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进 刘长春 +1 位作者 单玉华 薛叙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6,50,共6页
以2,6-二羟基碘苯为分子架构骨架,通过铃木宫浦反应得到末端为双(2-溴代丙烯酸)的聚芴,再利用聚芴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并将该嵌段共聚物与均聚芴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 以2,6-二羟基碘苯为分子架构骨架,通过铃木宫浦反应得到末端为双(2-溴代丙烯酸)的聚芴,再利用聚芴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并将该嵌段共聚物与均聚芴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热性能和光致发光稳定性,嵌段共聚物表现出略高的β相(即平面化高分子链结构)组成,其电子迁移率也从均聚芴的4.5×10^(-7)cm^(2)/(V·s)上升到了AB2型嵌段共聚物的1.3×10^(-6)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_(2)型 聚芴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热性能 电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的耐候聚丙烯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赖金梅 郭照琰 +3 位作者 茹越 戚桂村 蔡传伦 宋志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改性样品相当;由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尺寸为400 nm左右,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对紫外光能产生强反射;同时其可以吸收紫外光并以低能蓝光的形式辐射,从而减少紫外光对聚丙烯的破坏,所以其可以在含量较低时,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 聚丙烯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
5
作者 莫笑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4,共7页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和选择性加氢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3,4-结构含量、苯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加氢度的SEPS,建立了聚合物主要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异戊二烯段3,4结构含量在55%以上、苯乙烯含量在20%、数均分子量控制在1.0×10^(5)以上的SEP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有效阻尼温域(阻尼因子>0.3)范围为-20~35℃,温差达到55℃,是较理想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阻尼减震材料,可用作减震、去耦、隔声、消声覆盖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异戊二烯3 4-结构 阴离子聚合 选择性加氢 阻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载体的疏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宝和 冉伟利 熊建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在反应物、反应介质或产物中有水的一些催化反应过程中,水对亲水性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影响很大。疏水催化剂可以克服由于水对活性组分覆盖而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弱及寿命降低等不足。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DB)以其独特的疏水性能,近年... 在反应物、反应介质或产物中有水的一些催化反应过程中,水对亲水性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影响很大。疏水催化剂可以克服由于水对活性组分覆盖而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弱及寿命降低等不足。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DB)以其独特的疏水性能,近年来在疏水催化剂制备方面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以SDB为载体的疏水催化剂在核化工及合成饱和酸/酯、烯酸/酯等化学品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疏水催化剂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制备与孔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友根 周志平 盛维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4,共4页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随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的增大而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在甲苯与正庚烷配比为1∶1时最大。交联度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显著,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交联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平均孔径随交联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比表面积 孔体积 平均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树脂的溶胀干燥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庭慰 陈逸范 +1 位作者 焦健 万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树脂作为空气清新剂的缓释基材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发现交联树脂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香料挥发量以指数函数的形式下降,其中以2%DVB加入量的交联树脂的缓释作用尤为显著,同时树脂粒径的大小... 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树脂作为空气清新剂的缓释基材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发现交联树脂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香料挥发量以指数函数的形式下降,其中以2%DVB加入量的交联树脂的缓释作用尤为显著,同时树脂粒径的大小也对香料的挥发速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 干燥 控制释放 苯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氢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浩浩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侯召民 苏东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80,共9页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论负载量(以载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γ-Al_(2)O_(3)为载体并负载10%的Ni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3.0 h的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聚异戊二烯嵌段加氢度达到85%,副反应苯环的加氢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Ni/γ-Al_(2)O_(3) 非均相催化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羟基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共聚物的制备与成膜性能
10
作者 廖耘皎 张睿杰 +2 位作者 王雨楠 张凯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5,共10页
聚对羟基苯乙烯成膜树脂因其优异的抗刻蚀能力和良好的深紫外透过率被广泛用于光刻技术,然而,其衍生物聚对叔丁氧酰氧基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成膜性较差,导致其在光刻胶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 聚对羟基苯乙烯成膜树脂因其优异的抗刻蚀能力和良好的深紫外透过率被广泛用于光刻技术,然而,其衍生物聚对叔丁氧酰氧基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成膜性较差,导致其在光刻胶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HADMA)来探究刚性结构及含量对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成膜性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的合成。进一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仪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热性能,利用流变仪、台阶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讨论了刚性结构对材料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ADM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11.7℃提升至132.4℃,聚合物膜开裂和孔洞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表面粗糙度保持在2nm内,证明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能有效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成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羟基苯乙烯 共聚物 玻璃化转变温度 成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玺文 何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5,共7页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插入率从9.6%升高到27.6%,共聚物中间规苯乙烯连续链段变短,熔点从256.3℃逐渐降低至241.4℃;当乙烯摩尔分数为72.9%时,表现出类似乙烯的熔点126.3℃。随着乙烯插入率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逐渐升高,将乙烯插入间规聚苯乙烯链段有效改善了材料的脆性。当共聚物中乙烯摩尔分数为22.0%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4.3 MPa和20.4 kJ/m^(2)。文中合成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强度大、熔点高,并具有一定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配合物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配位聚合 间规聚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乙烯基苯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伟 黄英 余云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4-77,共4页
通过双二甲基氢硅氧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间二乙烯基苯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双乙烯基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VTPDMS) ,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VTPDMS和苯乙烯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合 ,制备了改性聚苯乙烯。用扫描电镜... 通过双二甲基氢硅氧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间二乙烯基苯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双乙烯基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VTPDMS) ,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VTPDMS和苯乙烯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合 ,制备了改性聚苯乙烯。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苯封端 聚二甲基硅氧烷 苯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共聚物增容玻纤增强PA10T/PPE复合材料
13
作者 夏厚胜 姜振 +4 位作者 汤娇 汤家祥 曹永均 盛仲夷 牛俊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以熔融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SG),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SG增容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聚苯醚(PPE)复合材料。考察了PSG增容剂的物化特性以及PSG... 以熔融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SG),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SG增容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聚苯醚(PPE)复合材料。考察了PSG增容剂的物化特性以及PSG增容剂中GMA的含量对GF/PA10T/PPE复合材料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SG增容剂5%热失重温度不低于374℃,满足GF/PA10T/PPE复合材料增容剂的使用要求。加入PSG显著改善了PA10T相与PPE相的相容性,有效细化了PPE分散相,增强了GF与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当PSG中的GMA物质的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30.4 MPa,弯曲强度为164.4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7.5 kJ/m^(2),同时该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水率降低至1.32%。该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有望在汽车、电器和通信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容剂 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聚苯醚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超微球在溶液中的扩散行为
14
作者 殷锐 李峻柏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用光子相关光谱测定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t-DVB)共聚超微粒在良溶剂(甲苯)与θ溶剂(环己烷)中不同温度下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流体力学方程结合给出了该微粒在无限稀时的等效流体力学半径。微粒分子扩散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 用光子相关光谱测定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t-DVB)共聚超微粒在良溶剂(甲苯)与θ溶剂(环己烷)中不同温度下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流体力学方程结合给出了该微粒在无限稀时的等效流体力学半径。微粒分子扩散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不同温度的测试结果表明,St-DVB共聚超微粒的微交联网络结构使其分子形态不易改变。在θ溶剂中,T<θ时,微粒发生聚集,表现出大分子的协同扩散;T>θ时,在较高浓度,扩散系数偏离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流体力学作用和热运动决定了微粒分子的扩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粒 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无规共聚物/SiO_2纳米杂化材料负载茂钛催化剂的制备及苯乙烯聚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宁 唐涛 +2 位作者 崔冬梅 冯之榴 黄葆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17-2119,共3页
To obtain a novel support with practical value for metallocene catalyst(\%η\%\|C\-5H\-5)TiCl\-3(CpTiCl\-3), poly(styrene\|co\|4\|vinylpyridine)/SiO\-2 nanoscale hybrid material(SrP/SiO\-2) was firstly produced as sup... To obtain a novel support with practical value for metallocene catalyst(\%η\%\|C\-5H\-5)TiCl\-3(CpTiCl\-3), poly(styrene\|co\|4\|vinylpyridine)/SiO\-2 nanoscale hybrid material(SrP/SiO\-2) was firstly produced as support. After pretreatment by methylaluminoxane(MAO), the hybrid materials reacted with CpTiCl\-3. The results from SAXS, SEM and TEM indicated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and the size of inorganic particle in hybrid was nanoscale. The results from IR and XP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possible cationic active species in the hybrid\|supported catalyst, the polymerization results of styrene proved this pos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无规共聚物 载体 纳米杂化材料 SIO2 苯乙烯 负载型茂钛催化剂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对乙烯基苯磺酸钠乳液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世明 阚成友 +2 位作者 李雅洁 刘德山 Shinji Takeda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2-636,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钠及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所组成的阴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用批量聚合法和半连续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对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二元乳液共聚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乳胶粒的粒径与...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钠及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所组成的阴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用批量聚合法和半连续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对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二元乳液共聚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乳胶粒的粒径与聚合工艺及NaSS加入量的关系.依次以甲醇和水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对共聚物试样进行纯化,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提纯后的共聚物试样进行结构及组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NaSS的摩尔分数为5%~20%时,乳胶粒的粒径随NaS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NaSS加入量的增加,批量聚合法共聚物中NaSS单元的含量变化较小,半连续法共聚物中NaSS单元的含量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 批量聚合 半连续聚合 乙烯基苯磺酸钠 苯乙烯 共聚物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支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爱青 龚海丹 +2 位作者 任强 张开勇 蒋必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特征,Mw,MALLS>3.9×105;Mw,MALLS/Mw,GPC>1,说明反应生成了St与MMA的无规支化共聚物;;当St与MMA摩尔比为3:1时,共聚物中St单元的含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支化共聚物 ATRP 二乙烯基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宁祥 郭天瑛 +1 位作者 袁晓燕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9-43,共5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水为悬浮分散介质,用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法确定了共聚物内氮含量与单体组成比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两单体的竞聚率,并计算出相应的Q、e值。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水为悬浮分散介质,用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法确定了共聚物内氮含量与单体组成比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两单体的竞聚率,并计算出相应的Q、e值。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当单体组成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恒定。综合各实验参数,表明用水悬浮法制备的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在一定的单体组成比范围内,该共聚物具有交替共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共聚物 悬浮聚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炳涛 赵杰 +1 位作者 张淑芬 王晓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时间2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6.6%.用13 C 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聚合残液的HPLC、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 C 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交替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