.8—353.4℃,收率95%。然后在70℃和微波辐射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20min,制备了N-(6-氯...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起始原料,在常温条件下与氧氧化钾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其熔点352.8—353.4℃,收率95%。然后在70℃和微波辐射条件下,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作为亲核试剂,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20min,制备了N-(6-氯-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熔点140.3~140.5℃,收率98.5%。最后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75℃条件下,N原子氧化,合成了目标产物N-(6-氯-1-氧-3-吡啶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熔点138.2~139.4℃,收率92%。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气-质联用仪(GC—MS)解析并确定了中间产物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氯-1-氧-3-吡啶甲基)邻二甲酰 亲核取代反应 微波辐射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N-(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碳硼烷的合成及其紫外吸收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娟 姜少华 +1 位作者 范柔柔 关佩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4-二氯-2-丁炔和十硼烷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和炔加成反应合成了1,2-二[N-(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碳硼烷(4-NP CBR)。考察了反应溶剂、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4-二氯-2-丁炔和十硼烷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和炔加成反应合成了1,2-二[N-(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碳硼烷(4-NP CBR)。考察了反应溶剂、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甲苯为反应溶剂,n{1,4-二[N-(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丁炔)}∶n(乙腈硼烷)=1.2∶1,100℃下加热反应16 h,在该条件下,1,2-二[N-(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碳硼烷的产率为51.2%。产物通过FTIR、^1HNMR、^13CNMR和HR-MS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紫外吸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N-(4-硝基-邻二甲酰)]-2-丁炔 1 2-二[N-(4-硝基-邻二甲酰)甲基]碳硼烷 工艺优化 紫外吸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硝基-4-(α-环丙基-4-氯苯甲亚胺氧基甲基)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8
作者 彭佳彬 高中良 高学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以4-氯丁酰氯和氯苯为原料经酰化、合环得到环丙基-4-氯苯基酮,然后再以环丙基-4-氯苯基酮、盐酸羟氨和对硝基苄溴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杀虫剂氟螨脲的中间体1-硝基-4-(α-环丙基-4-氯苯甲亚胺氧基甲基)苯,收率70.6%。... 以4-氯丁酰氯和氯苯为原料经酰化、合环得到环丙基-4-氯苯基酮,然后再以环丙基-4-氯苯基酮、盐酸羟氨和对硝基苄溴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杀虫剂氟螨脲的中间体1-硝基-4-(α-环丙基-4-氯苯甲亚胺氧基甲基)苯,收率70.6%。对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1H NMR和IR表征。通过工艺条件优化,简化了反应步骤,提高了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硝基-4-(α-环丙基-4-氯氧基甲基) 对氯基环丙基酮 氟螨脲 一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型双醚二酐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岚 程茹 +1 位作者 黄培 时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以4,4′二羟基联苯(联苯二酚)和N甲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主要原料,在非质子性溶剂中,经缩合得到联苯双醚二酞酰亚胺,再经水解、酸化、脱水等工艺制得联苯型双醚二酐(BPEDA)。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符合要求。该单体与4,... 以4,4′二羟基联苯(联苯二酚)和N甲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主要原料,在非质子性溶剂中,经缩合得到联苯双醚二酞酰亚胺,再经水解、酸化、脱水等工艺制得联苯型双醚二酐(BPEDA)。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符合要求。该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缩聚所得聚酰胺酸特性粘度为0.72dL/g。将PI制成薄膜,室温下拉伸强度为98.5MPa,成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双醚二酐 聚酰 4 4'-二羟基联 N-甲基-4-硝基邻二甲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3′-联苯四酸二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继君 刘玉真 +2 位作者 宋颉 周海军 李彦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研究了以3-氯-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甲胺化、偶联、水解和脱水反应制备2,2,′3,3′-联苯四酸二酐(i-BPDA)的工艺过程,偶联反应以三苯基膦(PPh3)为配位体的镍络合物为催化剂、锌粉为还原剂、碘化钠为促进剂。采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对... 研究了以3-氯-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甲胺化、偶联、水解和脱水反应制备2,2,′3,3′-联苯四酸二酐(i-BPDA)的工艺过程,偶联反应以三苯基膦(PPh3)为配位体的镍络合物为催化剂、锌粉为还原剂、碘化钠为促进剂。采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对i-BPDA及反应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i-BPDA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中间产物N-甲基-3-氯-邻苯酰亚胺(C8H6NO2C l)偶联反应的收率受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其中当催化剂中的镍化合物为无水N iC l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最佳偶联条件为:n(C8H6NO2C l)∶n(N iC l2)∶n(PPh3)∶n(Zn)=1∶1∶4∶1.1,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10℃。在此条件下,偶联产物的收率为69.0%。i-BPDA的平均纯度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3 3′-联四酸二酐 3-氯-邻二甲酸酐 N-甲基-3-氯-邻 催化剂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u(II)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量化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俊杰 霍建中 +3 位作者 赵茹 孙云 刘小兰 缪方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Cu(II)双核配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双核配合... 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Cu(II)双核配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双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u(II)双核配合物的化学式量分子(C42H40N12O17Cl4Cu2)是以4,4′-联吡啶为桥的Cu(II)双核配合物单元,Cu(II)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八面体构型,轴向配位氧原子来源于高氯酸根.量化计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SOD 晶体结构 二(2-咪唑甲基) 铜配合物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