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建 黄凯兵 +2 位作者 赵上元 任丹凤 彭秀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7-1252,共6页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丙烯酸钠起反应型乳化剂的作用,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体系pH为5.6时,可制得稳定的乳液;在中和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随丙烯酸和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体系以均相成核方式为主,乳胶粒子的分散系数小于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无皂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有机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少晋 张臻麒 +4 位作者 丁振刚 李荣毅 董鹏 刘臻 江平开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丁酯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4
作者 孔祥文 张静 +1 位作者 王静 黄菊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BMA总量18.5%,m(AMS)∶m(BMA)=1.0∶1.5,(NH4)2S2O80.3%,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 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5,60℃下保温120 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67 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 Α-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丁酯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4
5
作者 谭必恩 胡芳 +1 位作者 李建宗 张洪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作乳化剂 ,不同链长的脂肪烃或脂肪醇作共乳化剂 ,分别用搅拌和超声乳化方法制备一系列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细乳液。测定细乳液稳定性的结果表明 ,SDS/十六烷( HDE)的乳化效果最佳 ,HDE先与单体混合...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作乳化剂 ,不同链长的脂肪烃或脂肪醇作共乳化剂 ,分别用搅拌和超声乳化方法制备一系列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细乳液。测定细乳液稳定性的结果表明 ,SDS/十六烷( HDE)的乳化效果最佳 ,HDE先与单体混合结合超声波制备的细乳液最稳定。乳化剂、共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乳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稳定性 均质化 制备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安静 王德松 +4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罗青枝 殷容 李发堂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2-15,19,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c(I)0.15c(M)1.60c(E)-0.79·e-6549/T,Mη∝c(I)-0.31c(M)0.47c(E)-0.47e2970/T;r(St)=3.93,r(BA)=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合反应 苯乙烯 引发 化剂 共聚单体 竞聚率 聚合速率 单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4 位作者 安静 朱学旺 殷蓉 罗青枝 李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0.73Eexp(3496/T);rSt=0.55,rBA=0.23。Eexp(-6116/T),Mη∝[I]-1.60[M]-1.22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共聚合 竞聚率 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超浓乳液聚合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凌锦龙 张利娟 王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超浓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0%~50%)的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为40~60nm。与常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 固含量 成膜温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杰凤 李春海 +1 位作者 王志辉 车伟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通过MMA -St-BA -AA四元共聚反应 ,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阴 /非离子乳化剂配比、核壳两阶段乳化剂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乳液聚合反应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核/壳型 苯乙烯-丙烯酸 涂料 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耦合聚合 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粒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
12
作者 张国运 彭莉 +1 位作者 杨秀芳 罗福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6-228,230,共4页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研究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大分子链插入到海泡石片层间,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涂料,当海泡石用量达到5%时,胶膜的吸水率降低了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海泡石 纳米复合涂料 插层聚合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外墙涂料用核/壳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再球 张超灿 +1 位作者 吴力立 雷龙良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4-16,共3页
本文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工艺 ,通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四元共聚 ,研制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 ,以此配制成外墙涂料。着重讨论了乳化剂和丙烯酸的用量 ,以及核中不同单体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建筑外墙 涂料 核/壳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 半连续种子聚合 苯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凤敏 张志彬 +2 位作者 门明燃 陈雪芳 曹春雷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0,共6页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分布、黏度、乳胶稳定性及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碱皂化SMA作为乳化剂均可以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最佳用量为单体的8%(质量分数,下同)。乳胶性能及乳胶膜的吸水率受皂化SMA所用碱的类型的影响较大。其中,NaOH皂化SMA作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胶的综合性能最好,乳胶的粒径较小为142.4 nm,呈单分散,黏度为14.68 mPa·s,综合稳定性良好,乳胶膜吸水率较低,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化剂 丙烯酸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泓丞 姚志伟 +2 位作者 李喜坤 唐方圆 杨仁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5,共9页
本研究分别使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PSA,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力学性能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在PSA的制备过程中发挥... 本研究分别使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PSA,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力学性能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在PSA的制备过程中发挥了界面活性剂和功能性填料的双重作用。其中,CNF-PSA乳液稳定性强但黏度较高,CNC-PSA乳液则兼具高稳定性和低黏度的特性。由CNF、CN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化后聚合得到的PSA共聚物转化率分别为76.32%、78.28%和82.62%。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CNF和CNC在固化过程中被保留在涂层中,并形成氢键结合。拉伸测试结果表明,CNF-PSA、CNC-PSA和SDS-PSA膜的抗拉强度分别为8.14、6.91和1.09 MPa,其中,CNF-PSA膜的弹性模量达到130.3 MPa,为SDS-PSA膜的6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植物纤维 Pick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交联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艳娜 沈一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1154,共4页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原料,用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保护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以HDI三聚体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500)为主要原料制备水可分散聚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原料,用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保护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以HDI三聚体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500)为主要原料制备水可分散聚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与亲水改性聚异氰酸酯复合,得到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交联改性的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研究了改性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表观黏度及其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交联剂后乳液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表观粘度上升,涂膜拉伸强度和耐水性得到显著提高。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手段对改性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水分散性聚异氰酸酯 力学性能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对沉淀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亚桐 裴继诚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对沉淀碳酸钙进行改性,使用DSC、FT-IR、Zeta电位、激光粒度仪、沉降体积、接触角等对改性沉淀碳酸钙的表面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并与未改性沉淀碳酸钙进行对比分析。DSC和FT-IR分析表明,阳离子苯乙烯-... 采用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对沉淀碳酸钙进行改性,使用DSC、FT-IR、Zeta电位、激光粒度仪、沉降体积、接触角等对改性沉淀碳酸钙的表面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并与未改性沉淀碳酸钙进行对比分析。DSC和FT-IR分析表明,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包覆在沉淀碳酸钙表面,影响其表面性质。研究结果说明,改性后沉淀碳酸钙的粒径变小、沉降体积增大、Zeta电位提高。以改性沉淀碳酸钙作为造纸填料,与添加未改性沉淀碳酸钙的相比,纸张的物理性能和憎水性能得到改善,纸张灰分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 沉淀碳酸钙改性 纸张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赵洪池 吴秀亭 +3 位作者 高姗姗 高玲玲 宋智伟 白海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t-TMSPMA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1090 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和17... 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t-TMSPMA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1090 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和1723 cm-1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TMSPMA与St发生了共聚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TMSPMA浓度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TMSPMA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共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智俊 王木立 +1 位作者 朱东 张东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种子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塑料涂料用聚氨酯-苯乙烯核壳交联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三军 张旭东 +1 位作者 唐义祥 钱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6,111,共4页
通过引入双功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将双键引入聚氨酯(PU)链中,再与苯乙烯(St)单体乳液聚合合成了交联型聚氨酯-聚苯乙烯(PUS)核壳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质量比、HEM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TEM对聚合物结... 通过引入双功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将双键引入聚氨酯(PU)链中,再与苯乙烯(St)单体乳液聚合合成了交联型聚氨酯-聚苯乙烯(PUS)核壳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质量比、HEM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TEM对聚合物结构和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大,乳液粒径和MFT先增大后减小,涂膜对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塑料基材的附着力增加;HEMA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提高。当核壳质量比为4/5,HEMA/PU为6%时,涂膜对HIPS塑料基材附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塑料涂料 聚氨酯-苯乙烯 交联 核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