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9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胶体粒子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时忠 张凤美 +2 位作者 唐叶仓 尤丽莎 孙益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1-414,共4页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丙酮对高浓度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形成与稳定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胶体粒子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聚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晓峰 张德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微孔粒子 纳米材料 增韧剂 填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与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相形态控制研究
6
作者 李求进 张世杰 +1 位作者 樊晓华 焦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864-2866,共3页
用溶液浇铸膜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酚醛树脂共混物,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由于氢键作用存在相容窗口... 用溶液浇铸膜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酚醛树脂共混物,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由于氢键作用存在相容窗口,在其相容窗口内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的共聚比或共混比来控制相形态结构,获得预期的纳米形态结构;在相容窗口中,共混物存在分散的颗粒,它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共混物中PS含量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致使分散颗粒出现,当分凝程度越来越大时,最终会导致共混体系进入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氢键 相容性 分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共混一步法制备具有优异水氧阻隔性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量子点扩散板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博文 段宇豪 +3 位作者 葛伟新 朱家铭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度仪、气体渗透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光扩散性能、水氧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VOH与SMMA不完全相容,质量分数40%以下的EVOH在SMMA体系中以球形分散相形式存在,可将雾度从纯SMMA的0.3%提高至80%以上,起到光散射粒子的作用,透光率依然保持在60%以上;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水氧阻隔性能逐渐提高。将量子点加入阻隔扩散板中,能够有效延长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荧光寿命 水氧阻隔性能 量子点扩散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支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爱青 龚海丹 +2 位作者 任强 张开勇 蒋必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特征,Mw,MALLS>3.9×105;Mw,MALLS/Mw,GPC>1,说明反应生成了St与MMA的无规支化共聚物;;当St与MMA摩尔比为3:1时,共聚物中St单元的含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支化共聚物 ATRP 乙烯基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春刚 张邦华 +3 位作者 宋谋道 周庆业 黎明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采用GPC、FTIR、NMR(1HNMR、13C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俏 张玉琦 +1 位作者 魏清波 刘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珠粒。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水与单体体积比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T用量为2.0mL、MMA用量为7.5 mL、水与单体...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珠粒。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水与单体体积比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T用量为2.0mL、MMA用量为7.5 mL、水与单体体积比为6∶1、1 mol.L-1MgCl2溶液用量为2.5 mL、1 mol.L-1NaOH溶液用量为5 mL、引发剂BPO用量约为0.3 g、反应温度为81℃、反应时间为1.5 h、搅拌速度为300 r.min-1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了颗粒大小均匀、透明度良好、产率高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珠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悬浮聚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高温阴离子溶液共聚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文 李晨 +1 位作者 陈波 郑安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5,180,共7页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和特定电荷环境的P配合物作为抑制剂,在80°C下实现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采用GP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和特定电荷环境的P配合物作为抑制剂,在80°C下实现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采用GP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各链节的分子量与设计分子量接近,分子量分布系数小于1.1。添加P配合物可以有效抑制MMA中酯羰基的副反应,实现高温下St与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P配合物与引发剂的适宜摩尔配比为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副反应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乳液耦合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粒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3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的悬浮聚合工艺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冯辉霞 戚红华 +1 位作者 王毅 高少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6,共3页
采用无机/有机三元复合分散体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悬浮聚合的研究。对影响共聚物珠粒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了合成共聚物的优化工艺条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方法表征了珠状共聚物的结构,并用热分析仪考察了共聚物... 采用无机/有机三元复合分散体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悬浮聚合的研究。对影响共聚物珠粒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了合成共聚物的优化工艺条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方法表征了珠状共聚物的结构,并用热分析仪考察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以有机蒙脱土为分散剂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合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的热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蒙脱土 悬浮聚合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丽庭 张留成 +3 位作者 刘国栋 高俊刚 刘海峰 金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 N-苯基马来酰亚胺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将其与PVC共混得到耐热 PVC共混物 ,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 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 ,用TBA、TGA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乳液共聚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流变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聂王焰 李洋 +1 位作者 周艺峰 倪士宝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4-7,共4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微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质量比、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微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质量比、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陆馨 辛忠 杨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分散聚合 共聚物微球 分散聚合法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馨 辛忠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9-544,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苯乙烯)种子微球,再将种子微球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溶液混合,加入氨水使硅烷水解产物在种子微球表面缩聚,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微球。采用SEM、TEM、粒度分...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苯乙烯)种子微球,再将种子微球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溶液混合,加入氨水使硅烷水解产物在种子微球表面缩聚,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微球。采用SEM、TEM、粒度分析仪和FTIR对微球的形貌、核壳结构、粒径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发现在合成种子微球时提高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共聚单体中的投料比,可使相应核壳微球的折光指数下降。将核壳微球作为光散射剂添加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制备出光散射材料。结果表明,核壳微球可显著提高PMMA样片的雾度,且PMMA样片的雾度随着核壳微球与PMMA的折光指数之间差值的增加而增加;当核壳微球的添加浓度为2%~3%(质量)时,制得的PMMA样片(2mm)的有效光散射系数均达到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聚硅氧烷 核壳微球 光散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润明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分离温度测定时要外推到频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