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丽 刘春明 +2 位作者 刘志强 吕磊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文娟 文永新 +2 位作者 陈月圆 黄永林 李典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inoside)(1)、3,4-二羟基苯乙醇-6-O-葡萄糖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chiritoside C)(2)、3,4-二羟基苯乙醇-2-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ninoside B)(3)、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1→3)-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majoside)(4)、3,4-二羟基苯乙醇-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desrh-amnosylverbascoside)(5)。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07.23、180.3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耳朵 苦苣苔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钓钟柳中新型糖基转移酶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吴亚男 杨一涵 +2 位作者 杜丽平 庄以彬 刘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备受关注。糖基转移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各种糖苷产物的制备。为丰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糖苷多样性,在红花钓钟柳转录组中筛选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该研究基于不同植物组织中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到7条候选基因,将其克隆到pET-MBP表达载体上,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Transetta(DE3)异源表达后利用体外酶促反应进行其生物催化活性研究。获得一个新型糖基转移酶UGT712A2,可以催化桂叶苷B C4-OH的葡萄糖基化反应生成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桂叶苷B-4-葡萄糖苷。同时,UGT712A2也可以催化毛蕊花糖苷、芦丁、胡黄连苷Ⅱ、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等化合物的糖基化,具有一定的底物宽泛性。因此,UGT712A2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酶工具,用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其他多种新型糖苷产物的制备,从而发现新的糖苷化合物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剂 产物 红花钓钟柳 底物宽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及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秀梅 杨雨 +2 位作者 王丹阳 吴道澄 张爱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旨在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并检测其诱导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能力,评价其免疫活性。采用超声法制备提取物,紫外法测定多糖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脚掌免疫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 旨在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并检测其诱导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能力,评价其免疫活性。采用超声法制备提取物,紫外法测定多糖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脚掌免疫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小鼠体内CD11c+DCs表面CD86(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86,CD86)和MHCI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I,MHCII)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及栽培荒漠肉苁蓉水提物中多糖含量分别为59.58%和76.82%,醇提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7.12%和8.47%;小鼠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荒漠肉苁蓉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体内CD11c+DCs表面CD86和MHCII上调表达(P<0.01),且效果与阳性对照组LPS相当,相同剂量野生与栽培醇提物除对CD86的作用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提取物之间对CD86和MHCII的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野生和栽培荒漠肉苁蓉主要成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在适宜浓度下均可显著促进小鼠体内DCs成熟,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多糖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