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发剂中4种p-苯二胺N位取代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胡阳 吴光斌 倪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染发剂中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HPD)、N,N-二甲基-p-苯二胺硫酸盐(DMPD)、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EPD)、N-苯基-p-苯二胺盐酸盐(PPD)4种p-苯二胺N位衍生物的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染发剂中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HPD)、N,N-二甲基-p-苯二胺硫酸盐(DMPD)、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EPD)、N-苯基-p-苯二胺盐酸盐(PPD)4种p-苯二胺N位衍生物的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25 mmol/L磷酸缓冲液(pH 6.0,含0.1%的辛烷磺酸钠)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0 nm和280 nm。各组分的线性范围为0.1~400 mg/L,相关系数r为0.999 2~0.999 9,检出限为18~108 mg.kg-1,定量下限为42~320 mg.kg-1,RSD<10%,加标回收率为83%~11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基本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发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N 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N N-二甲基-p-苯二胺硫酸盐 N 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 N-苯基-p-苯二胺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检测人体尿液中的对苯二胺-醌类新污染物
2
作者 张婧 曹国栋 +3 位作者 王威 乔涵 戴情园 蔡宗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7-1203,共7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液液萃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测定人体尿液中5种新污染物对苯二胺-醌(PPD-Qs)的方法。优化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条件及色谱、质谱仪器参数,并采用氘代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醌(6PPD-Q-D5)...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液液萃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测定人体尿液中5种新污染物对苯二胺-醌(PPD-Qs)的方法。优化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条件及色谱、质谱仪器参数,并采用氘代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醌(6PPD-Q-D5)作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1~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低至2.4~7.5 pg/mL。尿液中5种PPD-Qs的基质效应为81.3%~110%;3种不同浓度水平加标样本的平均回收率为80.5%~114%,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1%。将该方法应用于人群队列尿液中5种PPD-Qs的检测,5种PPD-Q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4~1.06 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人体尿液中新污染物PPD-Q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胺类抗氧化剂 苯二胺-醌 新污染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聚间苯二胺修饰纳米SiO_(2)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小庆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制得PA/PmPD-SiO_(2)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和盐雾试验对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PA/PmPD-SiO_(2)时,涂层附着力0级、铅笔硬度3H、耐冲击45 kg·cm,缓蚀效率为97.2%,耐腐蚀性最佳;腐蚀电流密度较纯水性环氧树脂(WEP)涂层缩小了36倍,低频阻抗模量较纯WEP涂层提升了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植酸 聚间苯二胺 水性环氧树脂 金属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气凝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李杰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诸静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气凝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其织物在可穿戴保温隔热领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腐蚀等性能,是制备气凝胶纤维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利用PPTA纤维(对位芳纶)的纳米纤维分散液制... 气凝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其织物在可穿戴保温隔热领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腐蚀等性能,是制备气凝胶纤维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利用PPTA纤维(对位芳纶)的纳米纤维分散液制备气凝胶纤维的过程复杂、耗时且成本高,因此本工作通过合成具有良好可加工性的PPTA溶液,利用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工艺制备PPTA气凝胶纤维,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流程。实验分析表明,通过改变PPTA溶液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凝胶纤维的孔结构及机械强度。当PPT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时,制得的气凝胶纤维的孔隙率高达94.5%,断裂强度可达7.8 MPa;除此之外,该气凝胶纤维还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91 m2/g)和低的热导率,其织物的热导率为29.65 mW/(m·K)。当PPT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时,气凝胶纤维的断裂强度高达20.5 MPa。本工作中所制备的气凝胶纤维具有极高的孔隙率、超低的密度和热导率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为新一代保温隔热纺织品的设计和制造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 湿法纺丝 气凝胶纤维 保温隔热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胺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荣振 魏玉玉 +3 位作者 张浩波 凌奇 魏强 刘建路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27-30,共4页
文章介绍了对苯二胺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并进一步归纳比较,阐述各个工艺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介绍了对苯二胺的生产现状,并提出与氯碱行业中液氯结合制备对苯二胺的方法,为对苯二胺和氯碱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苯二胺 制备 分析方法 工艺路线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间苯二胺中的总氯
6
作者 濮杨 徐泽锋 +4 位作者 程羽君 吴建江 顾奇龙 王建刚 钱东升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为有效监控间苯二胺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氯,建立一种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无损地测定间苯二胺中总氯的方法。在30~1 051 mg/kg区间内,氯强度值与其对应含量呈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准确度结果显示,在20、100、800 mg/kg 3种含量梯... 为有效监控间苯二胺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氯,建立一种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无损地测定间苯二胺中总氯的方法。在30~1 051 mg/kg区间内,氯强度值与其对应含量呈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准确度结果显示,在20、100、800 mg/kg 3种含量梯度下,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0%。精密度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重复性较好。最后经4批次实际间苯二胺样品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胺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总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BH_4-I_2还原法制备N,N'-二甲基间苯二胺 被引量:3
7
作者 茅佩卿 刘立芬 +2 位作者 徐德志 李以名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58-2561,共4页
以间苯二胺为原料,与酰化剂甲酸反应制得中间体N,N'-二甲酰基间苯二胺,再以NABH4-I2为还原剂合成得到产品N,N'-二甲基间苯二胺,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还原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1 H NMR和MS分析确定.该法原料易得,反... 以间苯二胺为原料,与酰化剂甲酸反应制得中间体N,N'-二甲酰基间苯二胺,再以NABH4-I2为还原剂合成得到产品N,N'-二甲基间苯二胺,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还原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1 H NMR和MS分析确定.该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低,收率高且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间苯二胺 甲酸 N N'-二甲酰基间苯二胺 NaBH4-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溶剂法合成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公召 王晓晴 杨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8-490,共3页
以对苯二胺为原料,仲溴丁烷为烷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饱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采用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合成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研究了乙醇加入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仲溴丁烷... 以对苯二胺为原料,仲溴丁烷为烷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饱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采用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合成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研究了乙醇加入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仲溴丁烷与对苯二胺的摩尔比为2.05,反应温度75°C,反应时间8h,无水乙醇与对苯二胺的质量比是4的条件下,产物收率可达94%~95%。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 苯二胺 抗氧剂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鞋类皮革部件中苯二胺类物质的HPLC-MS/MS测定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 章宦胜 +1 位作者 苗洁 陈海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3,共4页
建立了鞋类皮革部件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该法以甲醇为溶剂进行二次超声提取,净化后的提取液进行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 建立了鞋类皮革部件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该法以甲醇为溶剂进行二次超声提取,净化后的提取液进行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三种苯二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线性关系良好;在该方法的试验条件下,三种苯二胺的检出限为0.02~0.03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10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3%~9%之间。该方法可用于鞋类皮革部件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苯二胺 苯二胺 苯二胺 鞋类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抗氧剂的合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苗苗 王延臻 +1 位作者 刘艳苹 卓润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84-486,489,共4页
以对苯二胺、丁酮为原料,在自制的铜铬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合成了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研究了催化剂的制作工艺,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寻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制作工艺条件及抗氧剂的制备条件... 以对苯二胺、丁酮为原料,在自制的铜铬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合成了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研究了催化剂的制作工艺,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寻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制作工艺条件及抗氧剂的制备条件:硝酸铜、硝酸铬、硝酸钡按10:10:1质量比混合后,于400℃下分解1.5 h,然后经水洗活化制得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占对苯二胺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温度160℃,压力3.3~5.6MPa,反应时间12 h,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收率超过95%.将合成的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加入汽油(30μg·g-1)中,汽油诱导期较加入常规的抗氧化剂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 苯二胺 抗氧防胶剂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邻苯二胺的合成研究
11
作者 曹艳萍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7-48,共2页
邻苯二胺与硫酸二甲酯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给出高产率的N,N′-二甲基邻苯二胺。
关键词 苯二胺 硫酸二甲酯 N N'-二甲基邻苯二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林酸印迹聚邻苯二胺纳米膜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左言军 余建华 +3 位作者 黄启斌 赵建军 潘勇 林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8-532,共5页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合成了对有机磷毒剂沙林具有特异识别的聚邻苯二胺(PPD)分子印迹纳米膜(iPPD).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证实了印迹效应的存在,并用循环伏安法(CV)、AFM、XPS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膜的膜厚约20nm,膜...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合成了对有机磷毒剂沙林具有特异识别的聚邻苯二胺(PPD)分子印迹纳米膜(iPPD).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证实了印迹效应的存在,并用循环伏安法(CV)、AFM、XPS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膜的膜厚约20nm,膜的表面呈“石林”状,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分子印迹主要影响聚合物的三维排列,而聚合物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改变.该种分子印迹纳米膜在选择性检测军用毒剂沙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聚合 沙林 石英晶体微天平 表征 聚邻苯二胺 QCM 纳米膜 制备 神经性毒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启辉 肖晓银 +3 位作者 杨毅芸 蔡丽蓉 戴鸿平 孙世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研究了0-1 mol/LH2SO4 溶液中邻苯二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及聚合膜(POPD) 的电化学性质. 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0-4 V( vs-SCE) . 从...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研究了0-1 mol/LH2SO4 溶液中邻苯二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及聚合膜(POPD) 的电化学性质. 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0-4 V( vs-SCE) . 从EQCM 数据得知在酸性水溶液中邻苯二胺较易发生聚合,在邻苯二胺单体氧化的同时电极上就有聚合物沉积引起表面质量增加. 质子在POPD 膜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OPD 膜质子化( 氧化) 或去质子化( 还原) 的同时使阴离子嵌入膜中或脱出,使EQCM电极频率发生变化,根据Sauerbry 方程计算了阴离子迁嵌入或迁脱出量及其随POPD膜质量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胺 电聚合 POPD膜 质子化 膜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对铜在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慎强 周东美 +2 位作者 王玉军 陈怀满 郑春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7-573,共7页
研究了铜在红壤和砂姜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有机污染物邻苯二胺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砂姜黑土较红壤对铜具有更高的吸附量 ,同时 ,被吸附的铜离子从土壤中的脱附百分数也是砂姜黑土大于红壤 ,吸附在... 研究了铜在红壤和砂姜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有机污染物邻苯二胺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砂姜黑土较红壤对铜具有更高的吸附量 ,同时 ,被吸附的铜离子从土壤中的脱附百分数也是砂姜黑土大于红壤 ,吸附在砂姜黑土中的铜较红壤更易被 1molL- 1 MgCl2 所置换。pH 3 .5~ 7.5范围内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均随溶液pH的升高而升高 ,呈现S形。邻苯二胺增加了红壤对铜的吸附量 ,同时也增加了铜的脱附百分数。而邻苯二胺虽未改变砂姜黑土对铜的吸附量 ,但却显著改变了铜的脱附百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胺 红壤 砂姜黑土 吸附作用 解吸作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邻苯二胺修饰电极抗坏血酸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利通 赵桂珠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本文报道了聚邻苯二胺/抗坏血酸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这种传感器测定人体血清中的抗坏血酸,线性范围在1.0×10(-4)~2.5×10(-7)mol/L之间,响应时间为7s,检测限为1.0×10(-8)mol... 本文报道了聚邻苯二胺/抗坏血酸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这种传感器测定人体血清中的抗坏血酸,线性范围在1.0×10(-4)~2.5×10(-7)mol/L之间,响应时间为7s,检测限为1.0×10(-8)mol/L。该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响应时间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抗坏血酸 聚邻苯二胺 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邻苯二胺在水相中和矿物上交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慎强 王玉军 +1 位作者 周东美 陈怀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59,共4页
采用室内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铜和邻苯二胺在水相以及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交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中邻苯二胺与铜发生了明显的络合反应,通过等摩尔法推导得出邻苯二胺与铜的络合系数为2,表观络合常数约在107数量级,且随酸度... 采用室内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铜和邻苯二胺在水相以及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交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中邻苯二胺与铜发生了明显的络合反应,通过等摩尔法推导得出邻苯二胺与铜的络合系数为2,表观络合常数约在107数量级,且随酸度的变化而改变;邻苯二胺的存在降低了铜在高岭石上的吸附量;而在蒙脱石体系中,邻苯二胺的存在则增加了铜的吸附量,并随邻苯二胺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邻苯二胺均降低了游离态铜在平衡溶液中的含量,而且铜的存在也相应降低了溶液中游离态邻苯二胺的浓度。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复杂体系中复合污染物之间交互作用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胺 水溶液 矿物 交互作用 有机污染物 化工原料 农药 染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AC催化邻苯二胺加氢制1,2-环己二胺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涛 丁云杰 +2 位作者 陈维苗 龚磊峰 林励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AC催化剂,并应用于邻苯二胺(o-PDA)催化加氢制1,2-环己二胺的反应。考察了Ru负载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添加剂Na NO2用量、水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以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AC催化剂,并应用于邻苯二胺(o-PDA)催化加氢制1,2-环己二胺的反应。考察了Ru负载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添加剂Na NO2用量、水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70℃,压力8.0 MPa,o-PDA 16.0 g,异丙醇75 m L,Na NO2 0.50 g,水4.0 m L,5%(w)Ru/AC催化剂3.0 g;在此条件下,o-PDA的转化率为99.5%,1,2-环己二胺的收率为86.3%。5%(w)Ru/AC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o-PDA的转化率由99.5%降至85.7%,1,2-环己二胺的选择性维持在85%以上。循环使用5次后的催化剂经洗涤、干燥和还原活化后,活性恢复,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活性炭催化剂 苯二胺 催化加氢 1.2-环己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邻苯二胺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有芹 颜芸 +2 位作者 陈明洁 徐莉 徐悦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0-1435,共6页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邻苯二胺在玻碳电极表面的聚合过程,探讨了各氧化还原峰的变化机理,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邻苯二胺膜的形态结构。发现制备的聚邻苯二胺膜修饰电极对H2O2有显著的电催化还原特性,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a(μA)=-1...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邻苯二胺在玻碳电极表面的聚合过程,探讨了各氧化还原峰的变化机理,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邻苯二胺膜的形态结构。发现制备的聚邻苯二胺膜修饰电极对H2O2有显著的电催化还原特性,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a(μA)=-1.63+1.07cH2O2(mmol.L^-1)(R=0.9947,n=19),线性范围为:5.89×10^-2mmol.L^-1~44.4 mmol.L^-1,检出限为:0.02 mmol.L^-1(3S/k),这对与产生H2O2的氧化酶相结合制备出响应各种底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非常重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膜电极电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发现只有在弱酸条件下制备的膜电极才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探讨了影响膜电极电催化还原灵敏度的因素,并考察了膜电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邻苯二胺 玻碳电极 电催化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对外源铜在红壤中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慎强 王玉军 +2 位作者 周东美 陈怀满 郑春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采用温室水稻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污染物邻苯二胺对外源铜在红壤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铜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邻苯二胺的加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变化。但是,当外源铜浓度较高时,邻苯二胺却显著降低了土壤... 采用温室水稻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污染物邻苯二胺对外源铜在红壤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铜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邻苯二胺的加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变化。但是,当外源铜浓度较高时,邻苯二胺却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铜的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有机结合态铜的含量。另外,根据土壤中铜的4种不同形态与水稻地上部中铜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在相同外源铜水平条件下,水稻中的铜含量与土壤中的交换态铜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呈显著正相关,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铜则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铜 形态 苯二胺 红壤 土壤污染 有机污染物 生态毒性 重金属污染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胺固化环氧树脂凝胶现象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德生 陈维 +1 位作者 刘斌 陈寿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环氧树脂凝胶固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树脂的凝胶时间是影响其固化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Flory凝胶点理论与固化反应动力学相结合 ,实现了对树脂凝胶时间的预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当吻合 .固化剂的结构和活性对树脂的凝胶固... 环氧树脂凝胶固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树脂的凝胶时间是影响其固化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Flory凝胶点理论与固化反应动力学相结合 ,实现了对树脂凝胶时间的预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当吻合 .固化剂的结构和活性对树脂的凝胶固化起着重要作用 ,间苯二胺 (MPDA)与树脂等当比配制 ,所得固化环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最高 ,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红外光谱(IR)对固化树脂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苯二胺 固化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