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醇单酯钠盐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哲 强西怀 +3 位作者 张辉 方银军 高慧 卢俊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高级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SMA脂肪醇单酯钠盐。并用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酯化前后酸值的变化,研究了酯化物钠盐的水溶性及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脂肪醇的转化率均...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高级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SMA脂肪醇单酯钠盐。并用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酯化前后酸值的变化,研究了酯化物钠盐的水溶性及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脂肪醇的转化率均在85%以上,其中SMA-g-C12钠盐的水溶性较好;25℃时,SMA-g-C12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好,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94 g.L-1,γcmc为25.04 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醇单酯 制备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建华 吕澍 许家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52,共4页
以氯仿-甲苯为溶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经过氨水溶解得到SMA水溶性分散剂。该分散剂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SMA的无皂乳液。探究了单体配比、LMA、SMA等因素对无皂乳液性... 以氯仿-甲苯为溶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经过氨水溶解得到SMA水溶性分散剂。该分散剂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SMA的无皂乳液。探究了单体配比、LMA、SMA等因素对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反应合成的最佳条件是:m(St)∶m(LMA)=2.67∶1.00,L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5%,S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8%。用红外、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MA无皂乳液涂膜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在328.58℃开始失重,玻璃化温度在1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无皂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A/SM/MAH三元共聚物降黏剂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天澍 裴建中 +1 位作者 李蕊 刘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15-4319,共5页
运用稠油降黏技术引入石油沥青降黏,将实验室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ODA/SM/MAH)三元共聚物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得到了不同温度及不同掺量下三元共聚物改性沥青的降黏效果,采用离析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三元共聚物的稳... 运用稠油降黏技术引入石油沥青降黏,将实验室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ODA/SM/MAH)三元共聚物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得到了不同温度及不同掺量下三元共聚物改性沥青的降黏效果,采用离析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三元共聚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的黏度,降黏效果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掺量下有所不同。三元共聚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均合格,并且在不同贮存时间及不同贮存温度下储存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聚合物 丙烯酸十八-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黏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石/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尚晓煜 薛禹 +3 位作者 李坤天 谭妍妍 谭芳 张道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67-1775,共9页
以蛭石(VMT)为填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采用熔融-吹塑法制备了VMT/PBAT复合薄膜,通过向其中添加相容剂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制备了VMT/PBAT/SMA复合薄膜。对纯PBAT薄膜、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 以蛭石(VMT)为填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采用熔融-吹塑法制备了VMT/PBAT复合薄膜,通过向其中添加相容剂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制备了VMT/PBAT/SMA复合薄膜。对纯PBAT薄膜、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的热性能、流变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断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BAT薄膜相比,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降低,相比VMT/PBAT复合薄膜,SMA的添加增强了VMT/PBAT/SMA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相同VMT含量的VMT/PBAT/SMA复合薄膜比VMT/PBAT复合薄膜的结晶度低。相比纯PBAT薄膜,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而VMT/PBAT/SMA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整体比VMT/PBAT复合薄膜有所提高。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水蒸汽透过量都小于800g/(m^(2)·24 h)。VMT/PBAT和VMT/PBAT/SMA复合薄膜水蒸气阻隔性能符合GB/T 35795—2017《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 熔融-吹塑法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热性能 水蒸气阻隔性能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被引量:10
5
作者 闰明涛 李鑫 +1 位作者 王增坤 崔福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4,98,共4页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极值,表明ABS的加入对PTT起到了一定的增强和明显的增韧作用。共混合金熔体为假塑性流体,但ABS含量的变化对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n、粘流活化能的影响较小,即对PTT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大。采用ABS-g-MAH与PTT进行反应性共混,可以提高PTT的力学性能,而对加工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物 拉伸强度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酯的合成及其对PC/ABS合金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丽 张菲菲 王成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2,共5页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己二酸合成了聚环氧酯,将其作为相容剂加入到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中,注射成型制备了PC/ABS合金,与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PS-g-MA)相容剂增容的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分散形态进行了对比。结...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己二酸合成了聚环氧酯,将其作为相容剂加入到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中,注射成型制备了PC/ABS合金,与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PS-g-MA)相容剂增容的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分散形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聚环氧酯与PC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PS-g-MA与ABS相的相容性较好,二者复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相容性;聚环氧酯能明显提高PC/ABS合金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但过量加入会降低合金的冲击强度;少量的聚环氧酯即可使ABS分散相分布均匀,与PS-g-MA并用可使分散相尺寸减小,提高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 聚碳酸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合金 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 合成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增容PA6/PBT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筑 朱红 +2 位作者 于杰 秦舒浩 郭建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114,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SMA增容的PA6/PBT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对PA6/PBT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MA能有效地提高PA6/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降低分散相尺寸,使分散相分布均匀,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SMA增容的PA6/PBT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对PA6/PBT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MA能有效地提高PA6/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降低分散相尺寸,使分散相分布均匀,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对试样进行热处理,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PA6/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但导致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ET合金的组成配比及SMA的增容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国栋 陈磊 +2 位作者 张圣博 刘占伟 蔡绪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1,共5页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物进行研究,探讨了SMA用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无增容剂下ABS与PET之间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物进行研究,探讨了SMA用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无增容剂下ABS与PET之间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容剂SMA用量为10 phr时,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20%和50%;随着PET用量的增加,合金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不断提高,当PET用量接近50%时发生相转变;断裂伸长率在PET的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低(32%)。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发现ABS破坏了PET的结晶行为,且合金中两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存在重合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MA增容的ABS/PET合金中PET颗粒尺寸较小且分散较好;PET晶粒在ABS中可以形成"岛"相和连续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ABS/PET) 合金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凝剂的合成与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景昌 赵建涛 +2 位作者 杜中华 刘春明 董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在氮气保护下,以摩尔比为9∶5∶1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单体,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80℃下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在甲苯溶剂中,120℃下分别用脂肪醇/脂肪胺对降凝剂A进... 在氮气保护下,以摩尔比为9∶5∶1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单体,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80℃下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在甲苯溶剂中,120℃下分别用脂肪醇/脂肪胺对降凝剂A进行醇解/胺解,合成了降凝剂B/降凝剂C。考察了降凝剂A用于大庆原油降凝时所需的最佳引发剂用量;在大庆原油中分别加入0.5%(w)的降凝剂A,B,C,考察了不同降凝剂对大庆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降凝剂A的最佳引发剂用量为1.0%(基于总单体质量);降凝剂C在降凝和降黏方面都优于降凝剂A和降凝剂B,使用降凝剂C时大庆原油倾点降幅最高达14℃、黏度最大降幅为56.78%;脂肪醇/脂肪胺的碳数影响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原油 降凝剂 醇解 胺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ABS/SMA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少峰 李迎春 +2 位作者 郭晓晨 郑佳星 王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2,共4页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进行研究;采用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T/ABS/SMA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并对其lgγw~lgτw、lgηa~lgγw、lg...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进行研究;采用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T/ABS/SMA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并对其lgγw~lgτw、lgηa~lgγw、lgηa~1/T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0~266℃及剪切应力为24.5~73.5 MPa时,PET/ABS/SMA共混物均为假塑性流体;增容剂SMA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n),并且使PET的黏流活化能(ΔE)较大幅度的升高,但过量的SMA会使ΔE下降。随着SMA的增加,共混物的黏度先增加后减小,SMA用量达到5%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改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